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1章 一對妻妾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606
  到了東墟命案公訊重審的這一日,春歸特地準備在廊廡下泡好一壺茶水,一邊品茗一邊等候渠出先一步傳遞內庭的消息,怎知她還在候湯,便聽稟報李同知的妻子丁氏來訪,春歸無比哀怨:“雖也算答應了她日後來往,怎地偏巧就挑了今日,難不成也是好奇這樁案件的結果?就算好奇,也不用趕這一時之間吧?”

  青萍已是跟著春歸一同去迎接,笑著說道:“尋常官宦家裏的女眷雖說都有不同的尊榮,但多數人的夫主並不會把外頭的事無論巨細都告知內/庭,想是丁娘子實在好奇東墟命案,又無法從李同知那裏探問結果,故而才挑今日來拜會大奶奶,也算是圖了個近水樓台先得月。”

  “或許無關要緊的事抑或內眷全然幫不上手的丁娘子確然無從打聽,但東墟命案可不是這樣單純,李同知還會紋絲不露?就說那胡通判吧,衝著我們的家夫人板著臉誦女論語,一派老夫子的架勢訓誡婦人當謹記莫窺外庭,可那日見費氏,分明一早就知道了東墟命案的貓膩才會那樣心虛,足見連胡通判尋常也不瞞著費氏外務呢。”春歸之所以看不上胡通判這類人,不是因為他們固守禮規,分明是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男盜女娼,光是用禮矩約束怦擊人家,自己卻視為空文,瞧著像迂腐,實則是陰偽。

  “論是丁娘子為了什麽來,大奶奶不也都要接待麽,再者大奶奶又何嚐是個悶得住的性情,有丁娘子來陪您說話,奴婢尋思著也是好的。”梅妒跟在春歸的另一邊兒,也笑著逗趣。

  “跟她說話哪裏算休閑,可得酙字酌句的小心,倒是跟你們說說笑笑才能解悶兒。”春歸歎了一聲兒:“光是陪著說話也還罷了,我更心疼的是今日我才拿出來的好茶。”

  青萍奇道:“大奶奶這可是在說笑話了,奴婢雖說跟著大奶奶不久,卻也看出大奶奶尋常從不計較身外之物,且大爺從外頭尋購的那些好茶,大奶奶今日並沒讓動用,又哪裏至於惋惜用來待客呢?”

  “你是有所不知,這茶可比不得大爺外頭尋購的那些,這原是逍遙仙長在鬆果山上發現的一棵野生茶樹,據仙長判斷著應生長了七、八百歲,立於峭壁之間,沐金烏受雨露,滋養個三、五年才生出一茬兒嫩葉,自不為俗常可比的鮮美,又那仙長的徒兒莫問,你們別看他吊兒郎當不學無術,製茶的手藝卻從仙長那裏學了十成,我的這瓶子茶葉,就是柴生哥去峭壁上新采回來,捉著莫問小道剛製好的,三日前才托宋媽媽給我送進來……轉眼兒咱們就要去北平,日後想飲這鬆果山的野生茶可不容易了。”

  青萍經春歸這樣一說,竟轉身就往回走,春歸忙把她拉住:“你這是去哪兒?”

  “這茶葉竟如此珍貴,可不能隨意糟蹋了,奴婢這就趕回去撤換。”

  青萍話音剛落,卻見不僅春歸瞅著她直樂,連梅妒也是笑得肩膀直抽搐,想了一想,便有些惱:“大奶奶這是在消遣奴婢呢!”

  梅妒忙挽了青萍的胳膊:“大奶奶說的話不假,那茶葉確實每隔三、五年才得一些,很算得來不易了,不過大奶奶還真不是個吝嗇的脾性,若覺那丁娘子完全不可交,早就把茶葉給換成常見的了,這會子故意長籲短歎一臉愁容,可不是在消遣我們?”

  “可交不可交尚不可知,橫豎好茶隻備一壺,廢不了多少。”春歸佯作老氣橫秋的把青萍戳了一指頭:“可被我試出來了,你才是個吝嗇丫頭呢。”

  春歸又的確覺得歡喜,因她這些日子以來都在努力收服青萍,卻拿不準有沒有成效,隻今日見著青萍不再像剛來的時候那樣,說話斟詞酌句行事小心翼翼,也能把喜怒悲嗔的情緒外露幾分,沒有那樣拘禮能和她說說笑笑起來,縱管仍然不確定有無收服,至少關係親近不少。

  她可不認為那些表麵上畢恭畢敬的奴婢,就一定對主人忠心耿耿,所以她針對青萍的小目標,就是讓她釋放真性情。

  卻說主仆一行三人到了內庭的北角門裏,見一旁花廳,丁氏和另一女子也正愉言婉色的輕聲談笑,那女子是一張陌生臉,瞅著似比丁氏還要年長,隨雲髻上低低簪著組珊瑚紅豆長絲菊絹花,用料雖不名貴,製樣卻極精美;又看她身上的衣著,交領蠶絲襖,絲菊鳳尾裙,麵料和繡樣都還考究,就更不說她不是侍立一邊兒,和丁氏乃隔著方案比肩而坐,怎麽也不像個仆婦。

  可若這人不是丁氏的隨從,總該別外交待一聲兒才是。

  春歸雖狐疑,步子卻未緩滯,又丁氏也是通曉應酬之道的人,稍經寒喧也就順著寒喧說明了那女子的身份。

  “她姓申,是我家的新娘,父兄都是外子的師爺,自小也是知書識禮的,我和阿申往常相處原和姐妹無甚差別,今日她聽說我來拜訪顧娘子,直稱仰慕得很,故而就隨我一同來了,咱們這是不告而訪,冒昧之處顧娘子千萬諒解則個。”

  現下時稱新娘,一般兩種意思,要麽是新婚或新婚不久的新嫁婦,要麽就是小妾。

  但若在家宅之內,口上習慣將小妾稱作姨娘,這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尊稱了,因為姨娘原指主母本家的姐妹,就似乎有了親友的意思而非仆妾,但實則的含義卻是終生和主翁、主母有所區別,永遠不被看作家主,有寄居附庸的意思。

  一般對外人介紹家中妾室時,卻是稱新娘。

  給人做妾,就算是白了頭也隻能是“新娘”,絕不可為太太、奶奶、娘子。

  這位申氏的身份必定是後者,倒不是因為她的年歲——這世道雖說無論朝堂還是世俗都在鼓勵婦人守節,歧視喪偶、和離、被休的婦人再嫁,但現實中仍然還是存在改嫁的婦人,所以年齡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新嫁婦的唯一準則。

  春歸判斷申氏是李同知的妾室,是因為丁娘子後頭的一番介紹。

  首先“我家新娘”便限定為夫家,要若申氏是妯娌,丁氏一定會加上“阿嫂”或“娣婦”,甚至根本便不會用“新娘”的稱謂,縱管申氏可能尚處新婚;就算申氏是兒媳,丁氏也一定會另加說明,不能隻以“新娘”概括。但丁氏偏偏隻強調申氏的出身,又說兩人情同姐妹……

  其實就是告訴春歸,我雖為妻她雖為妾,但一來申氏是良妾,再者很受寵愛。

  時下夫人、娘子們出外交際應酬,要若相熟的人家,其實也並非不能帶著妾室隨行,不過妾室也就隻是隨行而已,作為的是仆婦之事,得不到主家的別外款待——良賤皆是如此,除非是有誥命品階的貴妾,當然這樣的貴妾也不是普通門戶能有的。

  但丁氏待申氏如此看重,允她平起平坐,又解釋兩人情同姐妹,也就是希望春歸能夠稍微高看申氏一眼,客氣幾分。

  或許她們兩真是情同姐妹,但春歸更相信的是申氏在李家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這很奇怪,真的很奇怪,李同知怎麽對待妾室別說春歸管不著,就連趙州尊都沒有這麽長的手,就算李同知寵妾滅妻,那也該禦史言官彈劾,問題是這個得寵妾室為何顯擺來了州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