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高府難入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4      字數:3540
  宋國公府這門權貴其實完全不是因為功勳卓著,而乃高瓊當年向先帝引薦了一介術士,這術士自稱能讓先帝修得長生不老,一度大受先帝寵信,術士得勢,也不忘高瓊的引薦之功,反過來對高瓊不少提攜,把先帝的喜惡脾性更是不少透露,十分方便高瓊再接再勵的阿諛奉承,他們高家的爵位本是五代傳襲,到高瓊這一輩兒已經是最後一代了,不過先帝被討好得心花怒放,大筆一揮就批了高家一個世襲罔替。

  倒也難怪沈皇後當年替嫡長子擇妃,一意孤行聯姻這麽一門權臣。

  後來今上繼位,高家人自恃功勞顯著,且又有太子妃不斷的教唆太孫親近外家疏遠後族,在母子二人齊心協力的提攜下,宋國公父子日趨大權在握,於是廣為結交黨徒,這些黨徒中倒也不乏能力出眾的人,所以高黨還是替今上辦過不少實事的,今上仁厚,不肯虧待功臣,隻要臣公盡職盡責,在今上眼中就是有功,所以當宋國公還不算胡作非為的時候,今上對待高氏一門也十分信重。

  真正憂心忡忡的人一直是皇後,其實太子妃及宋國公父子都堅信太孫的儲位穩若泰山,太子妃之所以時常把艱難險惡的話掛在嘴上,無非是提醒太孫必須不遺餘力的增強宋國公府的權勢罷了。

  又直到皇帝已經下令徹察馮莨琦遇刺案時,高瓊起初並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雖然說如今的司禮秉筆太監高得宜根本不買宋國公這同姓的帳,但十二監乃至四司、八局如今可不是鐵板一塊,不是所有人都對高得宜心服口服的,高瓊還不難收買籠絡內廷宦臣,心知弘複帝根本沒有廢儲的念頭,太孫隻要穩坐儲位,還怕高家會被清算?

  但高瓊父子不曾憂心忡忡,不代表著他們就是怡然自得。

  當主辦此案之一的陶嘯深拒絕高瓊的數次宴請邀見,當燕趙樓中張鳳儀自刎之前指名帶姓的一場罵辱,當太子妃慫恿太孫提倡聖令追責馮門家眷及妙音班眾人大不敬之罪,非但未獲聖準反而遭受天子斥責,等等等等不順心的事都讓高瓊父子裂眥嚼齒。

  “皇上就是太仁厚了!”高世子手裏端著酒碗,臉麵衝著父親高瓊:“姓馮的附逆大罪,原本就該滿門獲誅,更不說屢次衝撞我高府,這樣的人死就死了,理會得那些禦史言官沒事找事的彈劾?這要是先帝,連那些禦史言官都難逃罪責!更不說張鳳儀區區一介賤民,竟然膽敢辱罵太子妃,難道不是姓馮的的同黨?可皇上隻顧著仁厚之名,不肯追剿妙音班的逆賊,豈不是放縱罪逆?!”

  高瓊冷沉著一張臉,斜靠著羅漢床,他因為消渴症尋常不敢大魚大肉,唯有嗜酒的毛病怎麽也戒除不了,可眼看著麵前的黃瓜、芹菜壓根沒有食欲,更不說心情煩躁也讓酒興大減。

  抬手便把酒盞往地上一摔:“皇上那些年在東宮,幾乎被彭、申二黨壓製得抬不起頭,好比池魚幕燕如臨深淵薄冰,身體早被焦慮拖垮,如今既然已經下令太孫視政,正應放手讓太孫監國才是,如此太孫殿下既能得到磨練,皇上也能安心修養龍體。總歸說複興盛世,雖是皇上的宏圖,到底還是要靠太孫殿下才能實現。”

  高世子眼中一亮:“父親這是下定了決心,打算上諫讓太孫殿下監國的事?”

  “這種事情當然不能由咱們直接上諫。”高瓊掃了一眼長子:“還得擇個合適妥當的人,恃機以關懷聖安的名義委婉提議。”

  “是!”高世子十分的心悅誠服:“皇上未必會因此提議而生誤解,隻不過朝堂上那些臣公,諸如許兼懷、袁仲山之流,尤其萬、鄭諸黨,必定會汙篾我高家居心不良,這樣一爭執起來,此事怕就難成了!還是先說服了皇上允肯,那些臣子難道還敢違逆聖令?”

  正想就這事仔細謀劃,未想便被打斷,被下人稟報順天府推官施元和以及翰林院修撰趙蘭庭求見,是詢問宋國公府裏有無一個姓郭名得力的下人。

  “他們怎麽會尋郭得力?”高世子驚而起身,酒盞險些沒也直接摔在地上。

  “據說……是因樊家命案。”那前來稟事的仆人也是一臉恐慌。

  高瓊就見不得兒子自亂陣腳的模樣,重重拍著羅漢床:“慌什麽慌什麽?!一個區區推官一個區區修撰,就把堂堂宋國公世子嚇得麵無人色了!問案?姓施的是推官可以問案,趙蘭庭一個翰林院的修撰憑什麽摻和?”

  高瓊與太師府並無仇恨,不過因為今科殿試任往複未能高中狀元的事,導致國公夫人把高瓊好一場鬧騰,還用高瓊的兩個寵妾泄憤,高瓊又大覺失了顏麵,所以一聽“趙蘭庭”三字就是怒火萬丈。

  “因著馮莨琦和石德芳兩人,我一時還顧不上姓趙的小子,他倒送上門來自取其辱了?!連中三元就不知幾斤幾兩天高低厚,我今天就代替他的父祖教訓教訓晚輩後生。”

  話雖如此,但堂堂宋國公當然不能紆尊降貴親自出麵去喝斥在他看來還是乳臭未幹的小兒,甚至於都覺得區區一個從六品的修撰都不值當公爵子弟出麵教訓,目中無人的宋國公決定指派一個管家給這下馬威就已經足夠了。

  這管家也姓高呢,雖則是個下人,但被賜以公爵同姓一點來說臉就比別人要大。

  蘭庭原本可以不來宋國公府,因為他料定雖則是帶著眉半截這麽個人證,高世子也不可能承認樊二就是他家奴仆,施世叔此行必定一無所獲,但蘭庭一來不放心隻讓看上去不怎麽通人情世故的施世叔和高世子過招,再者他也有心把事情鬧大——憑著宋國公的囂張氣焰,必定仍為任往複名落二甲打抱不平,更別提因為這事宋國公還承擔著舞蔽未遂的誹議,可不等著機會想要折辱他,今日他送上門來,宋國公哪肯錯過?

  施世叔做為前來問案的推官卻被宋國公府的仆從拒之門外,隻丟下一句“等著吧”就是好半天沒有動靜,他倒也並沒有怒發衝冠,隻微微蹙著眉頭不斷地在國公府的街門前來回踱步,蘭庭還一邊聽他在喃喃自語:“就算樊二是宋國公府的下人,又哪裏來的三百兩白銀呢?難道是盜竊了主家的錢銀?可就算真是這樣,且被宋國公察覺,也沒道理去殺樊大一家吧?”

  蘭庭扭頭去看眉半截,這私牙雖被迫跟來認人,不過可沒膽子直往高府的街門跟前湊,聳肩駝背的站在十多步開外,骨碌碌的眼珠子還直瞅著吏役,一副趁人不備就打算開溜的模樣,實在是不像長著受人指使才冤枉宋國公的熊心豹子膽。

  他剛剛把頭扭回來,就聽見開門的聲音,又見一腳跨出的是個身著寶相花暗紋鬆柏綠地直裰的中年男子,麵生,蘭庭確定他從未見過。

  “哪位是趙修撰?”高管家站穩了腳,先不搭理公務在身的施推官,很有技巧的先衝蘭庭發難。

  “我是,敢問你是何人?”蘭庭既是有意激怒,自然少了謙辭客套,且對方儼然一派挑釁無禮的架勢,他也犯不著謙辭客套。

  “我是高府管家,奉主人之令,前來訓誡趙修撰幾句。”高管家昂首挺胸,鼻孔撩天:“趙修撰雖是新近授職,且不過從六品的職階,所以不熟悉朝政職務,但總歸是趙太師的子孫,耳濡目染也該聽說過翰林院修撰的權務吧,修撰又不是刑事官員,竟跑來國公府問案,豈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難不成趙修撰自恃三元及第,竟敢不把太孫、太子妃放在眼裏,把宋國公府看成了任由消遣的地界兒,胡謅一個幌子就能蹬鼻子上臉的欺辱了!”

  蘭庭縱然已有了準備,卻依然沒想到宋國公竟然放出這麽一隻瘋狗,他可不想和瘋狗講道理,隻轉身對已經聽呆了的施世叔道:“看來宋國公確然已經聽稟了大人是來問案,隻不過不情願配合,問案的事雖非蘭庭職務,不過做為見證人之一,倘若施大人打算上諫請令,蘭庭願意附呈證辭。”

  這話其實也算回應了高管家,我不是來問案的,隻是作為見證之一前來配合問案,有什麽規定翰林院的修撰就不能配合問案了?

  雲淡風清的便給宋國公扣上頂拒絕問案的帽子,其實王公勳貴,固然有一定特權可以拒絕盤察,但辦案官員同樣有權上諫申訴,就看朝廷及皇帝怎麽判決了,已經一腦門官司的宋國公都不怕再惹物議,趙修撰就更不怕附證呈辭了。

  高管家一聽這話,頓時火冒三丈:“姓趙的,就憑你也敢詆毀宋國公?!”

  蘭庭照樣隻衝終於回過神來眉心緊蹙的施世叔道:“庭乃天子門生,不敢有辱斯文與仆從下人爭辯,不過也請施大人替庭做個見證,宋國公無端驅使惡奴罵辱朝廷命官,庭若忍辱不訴,豈非使聖上及朝堂蒙羞,故而隻能遞訴狀上告大理寺,追究宋國公無端折辱之責。”

  施世叔又沒來得及回應,便聽那高管家叫囂道:“姓施的,你要是膽敢連同姓趙的一齊詆毀國公爺,就休怪我不念你確是執行公務,你們等著和姓馮的一個下場!”

  施世叔終於也被激怒了:“詆毀?本官因為柴胡鋪滅門要案,前來宋國公府問案,宋國公非但不配合,還放豪奴進行威脅辱罵,宋國公視國法朝綱為何物?逕勿,我原本還不信宋國公何至於對平民百姓痛下殺手,如今親眼目睹,宋國公若非做賊心虛,緣何公然威脅?!走,我先陪你去大理寺衙門,請大理寺卿主持公道究辦這個豪奴,再然後咱們兩一齊上諫請令,樊大雖為白身平民,可一家四口慘遭滅門,宋國公有重大嫌疑,就不信皇上及諸位閣老能容宋國公這等惡行!”

  說著話就拉蘭庭一轉身,哪曾想又聽高管家一聲重喝:“攔住這兩個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