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心有所屬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315
  弘複帝有些無可奈何。

  太孫眼下仍在乾清宮裏罰跪,他也的確氣惱自己的這個嫡長孫一再不分是非黑白縱容高家人胡作非為,馮莨琦和張鳳儀兩條人命尚不能讓身為一國儲君的太孫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今日聖德太後壽誕之上,竟然險些做出淩辱貴女的無恥罪行,倘若不是王太後處治得當,真讓他再逼死了易夫人母女,必定會震驚朝野,已經有不少臣公均在質疑太孫的品行,甚至連內閣重臣也數次上諫,請準嚴懲宋國公府,呼籲對太孫嚴加管教約束,要是讓百官得知太孫再度犯下這等惡劣行徑,廢儲的奏章隻怕要淹沒禦案。

  連弘複帝自己也在懷疑太孫是否能夠繼承他的誌向,倘若執迷不悟,莫說複興盛世,隻怕宗廟社稷就要毀在他的手上!

  可弘複帝對太孫到底不曾絕望,太孫才十三歲,並非完全不聽教誨,自來聽授經筵寒暑風雨皆無缺席,弘複帝記得當時稚拙之齡的孫兒,當受允出閣聽教東廊時,稱諾不負祖父寄望先尊遺誌時板得端肅的小臉和一雙亮晶晶的眼睛。

  那雙眼睛極肖其父,讓弘複帝怎麽也不能忘故太子秦諦,他的嫡長子,出生在那樣艱險的歲月,五歲那年,因他為彭妃設計陷害,諦兒就懂得往乾清門前跪求皇祖父切勿輕信毀謗,那晚上風雪虐風饕,小小的孩子就那樣跪在巨大的宮門前聲聲哭求,要不是王太後及時趕到,諦兒隻怕那時就會夭折於冰天雪地。

  從那時起,諦兒就懂得了他雖為皇長孫,卻有如身處虎狼環伺的險境,從那時起諦兒就立誌為父親分憂,小心翼翼的奉迎皇祖父,懸梁刺股般勤奮好學,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皇祖父的認同,不要廢了東宮儲位,不要把他們囚於鳳陽高牆,他為此殫精盡慮,所以才至於年紀輕輕就油盡燈枯。

  一場風寒,就奪走了他的性命。

  弘複帝更記得他的諦兒當彌留之時,仍然望著他一遍遍地自責,為他不得不卸下重擔,再也無法屢行為子為臣的責任。

  裕兒和諦兒多像啊,不僅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就連幾乎成為秦氏血統標示的朱砂痣,都和他的父親一樣生在左耳垂。

  所以弘複帝始終無法相信太孫秦裕已經無可救藥,他更加自責沒有早些意識到高家人的貪圖,如果他及時隔阻太子妃、宋國公府對太孫的影響和唆使,太孫不會像現在這樣乖戾,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太孫才十三歲,弘複帝相信經過嚴厲督導還能挽救,等太孫痛改前非,他就能放心的把重擔和權柄移交,他相信諦兒的在天之靈也一定會保佑裕兒,幫助裕兒成為複興盛世的明君賢主。

  所以就算弘複帝明白和嬪不懷野心,不至於把太孫的惡行聲張傳揚,但他還是不希望和嬪知道這件事,他的確偏心,不願太孫的汙點為更多人知悉。

  當王太後總算把前因後果敘述完畢,弘複帝幾乎迫不及待便加一句囑令:“和嬪,此事不許聲張。”

  和嬪看了皇帝一眼,也幾乎忍不住開口頂撞,她想告訴弘複帝繼續包庇太孫的惡行會造成什麽後果,她甚至想要揭穿弘複帝的自欺欺人和一廂情願,在她看來太孫秦裕已經徹底沒救了,如果這樣的儲君最終繼承大統,那將是宗廟社稷的浩劫災難。

  但她最終還是忍住了。

  她的確已然不是那個和弘複帝榮辱與共的人,疏離和冷淡已經讓他們相隔太遠,她隻望五郎不受牽連,他們母子的微薄之力,哪裏能夠挽救秦姓江山的窮途末路?

  “妾身謹遵聖令。”她先是稱諾,又望向太後:“母後,您一貫知道五郎的脾性,看著雖說冷清不近人情,但心腸是最軟的,今日之事,不是明珠換作其餘閨秀遭遇,他既然知道真相,一樣會鋌身而出為無辜者討回公道,可不能說就是鍾情於明珠。”

  “你連問也沒問過五郎,怎麽知道他就不樂意娶董氏女為妃?”弘複帝道。

  “因為五郎早就告訴妾身他已經心有所屬!”

  這下連王太後都覺得詫異了,蹙眉道:“五郎已經心有所屬?早些日子我還試探過他,想知道他對姻緣之事有無想法,他一句從無打算直衝衝的回應,還說什麽隻想著能求得皇上允可,放他出京遊曆一番,要是這麽早就立府成親,如今又不許親王赴藩,更無望離京遊曆了……”

  弘複帝幹脆指責道:“和嬪分明是因為自己想要避事,就杜撰五郎的意願,五郎未曾封王開府,一直住在宮城之內,並不曾接觸閨秀女子,他哪裏來的心有所屬?”

  “心有所屬幾字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五郎確然對妾身親口表述,說與其娶一個陌生又不知性情好惡的女子為妻,寧肯……妾身侄女新知,與五郎也能算上青梅竹馬……”

  莫新知,是和嬪兄長之女,自四歲時便常來宮中姑母的殿苑小住,又因和嬪居住的長春宮乃以敬妃為主位,別說五皇子,連六皇子與莫新知也能馬馬虎虎稱得上青梅竹馬,原本皇子們的婚事,親上加親的例子司空見慣,但弘複帝這時卻大發雷霆。

  “荒謬!真是荒謬!”弘複帝又再起身徘徊,好一陣才落座,手指著和嬪:“你自家侄女從小就患鬱證你難道不知道?正是為了治愈此病,你才時常接她入宮,可這麽多年過去了,她的病哪有一絲好轉?她也算久在內廷了,朕記得她的年歲和裕兒相當,裕兒都已經聽政了,可她呢?癡癡呆呆連話都不會說,見了朕與母後也從來不會行禮,莫門有這樣一位女兒,將來婚嫁自然艱難,你這當姑母的心疼侄女朕不是不能體諒,可你竟然,你竟然……你竟然要撮合五郎娶她為正妃?!虧你還口口聲聲為了五郎一生安樂著想!”

  “新知的確與普通人有異,但她並非癡呆不通事理!”和嬪自來就維護侄女,聽弘複帝急怒之下把侄女稱作癡呆,想都不想便頂撞回去:“新知就算怪異,也總勝過太孫吧,至少不會連是非好歹都分不清楚!”

  “莫氏,你竟然敢……”

  “好了!”王太後隻覺太陽穴被針紮一般,忍不住喝斷了這對冤家新一輪的爭執:“都冷靜些,如今討論的是五郎的終生大事,牽三扯四的你們是嫌事態還不夠混亂不成?”

  她自己也沉吟一陣兒,才對和嬪說道:“我信得過你不會不顧五郎的意願,可是和嬪,我也認同皇上,新知確然不適合為五郎的王妃。”

  那孩子十好幾歲了,仍如天聾地啞一般,和嬪不是沒有帶她來過慈寧宮,但無論怎麽教,新知別說行禮問安,連笑容都不曾露出,坐在一旁麵無表情,看上去的確不像正常人。

  “母後,新知不是不會說話,隻是不願交談,但唯有對五郎,他們兩人倒是無話不說,新知也確然不是癡呆,很多事理她心裏都明白,別的不說,就說盲棋一門……五郎鮮少能尋到弈友,就連蘭庭,於此一門也自愧不如,可五郎唯獨不能勝新知!母後或許不信,但新知強記之能確然出眾,仿佛天生便有過目不望之能,她的工筆,能還人物場景極度逼真;又論琴樂,但凡過耳即能複奏。無人教授她這些技藝,都是她自己摸索學成,五郎尋常話少,可隻要他與新知一處,兩人當真能秉燭夜談通宵達旦。”

  王太後頷首:“皇上別不信,我還真目睹過五郎與新知盲弈,結果五郎竟然告負。”

  “五郎與新知皆是情竇未開,但五郎也明白他身為皇子,許多事都身不由己,關於姻緣之事,我也詢問過五郎,五郎稱他現在並不打算娶妻,也實在不知什麽樣的女子會讓他鍾情,隻稱與新知在一塊兒,倒還不覺索然無味,新知對五郎又極依賴,五郎也打定主意不會棄新知不顧,他說新知這樣的情形,日後必不答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唯願與五郎一人交流,要若五郎再不見她,新知必定封閉自己,五郎愛惜新知,願意和她相伴,他甚至已經打算請求母後成全,不過妾身知道這事不易,需要從長計議,沒想到皇上忽而決定賜婚五郎,這件事已經瞞不住了。”

  “就算這是五郎的意思,可你侄女……她要隻是你的侄女,朕當然可以不計她的怪僻不知禮數,可她若是親王妃,是天家皇族的子媳,禮法怎容她放誕怪僻的舉止?!她這樣的性情,怎麽協佐親王府的內務?說不定她都容不下五郎另有姬妾!”

  “皇上,您除了五郎之外,有那麽多的皇子,他們都能遵遁禮法,您難道就不能縱容一下五郎的特殊?妾身相信,就算五郎不得賜封,他也不會有絲毫怨言,他在意的從來不是富貴權位,他隻想能夠擺脫這些拘束,恣意快活的渡過此生,您就當真不能縱容五郎這唯一願望?妾身請求皇上,您不能認同新知為親王妃,不如幹脆貶斥五郎為庶人,將他們兩人放逐京城之外,就算他們從此粗茶淡飯,就算耕樵於山野村郊,就算妾身老死內廷不與骨肉相見,妾身也情願放五郎自由,皇上若懷疑妾身自作主張,大可現在詔來五郎問詢,妾身唯隻請求皇上,允可五郎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