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5章 沈氏受辱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914
  “東墟命案,受害者吳大貴,年三十有一,為柴刀砍擊後顱而亡,經察,凶犯乃吳大貴之妻蔣氏,因與街坊焦滿勢通奸,為丈夫撞破,遂串通焦滿勢害殺丈夫吳大貴,案發後,焦滿勢畏罪潛逃,蔣氏被捕,如今在押刑獄,以待按察使上報刑部複核。”蘭庭把他通過卷宗了解的案情簡單總結。

  “老友可覺此案實情正如卷檔所錄?”

  “據我了解,蔣氏本不認罪,反稱丈夫吳大貴是被其弟吳二貴害殺,隻是凶案唯一目證,也即吳母指供長子乃奸夫所殺,且焦滿勢又確然不知所蹤,更兼焦妻等旁證,也證實焦滿勢乃案發當晚離家潛逃,經刑問,蔣氏最終服罪。”蘭庭客觀道:“雖有屈打成招的嫌疑,不過並無憑證證實蔣氏是被冤枉。”

  “這麽說來,趙舍人是認同胡通判對此案的審斷了?”華蕭霽不由冷哼,連稱謂也都轉變,顯示他的不滿。

  “已經審結的案件,若無家屬狀書申冤,一般不會重審,華兄若知此案另有隱情,為何不勸說蔣氏之子再遞申冤的狀告,使此案件能得名正言順的重審呢?”蘭庭不答反問。

  卻讓華蕭霽心頭的怨氣消褪了些。

  “你既然知道吳大嫂之子雲康心中不服,看來是私下調察過,不過既是如此,又怎麽不知雲康不過是總角之齡,父親被害,母親受冤,真凶還是他的叔父,幫凶竟是他的祖母!更不提此案,還關係到胡通判的瀆職貪賄,真要讓他一個稚子擊鼓鳴冤,說不定非但不能救回他的母親,還要葬送雲康一條性命!”華蕭霽說到這裏,憤然起身,卻是向蘭庭長揖一禮。

  “故而,隻能是華某向老友舉告,請托老友稟明知州,再察重審此一冤案,還無辜以清白,懲極惡以應罪,究辦貪官汙吏,以正律法嚴明。”

  蘭庭也的確打算把胡端作為突破口,剛剛發現吳家命案似有蹊蹺,沒想到就有“苦主”找了上門,他本就沒打算在華蕭霽的麵前擺高架子欲拒還迎,是以雖在沒有提防的情況下,生受了學友的一禮,立時便還了禮,隻他還沒來得及說答允的話,又聽學友擲地金聲般的承諾——

  “老友若能相助於蔣氏母子,在下寧肯隨佐老友,以十年為期!”

  事後一直在旁邊負責斟茶遞水的書僮湯回,對這位主動上門求助且還自視甚高的華秀才滿心的不以為然,前腳把人送走,後腳就衝蘭庭抱怨:“小人就沒見過這樣妄自尊大的人,以為協佐大爺還能是委屈他不成?他有什麽本事,要不是今日正好遇見了尹姑娘,根本就見不著大爺的麵,這樣的迂腐無能,能指望他成什麽事!還說什麽隻有十年,十年之後他必須得再考科舉,大爺白養了他十年,感情還是占了他的便宜,真真荒唐。”

  剛說完話,腦門就挨了敲。

  蘭庭沒好氣的看著這位其實比他小不了多少的“僮子”,站住腳步教訓:“你這年歲漸大,見識沒見長,倒是把一雙眼睛染上了勢利?你說華郎君沒本事,怎不想想他怎麽就能斷定蔣氏是受了冤屈?他早前說的那些憑證,雖然一件不算確鑿,也指向了可疑之處,要若是此案由他擔任主審,必定能夠水落石出,單就這項才能,就勝過多少迂腐儒生。”

  “大爺竟還頗為欣賞華郎君不成?”

  “華郎君雖然有失練達,但品行正直,他因家境貧寒,常受吳大貴的接濟,並不曾像那些自命清高的所謂士人,認為旁人的資助實乃應當,是心甘情願對他的奉承投獻,洋洋自得的領受,從來不思知恩圖報,僅此一點,就值得欣賞結交。”蘭庭正色:“你記好了,今後萬萬不能失禮華郎君麵前,若讓我知道,你這勢利眼不改……”

  他話還未說完,湯回已經急著往地上跪了:“小人不敢,小人哪裏就敢勢利眼了,小人隻是愚鈍淺見,不如大爺高瞻遠矚,小人知道錯了,今後定把華郎君,也當爺爺看待!”

  蘭庭:……

  華君可知他莫名多了一個孫子?

  ——

  當蘭庭結識華君的同時,春歸卻在內宅唉聲歎氣。

  原因是沈夫人今日獲了薛夫人的邀請,興致勃勃出門赴宴去了,春歸因為仍在孝中,這樣的宴會自然是無法參加,但她倒不是因為不能赴宴而愁悶,長歎聲聲的根由,是因另一個出門的人尹小妹引起。

  話說稍早的時候,尹小妹興高彩烈的來尋春歸,說要去逛集,問春歸有沒事物需要捎帶,春歸因為正思謀著也該準備給未來小姑蘭心的見麵禮,但卻發愁不知小姑的喜好,瞧見尹小妹,便想兩個女孩兒年歲相若,興許尹小妹知道蘭心的喜好呢。

  哪知尹小妹一聽“蘭心”二字,便驚跳後退連連擺手:“曉低勸大奶奶可別妄想討趙二姑娘的歡心,就二姑娘那刁蠻勁兒,目中無人的性情,大奶奶便是送她一座黃金屋,她照樣也隻回應橫眉冷對,既廢心思,又廢錢財,說不定還是自尋的奚落,認真沒那必要。再說,我可從來遠著那位小魔星,哪裏知道她的喜好,這回曉低可真幫不上大奶奶的忙。”

  說完拔腿就跑,生怕春歸強求著她硬要多問的模樣。

  春歸尋思,尹小妹偶爾雖然有些言過其實,總不至於無中所有,看來未來小姑確然是極其不好相與、刁蠻任性,然而偏偏這位小姑,卻是蘭庭的胞妹,亦為朱夫人所出,春歸怎麽也繞不過和小姑的和睦相處。

  先不說日後相處的事,單就這見麵禮,難道又得去問蘭庭?

  春歸一籌莫展、猶豫未決,又聽聞沈夫人赴宴歸來的消息,便把這件頗有些煩難的事暫時摁下,依禮,她需要前去拜問一番沈夫人今日出門是否一切順遂。

  不過薛家的宅邸,距離州衙僅僅隻有三裏遠近,未出一坊,相鄰兩牌,這點子路程自是出不了什麽波折,拜問也就僅僅隻是形式。

  沒想到的是春歸人還站在門簾外,就聽見門簾裏沈夫人不無怨氣的聲嗓,竟像窩了一肚子的怒火回家,正在發泄呢。春歸就又猶豫,不知該不該這時打擾,奈何正好文喜挑了簾子出來,已是避不開了,春歸也隻好硬著頭皮進去。

  隻見沈夫人倒是已經換下了出門的穿戴,著一身家常的半舊襖裙,烏鴉鴉的發髻上隻簪一攢象生花,歪在炕床上,雖有郭媽媽替她扇著風,麵頰卻是通紅,也不知是熱著了還是氣著了。

  她尋常每待春歸,都是和顏悅色,這會兒子卻沒心情顧及兒媳,兀自還生悶氣。

  倒是郭媽媽怕春歸尷尬,也拿得準沈夫人的脾性,笑著說道:“大奶奶快來勸勸夫人,不過是為些輕佻無知的婦人,生了這麽久的悶氣,奴婢嘴拙,怎麽勸也不能讓夫人消火。”

  又果然非但無用,倒像把沈夫人心裏那門紅衣大炮給一引子點炸了。

  “費氏她有什麽了不起?她丈夫胡端,區區通判而已,見了老爺,還不是要恭稱一聲上官,就憑她,也敢嘲笑我沈家根基淺薄,比不上她費家是世代書香、累世宦族!”也不管出糗的事怕不怕惹春歸笑話,沈夫人幹脆把今日所受的種種怨氣,傾訴了個幹幹淨淨。

  原來今日薛夫人召集的宴會,並不是有關壽慶抑或婚典這樣的大事,隻因現下的禮法風俗,雖規束女子以拋頭露麵為恥,將女子局限在內宅,可婚後的婦人到底不比待嫁的閨秀,相較要減少許多限製,尤其是貴族女眷,為了各自的夫家,又兼子女的姻緣,少不得來往應酬,是以除了大宴賓客之外,門第相當又或家族素有來往的女眷之間,偶爾也會召辦宴會雅集。

  薛家是汾陽的高門世族,而沈夫人是知州家眷,薛夫人自然不會有意怠慢、明顯生疏,且今日的宴集,薛夫人既然請了費氏等等官員家眷,就更不可能獨獨把沈夫人給遺漏了。

  卻是連薛夫人都沒想到,隨著榮國公被皇上申斥,汾州官場的爭鬥已經越演越烈,連女眷間的閑聚,都至於爭鋒相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