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2章 雙雙垂危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850
  當蘭庭和春歸聞訊再往周氏居院的時候,這裏已經是一片七慌八亂、人仰馬翻了,王久貴這家主甚至顧不得烈日當空暑氣蒸騰,背著手黑著臉在院子裏團團打轉,袍子的一角還別進了腰帶裏,儼然是一副飛奔而來的模樣,一見蘭庭和喬莊,立時大步迎上,再不講究長者的身架,抱揖就是一個長禮:“宋郎君,就在早前,老妻病症忽然加重,小犬也腹痛昏迷,還請喬小郎中千萬盡力診治。”

  春歸看他這情態,幾疑周氏母子當真是中了暗算,因王久貴驚急失措的神色極為逼真,一點也不像偽裝。

  可是當鄭氏也要緊跟著喬莊入內窺望時,卻被王久貴一聲斷喝阻止,乖乖到了廳堂接受詢問,這樣看去王久貴便必然不是真正失措了。

  白氏和渠出也都在此,一個瞅著驚慌啜泣的三姑娘滿麵擔憂,一個卻興致勃勃準備看好戲的神色,那渠出的目光和春歸一遇,甚至衝她挑了挑眉,很有幾分得意和賣弄——你想知道發生了什麽,偏偏我就不告訴你!

  春歸沒那閑心計較渠出的小心眼,她又感覺到了兩道審視的目光。

  下意識的迎視,是雙有若寒冰玉潭的深瞳,珍姨娘卻又極快的垂了睫毛,無言靜立。

  家裏出了這樣的亂子,就算因為需要煩動喬莊的緣故,不能要求蘭庭和春歸兩個外人回避,可身為客人,總該有些眼色自己提出回避,但王久貴卻儼然默許了客人旁聽家醜,多少讓珍姨娘心生疑惑。

  難道是她低估了這行客人,又或是說,竟是高估?

  隻有兩個可能,要麽王久貴對這宋姓的少年很是信服,要麽是被這突起的風波擾亂了心神,沒想到要讓外客回避,且外客也是不知禮數的人,獵奇窺私的願望太重,壓根就沒意識到需要回避。

  可不管珍姨娘是怎樣的認為,她都不可能再幹涉接下來發生的事了。

  春歸是被三奶奶主動拉著坐下,但三奶奶在翁爹的麵前卻是不敢落座的,連二太太鄭氏都隻能立著,她當兒媳的也隻好“罰站”,但三奶奶在這時候還有心思取巧,她特意挨近客座站著,也能趁一趁冰盆散發的涼氣,今日天氣可真是炎熱,偏有這麽多事故發生,累得她大下午又往正院奔波,被日頭曬了個腦漲眼昏,悶著一衣襟的熱汗。

  不過無論是鄭氏,還是三奶奶,這時看上去神色都還輕鬆,沒有絲毫的緊張,甚至很有些興災樂禍。

  鄭氏稟事時,都不難聽出口吻裏的愉快。

  “是午間那陣兒,幾個仆婢就鬧到院子裏來,妾身詢問一番,原來是太太屋裏的鵲兒,和幾個洗衣房的婆子,逮住了三娘的丫鬟荔枝,說荔枝拿了一包物件往花園子裏丟,鵲兒見識少,婆子們卻認出那物件竟然是包草烏,都嚇住了,拿了荔枝送給妾身處治,荔枝被捉了個現形兒,沒法子狡辯,承認道是受三娘的指使,又說是凝思要嫁禍三娘,這包草烏本不是三娘的物件,把妾身聽得個雲裏霧裏摸不著頭腦,但想著這草烏,可是能害性命的東西,必須問清來處,就去了三娘的院子,哪知三娘硬撐著不肯說,非要來太太跟前兒申辯,妾身隻是個庶母,教訓不得三娘,雖明白太太在病中不宜驚動,也隻好過來勞擾,哪知才進院子,便見凝思慌裏慌張往外跑,說什麽太太和大郎都不好了。”

  也就是說到末尾一句,鄭氏的語氣裏才稍稍露出些憂急,但這偽裝也太敷衍,別說蘭庭和春歸,連三姑娘都看穿鄭氏的偽裝,抬起一雙通紅的眼,無聲控訴。

  恰在這時,滿頭熱汗的王三挑了竹簾大步進來,站在王久貴的座旁,彎腰稟道:“喬小郎中診斷,母親和兄長……竟然都是中了草烏之毒。”

  “你說什麽?”王久貴猛一側身,瞪大眼問。

  “母親和兄長是中毒,如今昏迷不醒,十分危急,喬小郎中正在竭力救治,父親,母親和兄長是被人謀害呀。”

  春歸格外留意聽聞這一結論後,鄭氏的神色,不出所料,又是興災樂禍之餘稍帶震驚,她顯然並沒料到周氏母子竟然是雙雙中毒,且仍是草烏,雖說事故一看就和三姑娘脫不開幹係,鄭氏卻並沒有急著坐實三姑娘的罪名,那姿態,像是打定主意袖手旁觀充當看客。

  那個名喚鵲兒的婢女,此時也已經被喊了進來跪在堂內,聽到三爺的話,倒是嚇得麵無血色、魂飛魄散,是她拿的贓,但分明沒有料到竟會發生這樣慘重的事,主母和未來家主性命垂危,她卻成了重要的人證。

  震怒的是凝思,春歸眼睜睜看著這個不苟言笑的婢女,上前就是重重兩個耳光,扇得疑犯荔枝險些沒有栽倒在地,她短促地痛叫一聲,下意識捂了臉,本來不曾為惡,但一對上凝思冰冷的目光,不知為何竟然渾身顫抖,看上去倒真有幾分心虛。

  “好個惡婢,竟然敢毒害主母!”這麽多主人在場,凝思一個婢女就敢怒斥責打荔枝,狂妄雖則狂妄,卻也占主母遇害怒極而狂的情理。

  誰說這丫鬟呆笨?相比在商場人世摸爬滾打半生的王久貴,凝思怕也是不遑多讓的。

  春歸又再看向珍姨娘,她明明在這樣的時候就像一具擺設,不可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卻仍然裝出了震驚且疑惑的神色,甚至還把那眼眶都自然地漲紅,這做張做勢,也可謂爐火純青。

  繼續看凝思的表演,“砰通”一聲膝跪,忿然作色瞋目切齒,那情態竟比當日王平安這孝子聽聞周氏中慢性之毒時更加悲憤,儼然是要把性命都豁出去,必須為主母報仇雪恨。

  “老爺,三姑娘定是聽信那些謠傳,誤以為太太害死了生母,利用侍疾煎藥的時機,在太太的湯藥裏落毒,好在荔枝毀滅罪證時,被鵲兒拿獲,請老爺為太太作主!”

  隻是凝思的話落,又見竹簾卷起,原來是綺紫已經不安了許久,就守在門外,聽見凝思對三姑娘的指控,她是再也忍不住了。

  “老爺可千萬不要聽信凝思的汙賴,毒害太太和大爺的真凶正是凝思,還請老爺明察!”

  “你這是血口噴人!”

  “你才是惡人先告狀!”

  兩個丫鬟,對彼此怒目相向,竟是把鄭氏都看傻了,眼珠子一忽滑向這個,一忽轉向那個,直到聽綺紫口述,她是怎麽跟著凝思,窺見得三爺和凝思密謀時,鄭氏才覺得大事不妙,她竟然也被牽連其中,做不得袖手的看客了。

  “老爺,您可不能聽信這賤婢血口噴人,三郎怎麽會起這等歹毒心思?”鄭氏惡狠狠地盯著綺紫:“三娘就是被你等惡仆教唆壞了,否則小小年紀,也沒膽子毒害母兄!”

  鄭氏其實暗暗疑惑,並不確定看上去顫顫兢兢怯弱嬌柔的三姑娘竟然膽敢毒殺嫡母,幹下這等大快人心的好事,不過一聽兒子被指控為幕後真凶,鄭氏哪還顧得上這點子蹊蹺,立馬咬死了三姑娘的罪名,且把主要的責任,砸在綺紫的頭上。

  她很清楚,就王久貴的脾性,不可能把三姑娘送去官府審判問斬,讓整個王家被人指指點點津津樂道,大約也做不到把親生女兒處死的狠絕,至多是把三姑娘關禁起來,要麽就是送去庵堂,這又怎能讓鄭氏消氣?

  從前她對三姑娘是沒有刻骨的仇恨,但現在可不同了,現在三姑娘可是企圖嫁禍給她的兒子!

  至少得把幫凶綺紫打死吧,否則他們母子兩,在王家豈不成了人盡可欺?

  於是鄭氏這“看客”,挽著袖子就上了戲台,衝著王久貴大訴冤屈不說,又忙著給綺紫判刑:“老爺,似這等毒害主母汙賴主家的賤婢,豬狗不如的畜生,就該拔了她的舌頭,把她千刀萬剮,讓她死無葬身之地!”

  誰知卻聽見她家老爺,有些陰冷的口吻:“不急,讓這婢女把話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