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水榭對質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26
  和太孫殿下出現在紆佩園的高公子,正是壽陽郡主所生。

  宋國公府如今官司纏身,就連太子妃都因為正在泊寧庵懺罪悔過而未得許可參加壽誕,沈皇後當然沒有召請高家子弟女眷前來拜壽,不過因為壽陽郡主的身份不同,所以她領著兒子拜賀王太後也不好阻拒。

  壽陽郡主乃憲王之女,憲王為先帝第五子,因生母早逝,為張太後撫養長大,當年先帝十分恩寵高瓊,故而將壽陽郡主賜婚給高瓊的次子高積,但兩人都是再婚了,壽陽郡主和前夫成婚不久,儀賓就急病身故,先帝一直不許壽陽郡主再嫁,直到高積喪偶,壽陽郡主終於走通了當時秉筆太監的路子,也不知那宦官怎麽遊說安排,總之先帝是答應了賜婚。

  壽陽郡主和高積成婚多年,終於才得一子高鵬,她對獨子是如何視如珍寶愛惜寵縱就可想而知了。

  春歸也曾聽蘭庭說過,皇後娘娘一直盤算著為太孫擇董姑娘為妃,奈何太子妃卻不讚同,她認為高氏女才有資格今後母儀天下,但又不願放棄籠絡晉國公府為助臂,起先打的主意竟然是納董姑娘為太孫妾室,認為破格封她個夫人的品階就足夠恩榮了,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別說晉國公絕對不會同意讓嫡長孫女為妾,就連易夫人,她甚至連太孫妃一位都看不上,原因當然是太孫乖張任性絕非良配。

  但太子妃卻不知易夫人的“擇偶標準”,以為她拒絕讓女兒為妾隻是因為世族的清高,所以“退求其次”,認為讓侄兒高鵬娶了董明珠為正室元配可算是給足了晉國公府顏麵。

  晉國公和易夫人對臭名昭著的宋國公府更加嗤之以鼻。

  “這事兒已經水落石出了。”春歸輕聲對舒娘子道:“晉國公府遲遲未應與高家聯姻,太子妃起初應當還不怎麽放在心上,可如今的情勢,宋國公府的處境可實在不妙,太子妃狗急跳牆,竟然想出了讓高家子弟毀辱董姑娘清白,逼得晉國公府答應聯姻的毒計,她心裏怕是想著,不管晉國公對高家多麽不滿,總不至於眼睜睜看著孫女兒新嫁就跟著夫家一齊受罪,晉國公怎麽也不會袖手旁觀,必得在懸崖邊上拉宋國公府一把。”

  要不然壽陽郡主怎麽會慫恿張太後一同來看熱鬧?她一來是心急探清情形,更重要的是盡力促成易夫人妥協。

  “你可真敢說,竟敢把太子妃比作柴犬?”

  “罪過罪過,一時口誤,竟折辱了狗兒。”春歸慚愧道。

  舒娘子輕輕捏了一把春歸的胳膊,好容易才忍住笑。

  她是來傳話的,受令領著董姑娘去見兩宮太後,而她和春歸作為見證人當然也得在場。

  問話的地方就在紆佩園裏的芙蓉榭,因有女眷閨秀在場,水榭裏已經架起了畫屏,女子在內男子在外,雙方互不照麵但言談卻無妨礙,舒娘子和春歸剛一進去就接到了皇後的示意,讓她們坐在身邊兒,至於董明珠,則被王太後示意挨著她坐,王太後的右側,易夫人也已經就座,她顯然還不知就裏,但一看女兒穿戴妝容都變了樣,眉頭立時就蹙緊了。

  王太後並沒急著問話,而是拉著

  董明珠的手安慰了幾句,還讓一名醫女過來替她診了診脈,直至聽聞沒有受涼的症狀,王太後才堪堪安心。

  張太後早已是滿心的好奇,沒等皇子公孫們到場便問:“董姑娘這是怎麽了?好端端的為何走到了這個園子裏?姐姐怎麽還喚了醫女來替董姑娘診脈?這季候,中了暑氣倒是常見,怎麽還問有沒有著涼呢?”

  一邊兒的壽陽郡主溜了一眼易夫人,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可不是,往紆佩園再往下走,可就是男子們聚飲的北堤東廊了,閨秀們可都聚集在廣寒殿前的花苑裏,怎麽董姑娘卻獨自一人兒走來了這麽遠的地方?我看姑娘的衣裳,仿佛也不是先前穿著那套了。”

  易夫人一聽壽陽郡主的話顯然意有所指,神情更加凝重,但她沒急著逼問女兒,卻回了一句綿裏藏針:“郡主還真是強記,今日赴宴這許多閨閣女孩兒,郡主竟然能一一記得各人的穿著。”

  壽陽郡主仍是笑著臉皮:“我哪有那樣強記的?不過對董姑娘卻是特別關注著,夫人又不是不知道,我對令嬡可歡喜得緊,回回看著她,都遺憾著我沒能生養個女兒。”

  她是專程去過晉國公府向易夫人表達了聯姻的意向,卻被幾句話就搪塞了回來,心裏懊惱得很,對董姑娘青眼有加是假,不過因為這過節特別關注著些倒也是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易夫人沒再和壽陽郡主爭辯,她眼見著芙蓉榭裏用畫屏做著隔檔,猜也能猜到這起事故應當和男子有關,於是直到等太孫為首的幾位皇子公孫都到場落座,她才對女兒說道:“如實應答太後娘娘的詢問,無論發生了什麽事,關係到什麽人,都不必懼怕顧忌,隻要你說的都是實情,相信太後娘娘、皇後娘娘都能為你主持公道。”

  春歸不由望向易夫人,很是佩服她在這情勢下還能不急不躁,更重要的是顯明旗幟誓將女兒維護到底,相信易夫人當見太孫和高鵬到場時已經隱隱有了猜測,麵對太孫以及宋國公府一方強敵,這樣鎮定自若真是大不容易。

  春歸再看董明珠,她已經站起身來一邊行禮一邊稱諾。

  有其母必有其女,春歸看得出這姑娘在易夫人的影響下,比剛才更加冷靜了。

  “臣女原在玉虹亭中,與東成縣主及秦三姑娘兩位說話,有一宮人上前,自稱是奉謝昭儀差遣,請臣女往芸香台麵見,臣女因得母親告知,知道謝昭儀有事與母親相商,便不懷疑那宮人的話,怎知來到這處花苑,宮人卻讓臣女在此水榭不遠的涼亭等候,臣女不疑有他,但見那宮人走後,等了許久仍無音訊,臣女心中暗暗生疑,不由徘徊觀望四處,忽聞身後花籬似有動靜,臣女驚而轉身,便見太孫以及一位陌生男子踩著花籬翻了過來,太孫應當不防竟能被臣女察覺,大喊一聲‘不準動’,陌生男子搶前幾步過來就欲擒捉臣女,臣女連忙往來路跑,但被太孫阻攔了去路,臣女情急之下跑進此水榭,警告太孫及那男子若再靠近臣女便跳入荷塘。”

  說到這裏,董明珠的口吻難免帶著憤懣:“可太孫殿下威脅臣女,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還道那男子即為壽陽郡主之子,因愛慕臣女,特意求了壽陽郡主向晉國公府提親,

  隻氣臣女的祖父及母親一心盤算著太孫妃之位,拒絕了提親,太孫殿下說倘若臣女願意與高家郎君私定終身,他定會不遺餘力相助成就良緣,倘若臣女也如祖父、母親一般貪婪,今日就要毀了臣女的名節,徹底斷絕晉國公府的貪求。

  臣女眼見太孫、高郎君步步緊逼,自知處境危險,隻好仗著自己還算熟諳水性,躍入池中避險,太孫、高郎君仍然不肯放過,好在這時又有另三位郎君趕到,聽臣女在水中揭穿太孫、高郎君的惡行,且自稱沒有遇溺,那三位郎君便阻攔太孫及高郎君追逼,才讓臣女終於免受其辱,再後來,就是舒娘子及顧娘子趕到。”

  這番話條理分明,但董明珠的話音剛落,便聽一人譏笑道:“董姑娘,你這樣汙陷孤可就不對了,明明是你指使了個宮人給孤遞話,說是十分仰慕孤的風儀,今日好容易得了機會,能夠單獨表白情意,懇請孤無論如何都要來紆佩園中芙蓉榭裏一見,原本孤不想搭理你,是因雖和你隻有一麵之緣,且無半句交談,但孤聽祖母時常提起你的性情,隻覺得你乏味無趣得緊。”

  春歸隻見那麵輕紗製成的畫屏後,一個身長不及五尺的人影兒從椅子裏站了起來,便知道這人影兒就是太孫殿下,個頭還沒長成呢,居然就自詡風儀無雙,這身長想看董姑娘一眼怕都要仰望了吧……

  再看董明珠,雖說遭受了奚落和誹謗,但看上去還算冷靜,並沒有急著和太孫殿下唇槍舌箭,但能看出她正在緊緊的咬著牙,強忍著心頭的萬丈怒火。

  “不過呢,六表哥卻有些不忍讓你失望而歸,勸著我好歹見你一見,盡量婉轉的回絕,我為防瓜田李下被你糾纏訛詐,這才請了六表哥和我同行,沒曾想這樣竟然都能被你倒打一耙!”

  太孫話音剛落,壽陽郡主也便緊跟著一聲嗤笑,對張太後道:“臣妾真是沒長眼睛,尋常看著易氏和董姑娘都是端莊持重的品格,還道不愧母女兩個都是名門出身,果然是當得品行端正的讚譽,因著我家鵬兒也到了婚齡,我就想著為他求娶董姑娘,可幸虧了晉國公和易氏眼高過頂貪欲難填,沒答應這樁婚事,否則娶了之麽個敗絮其中的女子當兒媳,那才真是讓家門蒙羞!”

  張太後看看壽陽郡主又看看易夫人母女,眉頭也蹙了起來:“皇後還的確有意擇董氏為裕兒正妃,沒想到竟是完全看走了眼。”

  這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易夫人也起身應話,但完全無視了張太後、壽陽郡主,隻對王太後、皇後禮見道:“太孫與小女各執一詞,是非究竟,還請兩位娘娘明斷!但在兩位娘娘明斷之前,恕妾身和小女拒不承受聖慈太後及壽陽郡主的蔑斥。”

  易夫人是豁出去了!

  “大膽,你竟然敢指斥太後娘娘誣蔑你?!”壽陽郡主也是拍案而起。

  “聖慈太後聽信太孫一麵之辭,指斥晉國公府董氏一門恬不知恥,若臣妾為證清白辯駁亦為罪過,甘願聽從皇上降罪,臣妾及小女即便領死,也恕不承擔貪婪無恥之罪!”易夫人高仰麵頰:“臣妾膽敢以死擔保小女供述字字屬實,敢問壽陽郡主是否也敢用性命稱誓,擔保令郎清白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