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2章 再探蔣氏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836
  春歸從亭子裏探著頭一望,隻見二十步外的廊廡底,菊羞歪在美人靠上,腦袋像小雞啄米一看就在瞌睡,挨她坐著的溪穀也是低著個頭,卻正全神貫注穿針引線——最近梅羞教授溪穀女紅,沒想到開啟了溪穀的新興趣,甚至正正經經地跪在地上磕頭行了拜師禮,從此溪穀一旦手上拿著針線,就恍若進入了無人之境。

  春歸看著兩個婢女的確不會留意她這邊兒,便又佯作看書的模樣,卻壓低了聲兒問渠出:“焦小郎真說他要去出首?”

  “怎麽不真!”渠出的聲兒可比春歸大多了:“我聽這話吃了好大一驚,幾乎沒以為焦小郎才是殺人真凶,可連我自己也都不信,繼續窺聽下去,先是那焦大嫂嚇得從地上跳了起來,拉著兒子直哭,說‘你這時去出首,你這時怎麽能去出首,那事情一旦說出去,怕是日後你再不用想進學,更莫說鄉試、會試,這樣你的終生不是就毀了?’;焦小郎說‘但若兒子不站出去說真話,吳家嬸嬸可就會被冤決了,這可是一條人命,若兒子罔顧他人性命,一味自私自保,又怎能算是聖賢弟子,有何資格為官入仕?’;當娘的又說‘這不是你的錯,我們瞞著這事,無非是想保住家裏這點產業,怎能料到會害了吳家媳婦?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啊!你這時出首,你怎麽出首?你能知道那趙知州究竟是不是真想理會這件案子?你一出首,那可是和一州的官員作對,民不和官鬥,像我們這樣的門戶,他們伸出個指頭來,我們就能家破人亡’。”

  “然後呢?”

  “我看焦小郎那樣,沒有全然被他的母親勸服,焦大嫂又說就算是要出首,向誰出首怎樣進行最好是和焦二叔商量之後再定奪,對了,且還又說這事不僅關係到吳、焦兩家,甚至還關係到那郎中郭廣,聽焦大嫂的意思,說郭郎中原本是一片好心才幫著他們,結果後來卻受到了要脅,一場擔驚受怕。”

  “焦家眾人對蔣氏、吳小郎心存愧疚,應當是他們做了偽證導致蔣氏受牢獄之災的緣故,可殺害吳大貴的凶手是吳二貴,他們為什麽要為吳二貴做偽證呢?焦滿勢又是因何畏罪潛逃?胡端有什麽把柄要脅焦家人?”

  春歸連連提問,渠出卻連連搖頭,好在春歸也隻是需要將疑問列出梳理頭緒,並不是讓渠出解惑。她手裏的書不知不覺間便卷成個圓筒,一下下的敲著掌心,她想起焦家人曾經提到的逼於無奈,隻是想讓子女能保溫飽;想起蘭庭察出焦滿勢曾經當選東墟一帶的糧長;想起案發當晚,焦家曾有郎中郭廣出入;想起焦大嫂說郭廣也因此受到了要脅;想起焦二叔說焦小郎三年之後就能應院試考秀才。

  三年……

  三年!

  書卷忽然就頓在了手掌心,就連一邊的渠出都發現春歸的瞳孔在瞬時之間似乎有略微放大的跡象,她連忙問道:“你想到了什麽?”

  “快回東墟去,我想到什麽不要緊,要緊的是我需要證實我的猜想。”春歸一邊兒說,一邊抬腳就往居院外走,她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喊上兩個當值的婢從。

  還是青萍從屋子裏出來,瞧見涼亭裏空無人影,廊廡底下菊羞嘟噥出一句夢話,依稀能夠辨別是什麽“紅燜肘子”,她不由哭笑不得。再看另一個,溪穀拿著繡繃,略歪著腦袋,也正喃喃自語:“怎地我這牡丹,明明一樣的底稿和配色,繡出來就和阿梅姐姐的不一樣?”

  青萍翻了翻白眼,重重咳了兩聲,見兩個丫頭竟然都沒有反應,氣得上前把她們搖了兩下,指著涼亭:“大奶奶去哪裏了?”

  菊羞嘴角還掛著“垂涎”,溪穀也是一臉呆滯,兩雙眼睛透著一模一樣的恍惚。

  青萍長歎:“一個吃貨,一個繡癡,虧得你們遇著了大奶奶這樣的主母,縱是這樣,待日後回去太師府,也有得你們的排頭吃。”

  隻說春歸,這會兒子也壓根就沒養成前呼後擁的習慣,她單槍匹馬一直衝到了二門口,才想起她一個內庭婦人不能涉足外衙,這還真不如個仆婦自在,至少“特殊”情況時仆婦跑個腿遞個話或者送個湯水什麽的,被人瞧見了也不至於引發批鬥事故。

  春歸正在隨意差遣個看門的婆子還是回去交待宋媽媽傳話之間猶豫,卻正巧見蘭庭從甬道那頭的外衙北門出來,她心裏連呼“這下好了”,便迎了向前,目光從蘭庭身後的喬莊臉上晃過去,就盯著一個小廝打扮的少年細瞧。

  蘭庭:阿莊還得了一瞥,我就被娘子你給完全無視了?

  但趙大爺自詡是心胸寬廣、恢廊大度的人,所以收起了那略微失落的情緒,向春歸引薦道:“他就是吳家小郎。”

  春歸原就不擔心蘭庭會大意疏忽導致吳小郎失足落水,故而此時也沒有多麽驚喜不已的心情,隻是溫言愉色道:“小哥兒這些日子可吃了苦頭,不過你安心,你阿娘雖說受了刑訊,現在也算是脫了險,今日讓你來,就是為了治好你阿娘的心病,也好察實害死你父親的凶手。”

  吳雲康早幾日就經華秀才安撫,得知蔣氏獲釋有望,今日又是被尹寄餘安慰了一路,縱然僅餘的一絲忐忑,也被春歸這話給打消了,但他一者年歲還小,再者又從來沒有走進過衙堂,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麽,隻省過來就要往地上跪,膝蓋才略一彎,就被蘭庭給阻止了。

  “莫謝我們,你該謝華秀才,又說要非你父親在世時對華秀才的接濟,怕也結不了這善緣,你真心存感激,就記得知恩圖報這四個字,將來若有餘力也像你父親那樣照濟貧苦,總歸是有回報的。”

  春歸偷瞥蘭庭,心說他比吳小郎也大不出幾歲,卻這樣一本正經的教誨別人,偏偏吳小郎又還信服,我家大爺還真有為人師表的潛質呀。

  一行人走去了蔣氏養病的小院,蘭庭卻讓春歸先進去,隻不說明他的用意,春歸卻也能夠想到,二話不說就往裏走,依稀聽得喬莊在問:“大奶奶知道大爺的計劃?”

  “沒有細說。”

  “大爺為何不向大奶奶說明?”

  “不用說明。”

  “唉。”喬莊竟然長歎一聲:“大爺這麽快就和大奶奶心有靈犀一點通了?”

  春歸腳下險些沒有一個踉蹌:心有靈犀就心有靈犀,阿莊你長籲短歎是幾個意思?

  大熱的天,蔣氏卻把自己悶在屋子裏,閉合著窗,屋子裏的光線就難免有些晦暗,且蔣氏還縮在屋角,屈著膝蓋埋著臉,讓春歸看了一圈兒才看清她在何處。負責照顧蔣氏的仆婦便一邊歎氣一邊解釋:“是依大爺的叮囑,一日三次服侍了蔣娘子服藥,丁點不見好轉,奴婢們半勸半逼著,至多也就在院子裏能待個小半時辰,一日裏大半的時間,都是這樣,看著確確可憐,應當就是在牢獄裏給憋得病了,見光見人都怕。”

  這何止是沒有好轉?看著比早前的症狀更重了。

  春歸心中一邊忖度著,一邊推開了窗戶,交待仆婦們硬是扶了蔣氏來炕上坐著,也不管她聽不聽得進去言談,低聲兒地說著些寬心的話,蔣氏初還有些抗拒,泫然欲泣似乎又想往屋角跑,但春歸忽然提起了她的一雙兒女,便又有些安靜了,隻是神情還有幾分呆滯。

  春歸眼看著蘭庭和喬莊已經往這邊兒走,才道:“聽說吳家小郎年歲雖還小,卻也很知道家裏就剩他當家,妹妹全指著他照顧呢,這些日子以來,日日都去陽城河裏捉魚,就是為了讓妹妹有口肉吃有口湯喝,娘子真真生了個懂事的孩兒,所以就是為了一雙子女,也該養好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把案情說個清楚,才有指望骨肉/團圓。”

  她這話說得懇切,但奈何蔣氏仍是無動於衷,隻呆呆盯著手指,眼睛也不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