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5章 智解刁難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930
  春歸就算不能如沈夫人、薛夫人她們一樣據席落座,而是立在沈夫人身後周全服侍,但也沒有穿著縞素——她是熱孝裏出嫁,雖說要為母親居喪一年,可按時下的禮俗,卻不用再仿在室女的規製,要尋常家居並非見客,她倒也可以穿著孝服,但今日畢竟家中設宴,沈夫人又需要她在旁周全,故而隻著了水色衫子月白裙,衣裙上不繡花卉,隻有襟袖上鑲了一圈卷雲紋樣的緣領。

  素色的衣裙穿在她的身上,卻更加襯托出容色無雙。

  既被點了名,春歸少不得一番客套例應,謙遜之辭。

  是稱既不敢居功,也不敢認雅。

  “顧娘子可是大有名聲,遍個汾陽城,現下可無人不聞娘子剛烈不屈的氣性,要論這曆來世道,也的確不少空有虛名的官紳門戶,表麵看著高風亮節,實則上早就是蠅營狗苟,比起那些市井門戶來,更有不恥的鬼域伎倆,正有如顧娘子的遭遇,可不就是為族風敗壞所累,也虧得顧娘子有這氣性,不像那些羸弱的閨秀一味順從,如今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總是我早聞大名,也是直到今日才與你這名人謀麵。”費氏也跟著眾人一齊打量春歸,卻也又是她話裏帶刺。

  言下之意,無非譏毀春歸的家世,別看也能稱為官紳世家,其實不堪得很,更是不屑春歸的行為,在費氏這樣的所謂高門貴婦看來,大家閨秀就該溫柔和順,論是如何,也不能把名聲鬧得這樣響亮,淪為市井之徒津津樂道的談資,更何況又還連帶著家族親長的名聲也被敗壞,把一肚子的爛綿絮攤開來給世人看。

  她今日一再刺激沈夫人,奈何對方卻像脫胎換骨一般,怎麽也不肯氣急敗壞,使她有如猛拳擊中軟枕裏,白廢了力道不說還閃得腰疼,要擱從前費氏也沒這執著定要讓沈夫人難堪,可隨著胡端和趙江城矛盾一再激化,女眷間的交際便又增添了不少利害相關,費氏才更是不容趙門女眷贏得汾陽高門的認同。

  女眷間的走動交際,雖說不至於決定家族榮辱,但當然也有影響,好比女眷在交際圈子裏受到推崇,對於整個家族的聲望自然有所助長,功利場上也不全是男人間的爭鬥,尤其是高門女眷,能夠相夫教子才是她們的基本才能,又怎麽可能當真禁於內宅,日常隻操勞著油鹽醬醋的瑣碎?

  又比如子女的談婚論嫁,往往會在好些家族間權衡選擇,外部條件一眼看去相差無幾,卻還需要考量婚配對象本身的才品,而多數情況,其實知根知底的甚少,也不能憑借數麵之緣度其行止就能判斷優劣,便就需要借鑒郎君閨秀之母,看她如何為人處世、氣度品行——交際得多了,再能虛應,難免也會泄露真本,男人用心於經濟仕途,大多分不出太多心力教育子女,主母才需要更多擔當起教子的責任,雖說並非絕對,但從普遍而言,主母的身上能夠反應出子女的教養,否則為何聯姻時必需考慮嫡庶,又為何哪怕是庶出子女,但凡是被嫡母教養膝下,婚配也會比那些庶母教養的子女容易許多。

  所以女眷參與的各色宴會,其實也是展示氣度修養的場合,不能有貽笑大方的言行,否則一旦落了下乘,不被“圈子”認同,更甚至受到鄙夷排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夫主的仕進,有損家族聲譽,因而別看著衣香鬢影間的閑談趣話,實則也是明槍暗箭、勾心鬥角。

  雅集?當客人中有了費氏這麽一位,就和真正的高雅幽致相去太遠了。

  所以春歸那番謙遜,也並非虛應,她私心裏認真覺得今日的宴會完全無關風雅。

  又當然聽得明白費氏那番“幸會”的話,藏著什麽樣的用心。

  “膏梁易出不肖,貧寒也育俊才,妾身確然是因涉世,才能明白此言原來不假,又覺慶幸的是,妾身本家宗族經此一場事故,諸宗長族老都有悔悟,決斷日後約束子弟肅正家風,謹守先祖庭訓,勿忘廉恥禮儀,宗長族老能夠正視門中弊壞,後輩子侄方能引以為戒。”春歸當然不會反諷費氏的家世,也不遮掩家門的汙點,她隻是提出俊才英傑並不由出身決定的觀點,把費氏的譏刺擋了回去,至於身為女子不能強出風頭,必需忍氣吞聲方為教養的所謂理論,她甚至懶得爭辯,見仁見智吧。

  迂腐之人的認可,爭來何用?

  薛夫人原本並沒多麽留意春歸,卻在聽聞這番話後,又將她打量了幾眼,而後品茗不語。

  不想今日的另一位賓客,曾經在薛夫人的雅集上也參與了對沈夫人“圍追堵截”的女眷,汾州同知的妻子丁氏,卻趁費氏再度開口前岔開了話題:“聽沈夫人的話,今日案上的瓶花都是顧娘子親手布置的了?我看這瓶體瘦巧,就越更講究擇枝,如我案上此瓶,便是上葺下瘦,而薛夫人案上那瓶,卻是偃亞偏曲,看來顧娘子倒是深諳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方有天趣之道,我日常無事,也常愛琢磨瓶花之藝,日後可算多了一位能夠交流的人。”

  春歸暗忖:丁娘子不是費氏的“同盟”麽,今日怎麽替我圓場?

  她心下狐疑,卻溫和回應:“先父素喜長物,幼年時曾經教授妾身瓶花之藝以怡情養性,不過妾身愚頑,並未學得精髓,若娘子願意賜教,實乃妾身之幸。”

  “顧娘子的先尊聽說考中了舉人,難得學業之餘,還肯教習女兒學習此類技巧,倒是勝過我們這些人家的女孩兒,隻守著女範內訓的本份。”卻也有費氏的“同盟”見狀不妙,發聲支援。

  時下文人高士,雖愛瓶花、書畫之雅,日常供於案居,切磋賞鑒,不過這幾乎也成為了男子的特權,女眷閑適時琢磨此類,多少算作不務正業。正因此其實識諳長物技藝的人物,多為男子,閨秀學習,便得拜男子為師,這可觸犯了時下禮教的防忌,所以這婦人,才有誹議春歸超逾本份的暗示。

  費氏很樂見,趁機添油加醋:“所以我們才華不足,自然也沒有顧娘子的名氣。”

  ——隻有那些小門小戶,才熱衷於傳播閨中女兒“才貌雙全”的所謂聲名,以期攀圖高門顯望,女子無才便是德,守拙安分才是婦人正道。

  但費氏顯然忘記了,薛夫人就很懂得瓶花琴樂,且蒙她親自教養的女兒,更是聞名汾州的才女。

  而且表麵上如費氏之流,不也時常把獲邀薛夫人的雅集視為榮幸?既然以守拙安分自詡,又何苦嘲謔沈夫人不懂高雅呢?

  薛夫人不得不懷疑在座的某些,表麵上對她推崇備至,暗下是不是也在誹責她愛慕虛榮、失德逾禮呢?

  原本不愛參與口舌之爭的薛夫人,這會兒也不想保持緘默了:“如花木香茗等等,本就是身外之物,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乃閑適玩好之事,無非意趣而已,便是擅長,又哪裏算得上才華?就更加不值得誇耀了。隻有一點修身怡情的優長,正如顧娘子先尊所教,又難怪我看顧娘子的情性,仿佛和小女三娘頗為相投,應當心懷澹泊而不計名利,若是生於魏晉之時,別看養於閨闈,說不定也能遁世結廬,被稱高士幽客了。”

  對自己的女兒毫不掩飾加以讚許,春歸倒像是成了順帶,薛夫人這樣的高慢,倒很投春歸的脾氣。

  在她看來,虛假的謙遜,遠遠不如真實的高慢可愛。

  春歸可不承認自己是虛假的謙遜,她當真對瓶花隻懂得皮毛,誰讓父親雖然有心培養她的情趣,生活卻逼得她偏隻能營營役役呢?高士幽客?那是她的仰望她的向往,現下可不敢當。

  沈夫人尤其興奮薛夫人竟然聲援,此刻她暗幸不已:這個兒媳娶得可當真值得,到底不愧是官紳世族出身,天然就容易被名流女士認同,這下費氏可是吃憋了吧,一樣的家世,卻不敵我家春兒輕而易舉就能投好薛夫人,證明什麽?嘿嘿,證明她就是個紈絝不肖,大失教養辱沒家門。

  便越發笑得歡暢自然:“誠如薛夫人所言,我的這個長媳,日常確然懂得不少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