第278章 緣定秦詢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422
  春歸沒想到晉國公府會大張旗鼓地登門道謝,甚至是晉國公夫人親自領銜,除了明珠姑娘以外幾乎所有女眷集體到場,別說春歸吃驚,就連老太太都是一臉震撼,更不說二夫人彭氏,驚詫讓她舌頭打結,在發揮寒喧客套這一技能時都變得磕磕巴巴一點都不流暢了。

  紆佩園的事故春歸一字未提,隻用花神獻禮這種注定廣為張揚的說辭用作交待,老太太聽得倒是一驚一乍連連咂舌,幾乎就要信以為真……彭夫人卻還保持著一貫水準,無論心裏信不信,嘴巴上都還是堅持功利的。

  “還道聖德太後當真不問世事了呢,沒想總歸還是看不淡虛榮浮譽,尋常壽誕而已,硬要折騰出一段祥瑞傳奇來添光加彩,一方麵尊榮高壓聖慈太後一頭,另一方麵,也是遂了皇後的心願,當眾顯明擇中董氏女為太孫妃,庭哥媳婦你也真是的,連這點子局勢都無法勘破,還真信了那套神神叨叨的說辭,可見雖然老太太和我一再叮囑,對你都是耳邊風罷了,你要是真與惠妃親近,哪至於到這時還糊裏糊塗。”

  就連蘇嬤嬤這次也沒有反駁彭夫人的質疑,趕忙肯定:“祥瑞之說必為杜撰,看來聖德太後已經決意包庇太孫,庭大奶奶的確太疏忽了,怎麽沒想法子拆穿這套說辭?”

  於是老太太就鬱怒了,沒給春歸好臉色,一連幾日對她都是不冷不熱的,這還是在春歸沒有詳述,老太太並不知道春歸也是“目睹”那枝仙苑瓊華的見證之一的條件下。

  晉國公夫人率領全家女眷浩浩蕩蕩登門道謝,立時就讓“實情真相”大白太師府了。

  但春歸剛在心裏叫苦,還不及盤算如何應對老太太更多的怒火,老於世故的晉國公夫人就替她把這事給擺平了:“我也不瞞太夫人,皇後娘娘的美意我不是沒有領會,也覺得受寵若驚,可我們家明兒那孩子,本就比太孫殿下年長,且性情也端肅,說句逾禮的話,倒更像高殿下一輩人兒,我就擔心殿下與明兒不相投契,得以尊榮卻難得和睦,所以一直遲疑,不過既然承蒙娘娘青睞,我家當然也不能急著為明兒議親,這孩子的婚事就這樣耽擱下來。

  沒想到的是明兒這回入宮參加太後娘娘的壽誕,因尋獲花神獻的賀禮,蒙受太後娘娘厚愛,竟然萌生了聘娶明兒為六皇子妃的想法,向皇上一提,皇上一口應允了賜婚。我也不妨與太夫人說句實話,六殿下是聖德太後親自教養,仁義禮信自是無可挑剔,且六殿下比明兒年長,日後就算有了爭執齟齬,或許還能包涵遷就幾分。更不說我們家的國公爺自來也欽佩六殿下,說這麽多的皇子中,唯五、六兩位殿下的文才最佳,倘若不是生在天家皇室,和眾多士子一樣走科舉之途,必定都能夠金榜題名的。

  還有一件好處,六殿下日後得封親王,身份既尊貴,又不至於忙於君國政務,肩上沒那麽大的責任,府裏就沒那麽雜的人事,明兒更能省心不少,這樁姻緣端的是盡善盡美。”

  春歸低垂眉眼目光閃爍,心說晉國公夫人儼然清楚自家老太太的“症結”,心心念念皆在於為十皇子爭取董門

  這一臂助,不過相比太孫、齊王、魏國公府一類確定的對頭,至少董明珠嫁給六皇子於惠妃母子而言威脅要小許多。

  在老太太和惠妃看來,聖德太後已然失勢,其本家寧國公府也早就退出了權勢中心,六皇子的生母敬妃不過宮人出身,因父母早已過世,且無兄弟手足,所以本家並未得封爵,六皇子根本沒有謀奪儲位的基礎,日後勢必閑散王爺而已。

  而晉國公夫人早前的話也不可謂不明顯了,他家看中的就是六皇子不涉儲位之爭,孫女嫁過去省心,且晉國公府仍能保持中立,不至於因為一樁姻緣被動站定陣營。

  惠妃黨營無法爭取到晉國公府為助力,自是希望他們繼續中立的。

  不過晉國公府當然也不是因為畏懼惠妃母子,才特意來解釋這一番,事實上他們想同哪家聯姻,從來不曾也毫無必要顧忌惠妃及江家的想法,春歸明白晉國公夫人之所以多此一舉,其實是為了她的處境考慮。

  董家決定要大張旗鼓登門道謝,但又不能把紆佩園的事故實情泄露,當著太師府女眷的麵兒,隻能另尋個說法對春歸表示謝意,但既然是為道謝,總不能讓春歸反而受到尊長的埋怨,所以晉國公夫人才會耗廢那長的言辭,讓老太太明白這件事對惠妃母子並無不利。

  這位老夫人緊接著又笑道:“說來要不是小顧提起太後娘娘經花神托夢的事,我家明兒也想不到她在采霞樓上目睹的是祥瑞,錯過了花神的獻禮,還哪能討得太後娘娘的歡心呢?那就錯過這樁良緣了。所以我家明兒的福澤,也多虧得小顧居中成全,說是明兒的大媒也不為過,該我們親自登門謝媒。娘娘此時隻是遣人遞來口訊,過幾日就會頒發懿旨了,我家領了旨,必然是要籌辦謝恩宴的,到時會正式送來請帖,不過現在我就先親口邀請了,太夫人可一定要讓小顧赴宴。

  論來小顧是貴府的長孫媳,莫說有太夫人諸位親長憐愛,單論太後娘娘對她的嘉許青睞,從此在這京城裏,論是誰也不敢讓她受委屈的,我家明兒雖承蒙了小顧的恩情,也難有機會報答,我想來想去,就想到一件兒。小顧不幸幼年失怙,族裏雖有親長卻遠在汾陽,年節時連個走動的本家都沒有,她既和明兒投緣,不如兩人幹脆結拜為姐妹,明兒的娘認了小顧當幹女兒,我們董家也算是小顧的娘家,萬一小顧有什麽地方需要關照,我家在京城,也能及時照應。”

  意思顯然是要把春歸納入晉國公府的羽翼之下保護,老太太也就罷了,彭夫人大覺悚然心驚。

  晉國公是如何的炙手可熱?更不說還有易氏一門,易夫人要真認了顧氏做幹女兒,顧氏就再不是無依無靠的孤女了,若真在夫家蒙受委屈,晉國公府就能公然替顧氏出頭!

  這樣一來,顧氏就完全能夠在太師府裏挺直了腰杆,若是覷覦內宅管事之權,她是長房長媳,家主正妻,背後還有晉國公府為靠山,自己豈不是隻能拱手相讓?

  情勢大大不妙啊。

  老太太卻沒想這樣的深入,盤算著另外一件事兒:“那可是庭哥媳婦求都求不

  來的福氣!說起來我們家的二娘,這段時日也多虧了庭哥媳婦的教導,再不像過去那樣魯莽衝動,庭哥媳婦日後與貴府時常走動,我們家的二娘也能跟去見見世麵,多學一些人情來往。”

  晉國公夫人笑道:“日後咱們兩家也算是親朋了,論是過去有多少齟齬,也不能再計較的,這回謝恩宴,趙二姑娘當然要和嫂嫂一齊赴請的。”

  老太太就十分滿意了。

  蘭庭沒能和晉國公府聯姻,沒想到庭哥媳婦卻能投了董家的緣份,雖說換了紐帶效果卻沒啥區別,總歸是進一步籠絡了晉國公府,日後惠妃和十皇子的事兒,有庭哥媳婦這一紐帶還怕晉國公府繼續袖手旁觀不成?

  春歸莫名其妙就多了個義母,自己都覺得雲裏霧裏的一點不真實,等晚上見了蘭庭,連忙把這件突發的事告訴,但趙修撰關注的重點顯然和春歸不一樣。

  “竟是賜婚六殿下與董姑娘。”他稍稍蹙結了眉頭,神色十分凝重。

  “逕勿莫不以為發生了紆佩園的事故後,皇上竟然還會賜婚太孫與董姑娘不成?”春歸很不解蘭庭的反應。

  “長幼有序,我以為皇上會先考慮五殿下的婚事。”

  春歸仍然不解五殿下聯姻董家和六殿下聯姻董家有何不同。

  她本想追問蘭庭為何這樣煩悶,卻看出趙大爺儼然不想多說的模樣,否則不待她問,也會剖析其中的幹係利害了,這一遲疑就到底沒能把話問出口,就幹看著蘭庭整一晚上都悶悶不樂了。

  這是甚長一段時日以來,春歸第一次清晰感應她和蘭庭之間的隔閡。

  原來兩人並非已經親密無間無話不說了,這讓春歸也跟著悶悶不樂,她閉著眼麵著壁努力睡眠,卻顯然感覺到蘭庭此夜的輾轉反側,失眠本來就是一件讓人煩躁的事,原本微小的芥蒂仿佛在春歸的體內逐漸發酵。

  她表達不滿的方式是次日清晨沒像往常一樣和蘭庭一同起身,服侍著梳洗更衣兩人共進朝食。

  蘭庭並沒意識到春歸的煩悶,沒有驚動她,自己收拾妥當後徑去上值。

  春歸聽他走後才從床上翻身坐起,在帳子裏默默散發著起床氣。

  她其實並不是不通情理,懂得如今世道對於男子而言不將外務告知內眷才是正常,她為此鬱怒簡直就是無理取鬧,但誰讓趙大爺自己聲稱從來把這些所謂的禮矩規則嗤之以鼻呢?尋常遭遇煩難時,也的確會與她商討,偏偏這回遇見六殿下和晉國公府聯姻的事,就成了隻字不提兀自煩惱了!

  其中的緣故實在撲朔迷離。

  事無不可對人言,趙大爺這回的態度十分可疑。

  聽說了這樁姻緣,連易夫人要認她當幹女兒的事都顧不上過問了,一個字的意見和商量都沒有!

  春歸正生悶氣,帳子被猛地揭開,氣沉丹田預備著大喝一聲的菊羞竟見大奶奶盤膝坐在床上,兩眼炯炯有神全然不存剛剛睡醒的恍惚,不由呆住,主仆兩個大眼瞪小眼了一陣兒,氣氛更加的吊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