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5章 又有變故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2763
  “據輝輝打聽,珍姨娘和凝思是王家同時從一個牙人處買入,且凝思之所以被選中,還是因為珍姨娘在旁說情,她們兩個之間,原本是雖無血濃於水,卻實在有姐妹金蘭之情,後來珍姨娘雖起了心思,遊說周氏,成了王久貴的侍妾,慢說並不受寵,就算受寵,那也是對周氏有利的事,珍姨娘也從來沒不敬過周氏,凝思對她的怨氣,認為珍姨娘背主,當真有些說不通。”

  經蘭庭這麽一提醒,春歸忍不住展開了無窮的想象力。

  難道說,凝思其實才是那個對王久貴暗慕已久的人?和珍姨娘鬧翻,是因為心存妒嫉,這樣一來,似乎凝思就有了足夠的動機毒害白氏——相比珍姨娘的大受冷落,長寵不衰的白氏更可能成為凝思的眼中釘!

  為什麽現在才動手?那是因為凝思眼下也不過才二十出頭,早些年她乃情竇未開,或許還沒有決心害人性命,當心裏的企圖積累發酵,直到這時才暴發。

  這樣也能夠解釋凝思直到如今,還一味針對三姑娘,因為已經失寵的鄭氏,壓根就不是凝思的報複目標。

  所有的行為全都是凝思自主,因此再是怎麽察探,也發現不了她背後存在另外的真凶。

  可雖然有了這樣的推斷,春歸卻無法說服自己篤定想法,因為她其實有些想不通,凝思為何對王久貴萌生如此瘋狂的愛意。

  誠然,凝思的容貌並不出眾,但正處青春年華,王久貴卻是將近暮年,且無論容貌抑或風儀,實在不存多少吸引力,要說凝思渴求的是榮華富貴,那麽她“暗慕”的人,豈不更加應當是王平安等等正當盛年的主人?

  心中既然還存疑惑,春歸自然不會片麵主觀,但她已經確定凝思至少是幫凶,再兼蘭庭提出的疑點,於是囑咐白氏和渠出,將窺探的重點集中於凝思、珍姨娘二人。

  渠出依令行事,負責盯梢珍姨娘,白氏卻因為對女兒的牽掛,難免有時分心,她這日急慌慌地來尋春歸,稟知一件事由,正是為王家的三姑娘有關。

  要說清這件事,還得從周氏身邊的另一個奴婢說起,此婢名喚綺紫,雖說不如凝思一般得周氏的器重,也是有幾分體麵的丫鬟。那日因著三奶奶的質疑,引出凝思對三姑娘的指證,這話走漏出去,綺紫聽說,又急又怒,便和凝思爭辯了一場,又去勸說三姑娘——

  “奴婢知道姑娘,至今還悲痛三太太的亡故,太太不讓姑娘侍疾,姑娘也就聽從太太的體諒,但姑娘可得明白,三太太已經過世,姑娘將來的姻緣,還得指望著太太作主,那凝思,對姑娘不懷好意,一味在太太麵前挑撥,太太本就信她,天長日久,說不定就真相信了凝思的話!”

  這個綺紫的想法,是讓三姑娘堅持去為嫡母侍疾,用實際行動怦擊凝思的毀謗,避免被這刁奴陷害而百口莫辯,到頭來葬送了終生。

  但白氏卻無比焦急:“我也說不出什麽理由,隻是隱隱覺得,三娘牽涉到這場風波裏,是凶多吉少,最好是遠遠避開。”

  春歸問道:“這個叫綺紫的丫鬟,是周氏屋子裏的人,怎麽聽來,用心反而在令嬡身上?”

  “這也有一段前因的,綺紫的娘,幾年前身患惡疾,藥方需要靈芝、人參等等珍貴的藥材,她們一家都是奴婢,哪裏拿得出這些,眼看著要失治等死,我聽說了,就從庫裏動用了存備的藥材,才救了綺紫娘的性命,綺紫是因為這份恩情,才能如此照應小女。”

  這就是說綺紫這番建議,並不是出於惡意。

  春歸有些拿不準白氏的預感是否杞人憂天,且三姑娘已經答應了會去侍疾,春歸也沒有辦法阻止,這件事還得同蘭庭商量。

  蘭庭聽聞此事,神色卻十分凝重,沉思良久才道:“如今我幾乎能夠確斷,凝思為害殺白氏的幫凶,但對於主謀,卻依然不能確定,似乎所有的人都不具備條件和動機,隻能讓我換個角度考慮,或許主謀真正想要害殺的人,並非白氏抑或並不僅僅是白氏,聯係白氏房中的草烏、周氏的忽而臥疾、王三姑娘因為質疑被迫侍疾,我依稀觸到了核心。”

  但他這回,卻沒有將推測相告春歸,隻是先與王久貴、王平安父子二人商量布置,安排好證實防範等等步驟,這是蘭庭有意賣了個關子,考驗春歸能不能自己察明真相。

  趙大爺並沒有完全放棄勝負心。

  春歸因此也是鬥誌昂揚,越發頻繁地往周氏那處探望,正是在周氏的居院,她初次麵見了白氏所生的女兒王三姑娘。

  說來春歸比三姑娘也僅僅隻大出兩歲,可相比之下,三姑娘卻比春歸怯弱許多,甚多的時候,她隻是垂著臉沉默不語,隻暗暗帶著些好奇打量春歸,針對凝思,三姑娘似乎更添不少的畏懼,有意躲避,看上去倒成了心虛的一方。

  容貌卻是完全繼承了白氏的秀美,隻因身量未足,看上去更顯稚氣,她似乎不慣和人交流,在周氏麵前也僅僅有問必答而已,性情很是文靜,自請頂替了珍姨娘,負責守著爐火煎藥,足足兩個時辰,三姑娘甚至可以和身邊的婢女都沒有半句交談。

  關於女兒的文弱,白氏也很是後悔:“也怪我從前,自以為能夠做為三娘的依靠,覺著女孩家文靜乖巧些也好,根本沒有想到會留下年幼的她,獨自麵對現下的境遇,三娘其實也並不是這樣寡言的,她在我跟前兒,過去也是愛說愛笑,隻是不慣和旁人親昵。”

  春歸嚐試體會三姑娘的心情——先是母親被誣和人私通,再是母親服毒自盡,雖說還有父親在世,但又怎不擔憂父親遷怒自己?更別說緊跟著,又掀鬧出母親是被人謀害的風波,且具備重大嫌疑的人,還是掌控著自己命運的嫡母,小小年紀,且從沒想過會經曆這多險惡的女孩,一時之間當然不知應當如何應對。

  該懷疑誰,又該信任誰,一眼望去竟不知身邊的親人,隱藏著哪一個暗懷著惡意,因為糊裏糊塗不知真相,所以也不知應該怨恨誰,唯有小心防範著,又正因為需要防範,還必須涉入斡旋,這不是一個豆蔻少女能夠獨自解決的危險,換作自己是三姑娘,也同樣無法遊刃有餘。

  一人一魂,就這麽遠遠的靜靜的注視著守著爐火沐在藥香裏的少女,心裏懷著相似的關切。

  忽然又聽見說話聲和腳步聲,春歸抬眸一看,竟是王平安伴著她家相公蘭庭正從院門進來,後頭還跟著隨從喬莊。

  “之前聽王郎君說大太太的病症經診斷為無礙隻需靜養,我也不曾上心,不料這兩日,又聽說大太太的病症加重,請的大夫也沒個確切的說法,我才想到不如讓喬莊替大太太看診。”

  春歸聽了蘭庭的解釋,才明白過來。

  她也聽蘭庭提起過,喬莊的老師高君異曾經任太醫院的院使,是聞名於世的杏林神醫,因為先帝時被術士陷害,多得蘭庭的祖父相救才保得一條性命,罷職期間,甚至一家老小還是靠趙公的收容,高太醫故而感恩銘腑,見趙公府中的僮仆喬莊甚有天賦,便傾心傳授醫術,好讓喬莊日後能夠隨時為恩公的家人診病。

  這回蘭庭被召來汾州,雖知道父親“重疾難愈”的說法有假,但他還是帶上了喬莊同行,又湊巧遇見了白氏一案,蘭庭也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讓喬莊以長隨的身份跟從,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

  正因為此,春歸忽而想到——難道她家相公是懷疑,周氏的病另有蹊蹺?

  又是否周氏才是那個幕後真凶,真正想要殺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