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秋闈之後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3      字數:3582
  通過這回立威,曹媽媽暫時被鎮壓得偃旗息鼓,又因彭夫人把當場挑囂的仆婦打了頓板子發作去幹苦活,斥鷃園這回是當真清靜下來。春歸心情愉快的把小廚房籌建起來,用了在王久貴家裏“偷師”的廚藝,做了幾味菜肴分別送去各處,老太太固然是被討好得喜笑顏開,四夫人甚至被吸引來了斥鷃園,大半晝時間都和春歸探討美食經,使嬸娘和侄媳的關係有了大/躍進般的發展。

  春歸還沒忘記蘭庭之前的提點,又做了幾味精美的茶點專程送給二叔祖母等等長輩——那時上茶禮,當著老太太的麵春歸當然沒有急著向二叔祖母獻殷勤,那本從鳳嫗珍藏裏謄抄的琴譜其實還沒找到機會奉送,春歸也想著等來往得更頻繁後再出手更顯自然。

  當然對於籌建小廚房的“真諦”春歸也沒忘記,果然是日日親手做好羹肴遣人送去外院,於是湯回依然日日都會去一趟京城的各處名店,捎帶回種種美味,小夫妻兩忙著投桃報李的互動,使得闔府上下都習以為常了,再也沒人有那興趣談論大爺和大奶奶間的恩愛故事。

  日子似乎步入了正軌,卻是轉眼間便臨近了八月初九,蘭庭在下場的前一天倒是回了斥鷃園,滿意的發現這處名義上已經歸屬了他十多年的居院果然今非昔比,似乎連院子裏的花草都更有了生機蓬勃的勢態,讓他極有興致趁著月朗風清,在小後院裏的魚塘邊上和春歸品茗閑談——若不是明日就要下考場,一連在號房裏呆夠整整九日,實在需要養精蓄銳,說不定他都有了把盞小酌的興致。

  “看輝輝這精神煥發的模樣,似乎連日以來沒什麽不適應和煩難的事?”趙大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信心,想必他也知道太師府裏的風波暗湧。

  隻不過就連曹媽媽母女兩個眼瞅著大爺正處“重要關頭”,都十分深明大義的沒拿女人間的勾心鬥角出來煩擾,春歸哪能把早些天的明槍暗箭如實告知?且她也確然覺得還能應付,不到左支右絀的地步,所以完全表現得輕鬆愉快毫無負擔:“能有多少煩難,不都被逕勿未雨綢繆的解決在前了?老太太現下對我和藹可親有求必應,否則我們院裏的小廚房也不會這麽順利就籌建起來了。”

  “二嬸就沒那麽好說話了吧?”聽春歸不提彭夫人,蘭庭有所察覺。

  要說起彭夫人來,春歸也實在有些雲裏霧裏的不大清明,是因上回把那鬧事的仆婦送去給她處治後,這位當家夫人似乎又恢複了最初的狀態,變得有些陰陽怪氣挑剔嚴苛了,隻是春歸除了在躊躇園裏和她碰麵,等閑兩人並沒多少交集,心情還不至於受到影響,於是也就不多麽介意。

  她想想還是並不瞞著蘭庭:“二嬸對我雖說有些成見,好在有老太太護著我,被她挑剔兩句對我來說也是無關痛癢,你就別替我操心了,要真為內宅裏這點子事分心,一個大意在考試場上出了岔子,我才是受不盡的埋怨。”

  趙大爺十分拿大:“在別處可能出岔子,唯獨考場上是萬萬不會。”

  而接下來的整整九日春歸果然沒有一絲憂慮趙大爺下場如何的心情,倒是老太太扳著指頭一天天的數得焦灼,還遣了人等在考場外頭打聽,一會兒擔心天氣太熱號房裏實在憋悶;一會兒又擔心口糧倒是帶足了就怕尋常食不厭精的趙大爺受不了這艱苦;一忽聽說考場裏有中暑不得不中途退場的考生就更急得團團亂轉;一忽被噩夢驚醒說是蘭庭吃壞了肚子也被人抬了出來。

  等到鄉試終於結束蘭庭被湯回和喬莊接了回來,發現老太太倒是兩眼烏青滿麵憔悴似乎消瘦了一圈兒,活像是她老人家受了整整九日的煎熬。

  而對於趙大爺來說,更難以忍受的是一連九日不曾洗發沐浴,回到居院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淨房,好半天才如釋重負的出來,到底是幾日不曾睡好困倦得慌,囫圇說了句話就倒頭大睡。

  再是勤奮的學子,在鄉試後多少也得休整一段時間的,更別說在春歸看來趙大爺似乎算不上勤奮。

  故而當趙大爺睡醒後不提往外院書房的事,而是一頭紮進小廚房裏搗鼓美食的時候,春歸半點也不認為這種情況有多麽的不合常理。

  也不知是不是曹媽媽從前根本不知道趙大爺原來還有這一件喜好,她倒是立即跟進廚房苦口婆心勸說了一番“君子遠皰廚”的道理,結果自然是毫無作用,但明明是趙大爺不聽勸誡,曹媽媽卻衝春歸怒目而視,果然天底下男人無過,錯責都是因為紅顏禍水。

  不過春歸已經對曹媽媽放棄診療了,她的心胸寬廣得有如長江滾滾東流水,完全不介意曹媽媽的厭鄙指責,照舊興衝衝的在小後院裏擺下餐桌,小夫妻兩飽食一餐後還要去怫園閑逛一番,但二人世界時常還是會被打擾的,誰讓趙大爺的擁躉太多,幾乎是太師府所有的蘭字輩子弟,就連四夫人所生的小七趙蘭橋,這孩子還紮著兩個小鬏剛學會跑,都知道追在大哥哥的屁股後要糖吃,仿佛蘭庭的糖果就是與眾不同的甜。

  還不曾放榜呢,似乎就有不少人聽說了蘭庭竟然趕上今年的秋闈,帖子不斷的遞進太師府,甚至有人不拘一格不告而訪,趙大爺免不得交際應酬一番,在斥鷃園裏清清靜靜的日子就此打破,整個人忙得早出晚歸甚至有時候還露宿街頭——最後四字是菊羞的口誤,她其實想說的是留宿在外。

  菊羞對於那些訪客是心存抱怨的,原因無他,好容易鄉試結束揭榜之前大爺得了閑睱,又不用像在汾州時需得忙著助手老爺管治地方政務,正好和大奶奶風花雪月增進夫妻感情,哪知快活日子沒過兩天,就被這些沒眼色的閑人給攪和了。

  春歸卻不存抱怨的,反過來安撫菊羞丫頭:“大爺眼看著要入仕,就少不得和世家官宦交際應酬,他肩上可還擔負著軒翥堂的興衰榮辱呢,哪能一味隻圖清靜閑散?他要真閉門謝客成天裏隻陪著我遊園茶話,像曹媽媽一類的人倒真有了借口指責我攛掇著大爺不務正業。”

  好比陸放翁和唐惠仙(注)那出棒打鴛鴦的悲劇是怎麽釀成的?有此前車之鑒,老謀深算的趙大爺哪裏會重蹈覆轍。

  但春歸沒想到的是被“騷擾”的不僅僅是趙大爺。

  連她也收到了一張拜帖,蘭花箋上熏著沉水香,字跡娟秀,落款是溫門姚氏。

  春歸絞盡了腦汁也沒想起來自己有這樣一位熟人,猜測或許還是因為趙大爺的緣故,這晚待人回了斥鷃園連忙請示,蘭庭沉吟一陣才醒悟過來來龍去脈:“你還記不記得汾州的溫守初?”

  “是長著鷹鉤鼻那位溫二郎?”

  “前日他特地遞來邀帖,請我去便宜坊喝了一場酒,似乎酒酣耳熱時說起日後常常走動,這位溫門姚氏大約就是他家娘子了,輝輝若不嫌煩,見上一見也未嚐不可。”

  蘭庭既這樣說了,春歸也便回了一封邀帖,和姚娘子見上一麵。

  緊跟著又有一位訪客,是個四十出頭的婦人,自稱是奉大學士府沈郎中的內眷舒娘子之令,帶著一大車的禮品特來問候故人之女。

  春歸又是滿頭霧水。

  那仆婦對春歸極為恭敬:“主母父家與大奶奶府上為通家之好,隻主母遠嫁來了京城,故而還不曾見過大奶奶,偶然聽說趙大爺內眷出身汾陽顧氏,父親乃弘複六年鄉試解元,才知大奶奶是故人之女,因知大奶奶尚於孝中不便赴請,故而特地差遣了老奴前來問候。”

  蘭庭為了幫助春歸“恢複記憶”,還特意詳細解釋了一下舒娘子的丈夫沈郎中的家世:“既是大學士府,那麽必定就是當朝宰輔沈閣老的府上,沈閣老的第四子時任戶部郎中,想來就是舒娘子的丈夫了。”

  然而這對春歸並沒有多大用處,她仍然是滿頭霧水:“從前沒聽父親提起過舒家,倒是聽過族人幾句閑言碎語,說是祖父有個好友正是姓舒,一時交近,定了兒女姻緣,不過後來祖父仕途無望,而舒家那位伯父卻考取了進士,於是毀了婚約。”

  這位舒娘子不知是否和春歸的父親定親那位,但顧舒兩家因為舒家背棄婚約,從此之後再無來往,不至於反目為仇但也是有如陌路了,這通家之好從何說起?

  春歸有些懷疑舒娘子無事獻殷勤的用心,不敢收如此厚禮,故而婉拒了舒娘子的好意,那舒娘子也沒有再糾纏。

  緊接著再有訪客上門,來頭極大——秦王以及秦王妃!

  這下子莫說蘭庭與春歸,就連太師府的二、三、四三位老爺也都恭迎禮敬,倒是老太太顯得有些傲慢,雖然也按規矩命婦穿戴親自禮迎,但在途中還不忘拉著春歸竊竊私語:“不用那樣緊張,雖然秦王乃龍子親王,在普通人看來身份尊貴,可但凡是京城裏有些根底的門戶, 都知道這位殿下的底細,他名義上雖說是鄭貴妃的兒子,生母卻另有其人……”

  於是春歸就知道了秦王殿下是當今聖上的第三子,生母是宮婢,原本服侍的主人是和嬪,結果用了不正當的手段爭得聖寵,惹惱了和嬪,堅持要把她罰充苦役,後來雖說有了身孕並誕下一子,仍然沒有改變罪役的身份,且兒子歸了鄭貴妃,她自己落得個病死役所的下場。

  鄭貴妃後來生有一子,不幸夭折,不知為何堅信是被秦王所克,故而對養在膝下的秦王視為仇敵,母子關係格外緊張。

  老太太作為惠妃的嫡親姨母,根本不把秦王放在眼裏,隻表麵上的應酬還是難免。

  春歸卻沒有老太太的底氣,她可是和鄭貴妃的父族結了仇怨的,那位鄭三爺鄭琿澹,正是鄭貴妃的堂侄,拜春歸所賜被皇上降旨申斥,並拘來了京城嚴加管教。

  秦王畢竟尊鄭貴妃為母,他的來意當然會讓春歸鄭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