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窮途已近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75
  春歸眼看著渠出從房頂緩緩降下,立即把已經顯現敗像的棋盤一袖子擾亂,衝著趙大爺舉起雙手來:“心服口服心服口服,自舉白旗甘拜下風。”

  前一息還在殫精竭慮企圖著轉敗為勝,轉眼間就十分幹脆棄子認輸了!

  趙大爺表示對於女子的捉摸不定歎為觀止,倒也不勉強春歸必須固守越挫越勇的優良品德,他慢條斯理的收揀著棋子,唇角帶著春風一般的笑容:“天色尚早,輝輝還要怎麽消遣時光?”

  “我有些日子沒去看望四嬸了,昨日裏還吃了四嬸特意送過來的炙肉呢,也該去回禮告謝一聲兒。”

  春歸為了和渠出麵談,找了個既能擺脫蘭庭又十分合情合理的借口。

  四嬸這時大腹便便,行動多有不便,蘭庭縱然不算外男也不好跟著去看望,又剛巧是昨日確然受了四嬸的人情——本是炎夏,更何況四嬸還懷著身孕,飲食不宜燥熱,但四嬸偏好一口炙肉,現下吃不成,就讓婢女們烤著聞一聞肉香全當解饞,又本著不浪費食物的家規,四嬸便把炙肉往各處都送了一些,尤其知道春歸也好這口,斥鷃園就送得更多。

  今日春歸帶去一食盒的土豆餅做為回禮,怎麽不算情理之中?

  但既然是用看望告謝作為借口,春歸當然還是要先往四嬸的居院去一趟。

  四夫人也正值百無聊賴,一看見春歸便先笑起來:“你不是在侍疾麽,怎麽今日竟能脫身了?”

  “再是侍疾,也不能白吃四嬸的炙肉而不想著投桃報李啊?”

  四夫人的眼珠子便鑲在了春歸提來的食盒上:“又是什麽美食?”

  迫不及待便自己揭開了,一邊吃一邊道:“這食材是土豆吧?哪裏來的?”

  “宮中所賜,不過煎成土豆餅卻是大爺自創,他閑著沒事時就愛專研這些。”春歸笑道。

  土豆也算舶來物了,是從西洋引進的食材,而今隻有皇莊裏才有種植,達官顯貴嚐一口鮮都必須依靠禦賜,一般是新歲元日宮中才會賞賜,但這回蘭庭“負傷”,弘複帝為了表示歉意,特意恩賞了一筐土豆,趙大爺便趁養傷的閑睱嚐試著做出新花樣,自己嚐著還好,春歸還專程問過了喬莊,確定對孕婦並無禁忌,才拿來給四嬸做為答禮。

  “滿太師府就隻有庭哥兒有這本事,不做廚子真可惜了天賦。”四夫人嚐鮮嚐得格外心滿意足,扼腕歎息著趙修撰入錯了行當。

  春歸陪著四夫人說了兩刻的話才好脫身,又自找了個去怫園擇枝的借口,方便聽渠出稟事。

  “孫崇葆?這是什麽人物?”春歸問道。

  渠出攤開兩手:“我也就是聽陶老爺一提陶姑娘一提,他們誰都沒有詳細說。”

  “不管這是什麽人,至少能夠肯定一點了。”春歸蹙眉道:“樊大一家就算是高瓊謀害,也的確有人布局引高瓊入甕,又就算沒有咱們插手,這樁案件都不會因為意外走水終結,孫崇葆背後的人,就必定是那隻翻雲覆雨手。”

  “原來你讓我盯著陶姑娘目的在此啊!”渠出終於是恍然大悟:“不過這回還真算無心插柳,比起從前那些含沙射影的話,陶氏這回可親口承認了她原本該嫁的就是趙蘭庭,她雖仍舊打著夢兆的幌子,我瞅著她說話時的口吻神態,確然像親身經曆過一樣!被休之後活活餓死啊,據說後來眼睛還瞎了,也難怪她寧死都不願重蹈覆輒,對趙蘭庭兄妹兩這樣怨恨了。”

  “你相信趙大爺會好端端的始亂終棄麽?”春歸卻問。

  渠出沉吟了一陣,才道:“見趙蘭庭對待你的情形,和陶氏口中判若兩人,又雖說有知人知麵不知心的俗語,但就我看來,趙大爺也不至於那樣惡劣,許真是這兩個八字不合吧。”

  “陶家為了什麽淪落到那般境地,她也隻字未提,總不可能是被太孫廢位牽連。”春歸說道。

  “陶老爺就算被馮莨琦連累,他又不是什麽高官重臣,還不如他老子本事呢,他的死活不足以關係到家族興亡,且就目前的形勢而言,就算陶老爺被宋國公父子害死的,為這事宋國公自身難保,也沒那大能力還把陶家給徹底收拾了,就不定就是因為太孫廢位的事?”

  “那就更不至於了,太孫恐怕壓根沒把陶家這門親戚入眼,且太孫被廢也不可能拖延至十年之後。”春歸搖頭道。

  “要不要我再去盯著曹國公府那個什麽張七姑娘?”渠出又問。

  “這事不急,近日還是先顧著樊大這樁子事吧,我越來越覺得樊大隻字不提樊二實在可疑,但樊二確然就是引發這起罪案的關鍵!你入不了皇城,去宋國公府可有影響?”

  “這有什麽影響,別看高家是外戚,論規製還不如太師府對陰魂的威脅呢,隻不過避開些他家的祠堂就是,那裏供奉著不少禦賜物品,我不敢接近。”渠出說完就飄走趕赴她的下一個工作崗位去了。

  而對於曹國公府的張七姑娘,春歸也並非全無印象。

  曹國公張創,正是聖慈太後的

  兄長,要論來曹國公府和豫國公府的根底還真沒兩樣,同樣都是寒門,靠著女兒入宮才被封爵,曹國公甚至還是女兒成了太後才得封爵——張創幾乎是直接襲爵,因為他爹乍一聽聞自家竟躋身公侯時就樂極生悲嗚呼哀哉了。

  別說張創的幾個女兒都沒能嫁入高門,就算前頭三個孫女兒也沒能趕上“好時候”,五、六兩個孫女雖說嫁得好些,但因為庶子所出,姻緣上仍然有些不盡如人意,唯有張創的老來子生的這位七姑娘,才能稱作是嬌生慣養勳貴千金,去歲時定親,如今正在備嫁。

  所以上回太師府禦賜的慶功宴上,雖則說曹國公府的女眷也來了幾位,但正在備嫁的張七姑娘當然沒有出席,春歸沒見著這位,不過不妨礙聽聞張家女眷你一言我一語的誇耀,都說張七姑娘的姻緣如何如何好,未婚夫如何如何的才品兼優,而且這還是一門禦賜的婚姻,皇上開的口,聖慈太後下的懿旨。

  這件事本來已經不算是新聞,但曹國公府樂意當作新聞來宣揚,現場自是也沒人提出異議,相比皇後的娘家豫國公府,曹國公府畢竟是今上的母族,甭管張太後在先帝時多麽的一文不名,但最終“榮耀登頂”,那些偏愛揪著門庭根底鄙夷小看暴發戶的女眷沒那麽大膽針對皇上的母族,而確有教養的高門女眷雖說私心裏也許不屑曹國公府自誇張揚的作風,但她們明裏背裏都不會議論他人當場讓人難堪。

  所以春歸也就聽說了張七姑娘未來夫婿,是甄家六郎甄懷寧,這位是與蘭庭齊名的京都才俊,雖說還未下場應試,但仿佛誰也不會懷疑甄懷寧日後的前程似錦,畢竟甄家也是官宦世族,一門曾經出過兩位內閣大學士,眼下家主甄典任禮部尚書,大有希望躋身內閣,甄懷寧正是甄典的嫡孫。

  不過春歸私下裏也聽家中老太太嘀咕,說要不是曹國公府遊說得聖慈太後下旨,且在聖慈太後的糾纏下皇上親自傳召甄典提出了這門婚事,甄家根本看不上曹國公府一門草根發家的外戚,這樁姻緣有如強扭的瓜——甜不了,日後指不定還會鬧出多少笑話。

  言下之意,那張七姑娘的品性似乎不那麽符合大家閨秀的標準。

  春歸從這些僅知的情況,不難判斷出陶芳林為了擺脫“夢兆”裏的劫厄,大約自己替自己謀定了姻緣,且看來這一姻緣需要聖慈太後的大力援助才能告成,不管陶芳林看中了哪個良人,春歸並不打算壞她好事,所以也就沒必要再讓渠出盯著張七姑娘了。

  又至於陶芳林“夢兆”中關於蘭庭那部份事體,春歸也沒有放在心上,就她對蘭庭的了解,根本不可能輕信老太太和二妹妹的挑撥,對陶芳林先生成見而後冷落疏遠,如果蘭庭相信和柔的死乃陶芳林主謀,那應當就是陶芳林下的毒手,更至於陶芳林慘遭休棄並活活餓死的事,其中應當另有緣故,總之春歸不信蘭庭會始亂終棄。

  相比陶芳林的所謂“夢兆”,春歸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今讓她煩惱的甚至不是樊家滅門凶案的幕後策劃人,這樁凶案已經引起了蘭庭的重視,春歸相信他雖說一時難以察明,但絕對不會因為宋國公府的罪有應得乃至太孫廢位就放棄追察,又如果連趙大爺都沒法子揪出這個幕後人,春歸就更加無計可施,她煩惱也沒什麽作用。

  為難的是如何才能消除樊大的妄執,讓他放下生前的仇恨往渡溟滄,讓他親口道出真相,春歸依然無法斷定樊大為何要隱瞞他一家四口真正的死因。

  而這件事,也隻有交待莫問小道繼續發揮他的“才能”了。

  當然春歸也並沒有放棄對孫崇葆的追察,所以這日她再次寫好密信,仍然是讓薑東轉交,一來是安排莫問如何行計,再者也叮囑他和柴生暗中打聽孫崇葆究竟是何方神聖。

  可以肯定的是孫崇葆與幕後者必存聯係,待找到孫崇葆,說不定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人,真要靠著這條線索鎖定那隻翻雲覆雨手,再想辦法提醒蘭庭不遲。

  而就在這日的廷議上,弘複帝也終於痛下決心,批允了順天府推官施元和的上奏,勒令宋國公高瓊必須全力配合問案,且無論是東廠還是錦衣衛,都要配合施元和察斷柴胡鋪的滅門凶案——

  於是朝野大嘩,因為皇帝這一詔令後的暗示。

  柴胡鋪樊家命案極大可能和馮莨琦、石德芳遇刺案相關,且今上是真的決心嚴究到底。

  又於是次日朝會上,又有禦史言官上諫,懷疑馮莨琦附逆案是被陷謗,雖說馮莨琦已死,但希望皇上能下令重審此案,若真證實馮莨琦並無附逆之行,理當嚴懲捏造陷害侯爵者,還功臣之後無辜之人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