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西苑壽誕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33
  樊大滅門案的凶手並非隸屬桑家大宅的死士,但他正是因為行凶之後的次日前往桑家大宅,被錦衣衛的暗探盯梢,所以沒能逃脫天羅地網,他是在宋國公府逮拿落網,不過像施元和這樣以“正途”入仕的官員,在刑問時可沒那大本事撬開這些經過精心訓練的死士之口,幾日以來,施推官仍然無法取得確實的罪供。

  而聖德太後的壽誕,當然並不會因為這起刑案延遲。

  壽誕地點定於西苑,雖說王太後的意思是禁止鋪張,一再申明不用文武百官以及內外命婦參拜進賀,隻是邀請一些自家的親朋宴聚一日,不過皇子皇孫、王公宗親的拜賀仍然在弘複帝的一再堅持下未能減免。此日辰正,太後於太液池西堤的玉熙宮升座,由皇帝率宗室子孫先行賀拜之禮,再然後是皇後率諸嬪妃、公主郡主、宗親命婦行禮賀壽,再然後才輪到舒娘子等等受到傳召入宴的親眷。

  西苑嚴格說來並不屬宮城範域,其得名也是因為位於皇城之西,這裏不是帝後生活起居的宮廷,而是作為偶爾遊幸的園林,是緊接宮城所在的大內禦苑,方便帝後不用大廢周折長途跋涉就能遊山玩水,當然春歸並不因為這次不屬嚴格意義上的“入宮”,理論上隻能稱為“入城”就如釋重負鬆懈怠慢,她的緊張也並不是僅僅源於自從受到通傳後,家中老太太反複的叮囑告誡。她突然想起年歲還小的時候,和族中姐妹們一回閑談,不知怎麽的就提起大內皇城,對她們而言可謂遙不可及的地方。

  猶記得淑貞姐姐當時握著衣襟眼睛裏寫滿憧景:“這一世若讓我有一次機會入宮,親眼看看大內宮廷是怎生的富麗堂皇天仙寶境,就算死也瞑目了。”

  但那時對於春歸而言,就把大內宮廷認定為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裏頭的危險境地。

  這樣的印象來源於家裏收放著的各類雜書話本,不少宮廷鬥爭慘死終場的故事,春歸未必不知這些杜撰不無誇大,但無可辯駁的是皇宮之主,的確具有生殺予奪大權,這種性命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有如一隻兔子闖入虎狼環伺境地,作為一隻兔子怎能輕鬆愉快得起來?春歸一直很廢解淑貞姐姐作為一隻兔子竟然對虎林狼山大懷憧憬的離奇心情。

  諸多覲見禮儀規條禁忌已經牢記,且經阮中士“檢閱糾正”,春歸倒並沒有因為緊張以至此時仍然反複記誦,顯得顫顫兢兢哆哆嗦嗦,不過她是的確沒有閑情觀望這西苑三海的景致,自入那麵琉璃門,她唯一專注的便是腳下那道平整幹淨的條石路,至於經過了多少的殿堂樓閣、涼亭水榭,一概沒有留意,就更不說細賞那些飛簷之上坐著多少瑞獸,廊梁之上畫出哪番花樣了。

  待一絲不苟進行完畢拜賀的禮儀,在宮人的指引下登上宮車前往布置宴會的瓊華島,春歸才隔著紗幔看了一眼這片黛色嵐光、煙波浩渺。

  宮車是專為獲召的太後親眷準備,規製自然不如後妃乘坐的儀輿,共四人乘坐一輛,有一位春歸覺得陌生,但認出另外兩位同乘者——沈姨媽和陶表妹母女二人。

  她們能得召請並不出乎春歸的意料,這畢竟是沈皇後親自主持操辦的壽誕,邀請自家的姐妹和外甥女,聖

  德太後當然不至於駁了皇後娘娘的顏麵。

  在春歸的印象中,沈姨媽和沈夫人性情頗為近似,一個很顯然的共同點是健談,不過今日非比普通宴會,就連沈姨媽都拘束不少,沒像上一回見麵時說不盡的家長裏短,隻是矜持的衝春歸露出笑臉,陶表妹就更矜持了,但春歸總覺得她的笑臉要比那兩回見麵甜蜜許多。

  陶表妹的心情很好嘛。

  宮車沿著太液池行駛片刻,便停在玉暕牌坊前,又有宮人在此迎候,引領著往一條形如圓弧的夾甬再往北行,經一道廊橋,即登瓊華島。

  春歸讀過前人一首詩作,寫的便是島上景致,有“海上三山擁翠鬟,天宮遙在碧雲端”的句子,也有“落日芙蓉煙嫋嫋,秋風桂樹露團團”的描述,身臨其境,春歸但覺詩意貼切,雖說此時並非傍晚也未至金秋,由遠及近時,倒不妨礙遙想。

  景色的確秀美,奈何沒有賞景的愉情快意。

  宮宴是世上最無趣的宴席——春歸親自驗證了蘭庭的說法一點不錯。

  壽誕的宴廳是在仁智殿,但春歸的身份可沒有列席宴廳的資格,又是依從禮儀敬酒道賀之後,便被讚禮引至仁智殿後東側的介福殿,這是一處配殿,列席者皆為太後親眷,布置的雖是高桌靠椅,且四人共坐一桌,但仍然在內臣、宮人的環伺下,需要嚴守謹言慎行的規例,也就是大家悄默無聲的吃席,還不能多吃,連咀嚼的聲音都不能發出,否則就是失儀,輕則淪為笑柄重則論罪受懲,當然也不能完全不動碗箸,總之雖說麵對著佳肴美酒,這宴席吃得簡直是如坐針氈。

  春歸直到吃完了宴席,竟然都沒有看清今日壽星聖德太後的眉眼,就更不說弘複帝以及諸位皇子宗室了,全程皆有宮人宦官引導,根據身份性別的不同,別說坐席,就連行進道路都有區別,防範森嚴得很。

  直到宴後弘複帝先行告辭,聖德太後移駕廣寒殿,在這裏一邊和親眷們飲談一邊觀賞歌舞戲曲,氣氛這才輕鬆許多。

  但像春歸這樣的親眷,仍然沒有在廣寒殿列席的資格,她們是在廣寒殿後的花苑裏“待詔”,但這時已經可以相對自由的活動,活動範圍在玉虹亭、金露亭間之間的地帶,賞花賞景隨意,也能閑話飲談了,春歸正想往舒娘子那邊兒去,卻見一個宮女顯然是衝她走了過來,她剛一猶豫,胳膊就被沈姨媽給挽住了。

  “還好庭哥媳婦今日也來了,我才不缺說話的人,對了,庭哥媳婦還沒正式拜見過皇後娘娘吧?稍等一陣兒,皇後娘娘會喚咱們去廣寒殿說話的……”

  沈姨媽剛擺起喋喋不休的架勢,那宮女就走到了近前,都沒猶豫一下就打斷了沈姨媽的話:“這是惠妃娘娘特意讓送給顧娘子的茶點,是海棠酥,惠妃娘娘十分愛其酥香鬆潤,就是不知是否合顧娘子的口味。”

  便從身後的小宮女手裏接過食盒,揭開取出一碟茶點來,白瓷盤子,隻盛放兩朵海棠花樣點心,一朵紅瓣金蕊一朵金瓣紅蕊,看上去製作十分精美。

  春歸接了過來,微微笑道:“有勞女使代轉,妾身恩謝娘娘賞賜。”

  “惠妃娘娘說了,今日的菜肴

  茶點都是皇後娘娘擇定且親自督促禦膳房烹製,惠妃娘娘就是想著今日是顧娘子第一回獲召宮宴,且皇後娘娘又得專心於太後娘娘的壽誕,恐怕無法分心照恤顧娘子,娘娘這是替皇後娘娘分憂,不過娘娘十分牽掛太夫人,一陣後,還望顧娘子麵見了太後娘娘及皇後娘娘,請顧娘子單獨敘談。”

  宮女說完話便行禮告退,禮儀周道似乎無可挑剔,可沈姨媽偏偏就覺得她被這宮女給小看怠慢了,衝著宮女婀娜的背影兒直瞪眼,再將春歸的胳膊往過一拽,就是一連番的碎語:“春兒可別信惠妃的話,她就沒安著好心!說起來她能入宮還多虧皇後娘娘引薦呢,如今可是翻臉就不認人,皇後娘娘今日再怎麽忙碌,也不會疏忽了自家人,她倒上趕著獻殷勤來了,春兒你心裏可要有主意,別被這起不懷好意的人給利用攛掇。”

  春歸:……

  難道要在大內禦苑公然討論廢儲奪儲的事?這位沈姨媽……相比起自家婆母來還要口無遮攔,春歸瞬間對皇後娘娘大是同情,這都什麽親眷手足啊,簡直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正巧這時她和晉國公府的世子夫人易氏目光相遇,見對方衝她頷首微笑,連忙找了個脫身的借口:“易夫人在那兒,姨媽不如一同過去敘談幾句?”

  沈姨媽和易夫人是有嫌隙的。

  一來是性情不投,易夫人自來端方嚴正,沈姨媽說話卻有些不著調,多年前被易夫人嗆過兩句,導致她一見易夫人心中就不由自主有些犯怵;再者因為晉國公一度熱衷招蘭庭為孫婿,沈姨媽卻盤算著將女兒嫁進太師府,她自己把易夫人視作了對頭,雖說後來哪方都沒有如願,但嫌隙算是結下了,沈姨媽就更不願去易夫人麵前討沒趣。

  連忙把春歸一推:“我就不去了,和她一直說不攏,也犯不著應酬客套著,春兒也當著些心,這些自恃名門望族出身的貴婦,都把眼睛長在天門穴上,千萬別被她們挑剔著錯處把柄。”

  好歹春歸沒纏小腳,才未被這一推直接來個踉蹌,她忍著趔趄穩穩站定,才能福身行禮以示告辭,暫時擺脫了和沈姨媽繼續在凶險地方進行凶險話題的恐怖行動。

  又說董姑娘雖則因為蘭心姑娘的冒犯徹底和她絕交,但晉國公府並未與太師府交惡,易夫人對待春歸雖說不上多麽的親近熟絡,然而也不存厭鄙疏遠,她見春歸往這邊來,也主動向前迎了幾步。

  “夫人這一貫安康?”春歸先道

  “安好無恙,娘子的氣色看著比上回更好了。”

  這原是一番場麵話客套辭,春歸卻調侃道:“今日獲詔太後娘娘的壽誕,我已是張惶了好些時日,昨晚幹脆睜著眼一夜未眠,出門前上了老厚一層脂粉,總算才掩住了一臉的倦容。”

  連易夫人都被逗得一笑:“你這樣詼諧,哪像話說的一樣嚴重?我看你今日言行十分得體,早前還在驚異你這樣沉得住氣呢,想到我第一次參加宮宴時,可沒你這樣的穩重。”

  春歸正要自謙,就聽身後響起一個老大的嗓門兒——

  “芸姐姐,總算盼到了一見,如今我可真沒了法子,你定要助我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