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形勢迫人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49
  壽陽郡主受此一激,幾乎氣急敗壞。

  但沒等她大發雷霆,畫屏之外又有一條人影起立,此人幾乎比太孫高出一個頭來,隔著畫屏看身形瘦長,但他持揖一禮時,春歸居然能夠感覺一股衣冠禽獸的氣息撲麵而來,這大概……也許就是成見吧,姓高的沒一個好人!

  此人正是高鵬。

  “請太後娘娘、皇後娘娘允許臣作供述。”

  王太後依然沒開腔,由得張太後發話:“鵬兒說吧。”

  “太孫殿下的話句句屬實。”

  高鵬這話音剛落,壽陽郡主便冷哼一聲,看向易夫人一臉都是“你總算沒話可說了”的神情,這人的邏輯實在讓春歸覺得詭異,高鵬擺明就是此案幫凶,他的證供能起到什麽決定性作用?

  除非他的證供和董明珠一致,才能算一實錘,錘死的當然是太孫。

  “不過臣卻要為董姑娘求情。”

  這一轉折,也並沒有達到令人震驚的效果,春歸垂了眼,不看畫屏那端的身形依然沒能擺脫衣冠禽獸的氣息直往這邊滲透。

  “不管晉國公府的諸位尊長是怎麽考慮,臣相信董姑娘的確是因真情實意而並非貪圖榮華富貴,且董姑娘曆來品行端正,也絕非表裏不一,今日行為這等……有違禮規之事臣相信她也是因為難釋心中情思,原本也隻是想讓太孫殿下明白她的心意,雖逾禮,也是人之常情。但太孫殿下因為心中不耐,言辭的確過於鋒銳讓董姑娘傷心,更何況……坤寧宮的檢貞姑姑也來了紆佩園,剛好目睹董姑娘私會殿下一事,董姑娘心中驚懼,情急時躍入水中躲避,又不知為何五殿下、六殿下及王郎君也來了紆佩園,董姑娘更覺心慌,生怕受到指責毀損自身品行及晉國府的清譽,無奈之下才編造借口為自身開脫,誣謗太孫雖為大罪,但還請諸位娘娘念在晉國公乃朝廷棟梁君國忠臣的情麵,寬恕董姑娘今日罪錯。”

  好個活生生的護花使者,可真夠憐香惜玉的!春歸心裏一陣波濤洶湧的犯嘔。

  唯一表現出震驚的是壽陽郡主,她簡直痛心疾首:“鵬兒!你不會……到這地步還沒看透董氏的鄙劣,仍然還想求娶她為正妻吧?!”

  “兒子也望母親恩許,寬恕董姑娘此回過錯,莫將董姑娘逼至絕境。”

  易夫人實在忍不住冷笑道:“郡主及令郎就莫作戲了,小女寧願終生不嫁也勢必不肯委身此等禽獸!”

  “易氏,你也太放肆!”張太後畢竟還算壽陽郡主名義上的祖母,把高鵬一直視同自己的曾外孫,天然就站在了壽陽郡主母子的陣營,她已經篤信董明珠才是那個說謊的人,連帶著對易夫人也心生厭惡,蹙眉便對皇後說道:“鵬兒的說法,你宮裏的檢貞也是證人,不如由你問問她的供辭,也好斷個清楚,究竟是裕兒鵬兒的話屬實還是董氏滿嘴狡辯。”

  沈皇後一直沒有吭聲,心裏十分犯難。

  說實話她根本不信太孫以及高鵬的供述,直覺董明珠說的才是實情,但她不可能為董明珠主持公道讓太孫擔當罪責,一直在心裏怒罵太子妃——太孫要不是被太子妃教唆,哪裏會在這風頭浪尖還惹出這麽大的亂子來?

  但現在不可能把所有錯責都歸在太子妃身上,不過皇後仍然不願與晉國公府徹底交惡。

  她正考慮著怎麽和稀泥把這事遮掩過去,沒想到竟然她的宮人也被牽連在內。

  沈皇後對於自己管理人事的能力十分自信,所以她篤信檢貞不會被太孫更加不會被太子妃收買,如今聽高鵬言之鑿鑿,難免就對起先的判斷又產生了遲疑,難不成是她真看走了眼,錯判了董明珠的品行?要若這姑娘當真是個表麵端正內裏奸邪的,那可絕對不能擇選她為太孫妃!有個太子妃作為前車之鑒就足夠了,沈皇後可不想再重蹈覆轍。

  因為心態產生了這層微妙的變化,沈皇後的神色也增添了幾分肅厲,果然便問檢貞:“你為何到紆佩園來?”

  春歸細細打量受詢的宮人,大約二十出頭,舉止十分規範,又好像天生一張冷臉,看上去竟然比皇後還要端肅幾分,她這時站著回話,低垂眼瞼,讓人看不清明眼底的情緒,也不知她有沒有目光閃爍,但春歸沒有錯過的細節是她回話之前先溜了畫屏一眼,一雙手掌疊放腰前指頭也顯得特別的緊繃。

  按趙大爺的總結,這可能是心虛的征兆。

  這宮人顯然早被太孫收買才配合行事,是早有準備了,背叛皇後誣謗貴女,是個膽子極大的人,可這會兒子為何心虛呢?

  春歸就很留心檢貞的供述。

  “奴婢是奉娘娘囑令,留心關照著董姑娘。”這一段話檢貞說得十分流利:“易夫人及董姑娘是皇後娘娘親自邀請的貴客,所以特意叮囑奴婢留意著兩位的飲食需要,故而謝昭儀將易夫人邀往清靜處私話時,奴婢就尤其留意董姑娘。董姑娘的確一直在玉虹亭中和東成縣主及秦三姑娘閑談,也的確是露嫻來玉虹亭請董姑娘往廣寒殿後去,奴婢心想應是謝昭儀遣了露嫻特意來喚董姑娘,起初也沒在意。”

  春歸聽到此心說:看來那個把董姑娘帶到紆佩園的宮人,的確是謝昭儀身邊兒的婢侍,難道說這個陰謀還有謝昭儀參與其中?

  “不過奴婢等了一陣兒,認為至少還是打聽清楚董姑娘的去向更加妥當,所以一路問著,才知董姑娘是往紆佩園來,奴婢當時便覺詫異,心說謝昭儀怎麽會帶著易夫人走到接近北岸東堤的花苑?奴婢一邊兒狐疑著一邊往裏走……”

  春歸又暗道:檢貞供述過程,細致到了描述詳細心中想法,可看她的神色雖然端肅卻不無緊張,那麽這樣的細致十之八九是早有準備了,也就是說事情發展到此,都在太孫的計劃之中,檢貞並沒有經過任何的臨場發揮。

  沈皇後也佐證了檢貞的供述:“母後一貫對董姑娘也像自家晚輩般疼愛,所以我想今日壽誕必也少不了邀請易夫人和董姑娘,可今日獲請的閨秀,除了董姑娘與芳兒,其餘都是宗室女兒,臣妾也是擔心董姑娘不自在,這才讓檢貞多多照看著些。”

  因為檢貞的供述皇後更加偏心了,這時竟不提過去她對董明珠是多麽的認同欣賞了,仿佛她從未謀算過要讓太孫與晉國公府聯姻一樣。

  春歸心中直往下沉,這時更加擔心太孫這眼看漏洞百出的計劃恐怕要因皇後的包庇而大功告成了,太子妃看似魯莽愚蠢,但不得不承認她對時勢

  的把握相當準確,她知道一旦牽涉上太孫,皇後隻有一個抉擇,那就是維護太孫的聲譽而判決董姑娘承擔罪錯。

  如果易夫人、董姑娘性情軟弱,她們會因為晉國公府以及自身的榮辱而妥協,董姑娘便會嫁給高鵬,不管晉國公會不會因為這樁姻緣站定宋國公府的陣營,但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的結果是逃不了的了。

  董明珠也會終生活於痛苦憤恨的煎熬之中,但她至少還能活下去。

  不過在春歸看來,易夫人母女兩應該不會妥協,那隻能選擇另一條絕決之途——寧死不屈。

  這樣晉國公府就會將宋國公府乃至太孫視為死仇,這其實對於廢儲大計十分有利。

  但春歸不忍眼看著兩個無辜的人,就這樣死亡於陰謀詭譎,而且永遠擔負洗不清除不去的篾辱,她們明明隻望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但就算選擇死亡,死後還要受著誹謗汙陷,會不會因生妄執而魂飛魄散?

  這想法剛一掠過春歸就忍不住更加憤懣。

  “你繼續說。”她聽皇後交待檢貞。

  這個時候春歸留意見檢貞再次往畫屏那端掃過一眼,原本繃得筆直的指尖,中指微彎往內輕輕一摳另一隻手的手背。

  緊張、心虛、還有編撰說辭……

  春歸甚至看清了檢貞的鼻翼翕張,唇角也不自主地緊抿。

  看來……檢貞接下來看見的情景並不在太孫計劃之內了,早有準備的說辭已經用不上,隻能靠她自己根據太孫的供述另外編撰,心虛正是源於這一節外生枝。

  春歸便直盯著檢貞不轉眼的瞪視。

  這種完全源於意念的施壓,似乎還真有作用。

  檢貞飛快的往春歸這邊掃來一眼,正好接觸到一雙“凶狠”的眼睛,這讓她說出的第一個字就有些變調。

  “奴婢遠遠看見芙蓉榭中幾個人影,雖說看不清眉目,但可憑衣著辨認為一女二男,待走得近些,奴婢認出了太孫殿下與董姑娘,奴婢心中驚奇,不知太孫殿下為何在此,便放輕腳步過去……奴婢雖沒聽得仔細,但卻看清了太孫殿下的神色十分肅厲,且正喝斥董姑娘……是董姑娘先看見奴婢,一時神色大變,不由分說便……便一躍而入芙蓉池中……又不知五殿下、六殿下及王郎君為何也逛來此處,董姑娘一見他們……就喊道是因逼辱而避險,但會水性並未遇溺……再後來就是舒娘子和顧娘子也趕到了。”

  聽上去和太孫的供述並無差別。

  這下子壽陽郡主越發地洋洋得意,她刀子一樣的目光狠狠剮過易夫人的臉,停駐皇後娘娘臉上時仍然不減鋒利:“檢貞是娘娘宮裏的女使,她的證辭娘娘總該是相信了吧,也不怪娘娘錯信了董氏女的話對太孫殿下反而心存懷疑,實在誰能預料易夫人竟然教導無方,晉國公府的嫡係女孩兒竟然自甘下賤呢。”

  春歸老老實實地垂著眼兒,心說壽陽郡主的腦子仿佛不怎麽靈光啊,這般情境下,竟然還不忘見縫插針挑撥皇後和太孫的祖孫關係,再說她隻圖口舌之快,儼然把太子妃的真正企圖拋之腦後,一再激怒易夫人有什麽好處?

  連高鵬這衣冠禽獸都知道息事寧人、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