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7章 意見相左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967
  對於王平安此一見解,春歸當然不懷異意,但她卻認為這個凶犯其實已經不用大廢腦筋的搜索了,而且她也相信蘭庭和她的看法是雷同一律,思緒一到這裏,眼睛就下意識向蘭庭看去,隻見對方卻衝她頷首微笑,帶著點鼓勵又似乎考較的意思,春歸也懶得扭捏,大大方方就把話題接了過來:“令堂既是中的慢性之毒,凶犯必定是令堂身邊能夠接觸飲食的婢女,而且王郎君的庶母中毒身亡一案,所露蛛絲馬跡,和凝思脫不開幹係,兩起事件都和凝思有關,不大可能僅隻巧合,凝思身具極大的嫌疑。”

  “家母中毒一事,凶犯不可能是凝思。”王平安對待春歸的結論,明顯有些不以為然,他也隻是衝著蘭庭解釋:“敝門雖然不是什麽高門望族,家母屋子裏聽使喚的仆婢,也有十好幾人,就算家母左右服侍飲食起居的婢女,足足有六個,並不是定下來有哪個斟茶倒水,哪個布菜盛湯,往往是輪值,至少都有三個奴婢服侍用餐,凝思要想瞞過其餘幾雙眼睛,往飲食裏落毒,是斷然不能做到的事,而且家母最最信重的人就是凝思,把衣裳首飾以及錢銀物資的收管交給了凝思經手,她往常倒並不插手飲食、藥膳的進用了。”

  蘭庭仍不出聲,春歸見這情形,也隻能繼續質疑:“那麽依王郎之見,凶犯是誰?”

  “或許應當從廚內開始盤察。”王平安分析道:“據喬大夫診斷,家母中毒不出三月,應當是庶母過世之後發生的事,而庶母過世後,又是鄭氏接手了家務,也許是她指使廚內的仆婦在家母飲食之中落毒。”

  春歸對這推斷也很不服氣:“令堂中的是慢性之毒,至少三年才有性命之憂,如果鄭氏是真凶,為何不直接落劇毒,而要等三年之久?”

  喬莊也道:“這種毒藥,還是前朝時一名醫官始創,後來這醫官被寵妃收買,用此慢性之毒害死了皇後,助那寵妃奪得後位,這藥的毒性雖慢,卻極為不易被察覺,所以才適合宮廷裏的陰奪瞞害,不過這藥因為苦味極重,卻不適合落於飲食之中,否則立時會被察覺,應當是摻雜進了湯藥裏。”

  “那就是珍姨娘!”王平安一口咬定。

  “珍姨娘是令堂臥病之後,才負責煎藥的吧?”春歸提醒道。

  王平安也省悟過來:“確然如此,隻如果不是珍姨娘,這種慢性之毒又是怎麽添加進了家母的藥湯裏呢?”

  “令堂原本身體就不算康健,是否常服藥物保養?”春歸問。

  “是!”王平安完全回過神來了,這回再不敢小看春歸的見解,便要令人快取周氏尋常服用的藥丸過來察驗,還是蘭庭終於開口,讓他切勿打草驚蛇,他才自己暗暗地去拿了藥,彼時蘭庭一行人,已經像沒事人一般回去了客院,王平安正是把藥送到了這裏,又煩動認真負責的喬莊仔仔細細的察驗,確定慢性毒/藥果然是落在了周氏日常服用的藥丸中。

  這下子,案情越發變得撲朔迷離了。

  因為此藥為熟藥,可不是王家人自個兒煉製的,是汾陽城中“福康堂”的出品,一般情況下,是由管家向福康堂按季采買,交回主家,這一季的藥量還剩十多枚,經喬莊察驗,盡都摻雜了慢性毒物。

  “凶犯看來是買通了福康堂的人,直接在藥丸裏做了手腳。”這樣的結果其實大大出乎春歸的意料,她微微蹙起了眉頭。

  “能夠買通福康堂的人,也隻能是鄭氏母子了!”王平安再次認定。

  “還是那個疑問,如果真是鄭氏母子要害令堂,為何需要如此大廢周折?”春歸也依然不肯認同王平安的看法:“要是他們,既有能力買通福康堂,何不幹脆在養生丸中摻雜劇毒,令堂服後立時身亡,縱然王翁上報官衙,仵作隻怕也難料斷令堂是服用福康堂的養生丸而中毒。”

  “顧娘子難道依然認定凶犯是凝思?”事涉母親的安危,王平安焦急之餘,自也難免浮躁,反駁時的語氣也越發激憤了:“這也未免太荒唐!慢說凝思根本就沒有毒害家母的動機,就算撇開這點不提,凝思區區一個婢女,哪裏來的手段買通外人在家母的藥劑裏落毒?”

  這也是春歸想不通的關竅,但她也確然堅持:“可是陷害、毒殺令庶母的嫌犯確然就是凝思。”

  “那也隻是嫌犯,再者庶母的死,和家母中毒又哪裏有分毫幹係?”

  見王平安和春歸的見解相左,倒像是要爭吵起來的架勢,蘭庭這才提議:“令堂的養生丸也不剩幾日用量,莫不如請貴宅的管家立時去福康堂采買新藥。”

  王平安並不知蘭庭的用意,但相比他對春歸的質疑,顯然更加折服於蘭庭的判斷,立時就依令行事去,讓春歸格外心塞——她可不信王平安是全賴理智分析,選擇信服蘭庭,此人竟還能被莫問小道唬得五體投地呢,判斷能力可見一斑,王家大郎分明就是小看她乃婦人之見,同樣的話,要是換作蘭庭來說,結果一定就是兩樣!

  見春歸麵色不愉,蘭庭就像能窺知她的心思一般,笑著安撫道:“其實我和輝輝的看法倒是一致,也認定周氏中毒的事和凝思脫不了關係,事實上我正是懷疑凝思真正想要加害的人也許不是白氏,至少是不限白氏,才起意讓阿莊替周氏診脈。”

  春歸揚著眉頭:“我就知道是王大郎輕看女子,隻看他那樣在意阿莊替周氏施針,顯然就是個迂腐自大的人!”

  這下子春歸對王平安的看法,可算是徹底不好了。

  不過呢,顧大奶奶一貫是胸襟寬廣的脾性,就算把王平安歸為“不值交道”的人,她既然答應了要替白氏申冤,又同情周氏一大把年紀,且又厚道善良,沒想到竟然被人謀害,當然不會因為王平安的緣故敷衍了事,還是全情關注著王家這起莫名其妙的案件。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這回管家從福康堂采買的養生丸,竟然沒再添加毒物了。

  “難道是藥丸采買回家後,被人給替換了?”王平安對於這般詭異複雜的案情,實在沒有頭緒。

  “不,除了上一批藥丸摻加毒物之外,兩批藥丸的成分並無差異,如果真是采買之後才被替換,除非凶犯還懂得煉製福康堂的養生丸。”喬莊否定了王平安的想法。

  春歸淡淡說道:“在我看來,應當是真凶目的已經達到,所以最新采買的養生丸根本就不需要摻加毒物了。”

  “這話怎麽說?喬大夫不是說過,慢性毒物需要連續服用至少三年,才會達到害命的效果?”

  “凶犯用此慢性之毒,目的根本就不是毒害令堂性命!”春歸仍是盡力的解釋她心中那其實還真算幾分吊詭的想法:“我之所以把白氏、令堂兩樁事件聯係,且認定凝思至少是幫凶,就是因為令堂乃中慢性之毒一事。首先,凝思支開孫家的,落草烏之毒於白氏的飲食中,又把草烏放入白氏的居室,讓你們認定白氏是服毒自盡,一來有掩蓋罪行的作用,二來,也正是為了令堂的中毒鋪墊。”

  她見王平安蹙眉不語,一臉仍不信服的模樣,幹脆不再等他阻止,一口氣闡述下去:“我猜,就算莫問道長沒有登門,凝思也會想辦法散布謠言,使人疑惑白氏的死另有蹊蹺,她斷定鄭氏會利用這些謠言汙陷令堂,必定煽風點火,且令堂剛好又抱病臥床,久治難愈,像是證實了謠言一般,而令堂既然患疾,令妹也就是白氏所生的女兒,論來理應為嫡母侍疾,要這時候,令堂忽而因為湯藥中加入了草烏,中毒身亡,試問是不是所有的嫌疑都集中在了三姑娘身上?”

  見總算令得王平安愕住,春歸才覺得胸口的鬱堵一鬆:“白氏屋裏既有草烏,三姑娘收藏有草烏也就成了合情合理,因而凝思的目的,根本不是利用慢性之毒害殺令堂,而是想讓令堂被草烏毒害,且將罪名,嫁禍給三姑娘。”

  春歸以為足夠說服王平安了,也果然看見王平安總算頷首,她剛鬆一口氣,沒想到卻聽一句——

  “倘若真如娘子推斷,凝思確然為幫凶,那麽指使凝思的人,必定也是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