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兩相傾心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397
  正當春歸向蘭庭打聽關於王太後的逸聞舊事的時候,慈寧宮裏,王太後也正同蕭宮令提起春歸。

  這時連那頂金絲狄髻也已從發上取下,太後隻低低挽了個圓髻,還是把一張涼床安放在那株梧桐樹下,幾日的時間,黃葉幾乎已經從梢枝上落盡了,沒有清掃,任由在綠蔭下堆積,像夏秋之會正在俯仰之間,也像這處殿苑確與人間隔著兩番情境。

  涼床邊上的花幾上供著一盆飛燕草,正是花期,有藍、紫二色,枝莖纖弱葉瓣別致,趁風如燕鵲翩舞,此花是經遠洋而來,乃傳教士獻上的貢禮,皇城之外幾乎不見種植,慈寧宮裏卻植有一片,王太後格外愛惜,輕易不肯賜人。

  但此時卻交待蕭宮令:“今日雖說不及和小顧更多閑談,聽她說起和阿紀怎麽搗騰盆景,也知道她擅長且熱衷花木栽種,就把這盆飛燕贈與她去。”

  “這盆飛燕可是娘娘親手插枝養護,為養出這樣的植株形態,在如何控高上極盡用心,尋常給水施肥,樣樣都是自己操持從不放心假手他人,竟然舍得贈與顧娘子?可見娘娘是當真喜愛顧娘子的品格。”蕭宮令笑道:“可惜了顧娘子已經出閣,要仍在待嫁,娘娘必定會召她來慈寧宮陪伴一段兒時日。”

  “那孩子不僅模樣長得好,性情又極豁朗,雖說是在宮宴上難免拘束謹慎,言行間卻還能透出風流韻致,光這外貌風骨就很投我的脾胃。且她還真是個俠肝義膽的人物,為了阿紀連壽康宮都敢頂撞,人又機智懂得分寸進退,三言兩語的就把萬氏給擠兌得膝跪求饒,可見性情裏剛強不屈的一麵。”王太後也露出笑容:“還真像飛燕草的風格,看著纖弱,枝莖卻自帶一股柔韌,若無人為的修控,野生於荒野山地更能恣意蓬勃,風雨之中徑自嫵豔。”

  王太後又想了想,笑容更舒展了:“我之前沒見她,隻聽說了榮國公府那三小子胡作非為的事故,沒往深處想,且還相信真是投了巧,正好趙江城要拿榮國公的把柄,遇著孤女被汾陽鄭門逼得走投無路,借這事故打壓施良行在汾州站穩腳跟。可經過今日這一見,哪還會相信小顧真能因為鄭琿澹的欺逼走投無路不得不賣身,這樣的忍辱吞聲?定然是她的設計,豁出去這一鬧為自己謀奪一條生路,趙江城這個汾州知州反而被她利用了一回。”

  “應當是紀夫人在後出謀劃策,否則顧娘子也看不透朝堂之上的利害。”

  “你也知道阿紀的脾性,雖說宅心仁厚打抱不平,卻也一貫看不上自身怯弱畏頭畏尾的人,且孫家如今是這樣的境地,她摻合進朝堂紛爭也得擔著極大的風險,要不是當真愛惜小顧,絕不至於如此行事。”

  “有幸的是顧娘子的確沒有辜負紀夫人情義,是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知恩圖報說來簡單,可多數人往往當事到臨頭,仍然難免權衡利害得失,張氏可是皇上的生母,小顧這樣機智,怎能不知頂撞張氏的後果?她卻一點沒有猶豫便鋌身維護,確然沒有辜負阿紀待她的知遇之恩。”

  王太後歎一聲氣:“人在這世上活得久了,總難免會遭遇幾回恩將仇報、世態炎涼,漸漸就懂得了趨利避害才是泱泱大眾的常態,我雖沒有因此麻木不仁,不也看開了人情淡漠,曉得知恩圖報不易,隻望不要被落井下石就好。”

  蕭宮令相伴王太後多年,很明白這聲喟歎背後的失望和無奈,難忍憤憤不平:“當年張太後不知聽了誰的挑唆,竟逼著皇上封生母為太後,說出要讓娘娘反向她持臣妾之禮的狂悖之辭,張太後隻記著自己是皇上的生母,全然不記皇上從立儲至繼位,皆賴娘娘助力維護之恩,竟聽信挑唆有意折辱娘娘,豈不是恩將仇報?!皇後當時袖手旁觀,不肯半字勸諫,老奴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皇後如此涼薄實在也是忘恩負義,也隻有娘娘才能不計前嫌,還為了皇後收拾殘局。”

  “我為的不是她。”王太後搖搖頭:“是為了皇上待我的情義,畢竟當年皇上無論張氏如何逼迫,甚至連並尊太後都不肯相與,皇上敬重我這嫡母,我也要體諒皇上的心情,太孫畢竟是諦兒的唯一骨肉,因著諦兒早逝,皇上一直心存憾痛,他對太孫是寄與厚望的。”

  “隻但願太孫能夠回頭是岸痛改前非吧。”

  “看遍了世態炎涼,才更懂得真心摯意的珍貴,小顧今天為阿紀鋌身而出時,那刹時間我就對她一見鍾情了。”王太後對蕭宮令擠了擠眼。

  一本正經聽講的蕭宮令被這兩下擠眼弄糊塗了,好半天才回過神兒:“都多少年的事了,娘娘瞅著機會還調侃老奴呢,難不成一大把年紀,老奴還會和顧娘子這樣的晚輩後生拈酸吃醋不成?”

  “過多少年我都記得你為了這四個字兒,連先帝都敢頂撞的事兒,當時沒嚇得我眼珠子連著下巴頷一齊往地上掉,幾乎以為你小命難保了。”

  “有娘娘在,老奴可不怕葬送性命,娘娘多大本事啊,論是先帝如何寵縱彭、申二妃,隻要娘娘想做成的事兒,總有辦法繞得先帝言聽計從,二妃覷覦後位多少年,都以為是易如反掌的事,結果呢?娘娘硬是沒讓她們得逞,連立儲的事先帝到底還是聽納了娘娘的建言,彭妃、申妃最終心灰意冷。”

  “不提過去那些糟心事了,一輩子機關算盡無非為了活著,我這算什麽本事啊?我那時要是有小顧及你的一分剛強,敢為自己爭取,人生恐怕就是兩樣。”王太後唉歎一聲兒,果然懶說當年:“到後來紆佩園鬧出事故,我看著皇後又犯糊塗,執意要包庇太孫把易夫人母女往絕路上逼,我就覺得腦仁像是被錐子往裏紮著疼,一時間也想不到什麽妥善辦法先平息這場事故,結果沒想到,小顧又再鋌身而出,且幹脆利落就理斷是非,我才真正對她刮目相看。”

  “確是連老奴都沒想到,在那番情境下,顧娘子竟敢出頭拆穿太孫的謊言。”

  “晉國公原本打算招蘭庭為孫婿的事,想來小沈早就對她暗示過,心眼稍小些的女子,不說忌恨吧,對明珠多少難免提防芥蒂,晉國公府和小顧之間又沒有阿紀待她的恩義,這件事兒她大可

  袖手旁觀,實在犯不著以身犯險,她之所以那樣做,就是為了打抱不平!同為女子,小顧不忍眼看明珠受此無錯之罪,這才仗義執言,你說說,這樣的胸襟和膽識,是不是多少男子都比不上?這世上不缺聰明機智的人,可既有智謀心中又懷俠義者就不多見了,小顧心裏幹淨透澈,從這點來說,明珠和她就是一樣的人兒,這兩個孩子我都實在喜歡,奈何被蘭庭先揀了個便宜去。”

  蕭宮令詫異道:“娘娘莫不是擇中了顧娘子為孫媳婦?”

  “什麽擇中不擇中,我還有得選擇麽?”王太後歎息道:“人家已經是太師府的長孫媳了!”

  蕭宮令忍不住笑道:“前不久娘娘還在慶幸,說軒翥堂總算有了樁好姻緣呢,轉眼兒竟又妒嫉起人家來。”

  “我是必定不會看錯的,小六和小顧性情勢必相投。”

  “這話娘娘可休再提了,六殿下和趙修撰本是知交好友……”

  “我還不知道這理兒?無非就是跟你麵前惋惜幾句罷了。”王太後嗬嗬笑道:“我是偏心,但良知沒偏,蘭庭雖說不是我的孫兒,他能娶著一個好媳婦我也是歡喜的,哪能還想著橫刀奪愛棒打鴛鴦,我還是個人不是了?”

  沉吟一陣又道:“小五的婚事算是有著落了,明珠性情是板正些,不過她得易夫人親自教養,品行是無可挑剔的,她這樣的品性其實最適合皇室王公乃至大族高門的主母,我早說過她是太孫妃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但撇開這些,單論人品,太孫根本就配不上人家,所以這事我一直也不熱衷撮合,總覺得對不住明珠,是拿自家養廢了狗尾巴草去攀求晉國公府的牡丹花。”

  蕭宮令:……

  做為曾祖母,用狗尾巴草比方自家的曾孫兒仿佛有些不對,但蕭宮令卻一點都不想反駁太後娘娘,說句良心話,把太孫比方成狗尾巴草已經很寬容了,在蕭宮令看來太孫根本就是一坨牛糞,無論品行還是頭腦,居然連先帝都比不上,真可憐故太子這樣一位仁厚孝悌之君,唯一子嗣竟如此不肖,光肖太子妃高氏了。

  “小五魯直,性子倔強,可品行端正,跟和嬪一樣,肚腸裏一點的彎拐都沒有,要論良配的話,小五可勝過太孫百倍了,和明珠更加般配。”王太後道:“其實為明珠考慮,太孫妃乃至日後母儀天下對她而言並不算最好的,反而不如做個閑散的遠離權謀的親王妃,就小五的脾性,雖然王府裏免不得有幾個姬妾,總不會讓明珠堵著糟心事,這樁姻緣對兩人都算合適。”

  可讓王太後煩心的卻是另一個孫兒:“就剩小六的姻緣仍然沒有著落,我尋常問他,他也總不肯給我一句老實話,什麽天姿國色文武雙全的條件一聽就是信口胡說,就這兩個孩子的姻緣,我總想替他們找個情投意合的媳婦,偏就這樣艱難,如今一個能放心了,另一個還得讓我傷腦筋。”

  看來看去就一個顧春歸最最合適當六孫媳了,偏偏被沈夫人先下手為強,王太後一想到六皇子的姻緣就實在忍不住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