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章 如此妻妾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3014
  春歸是在第二日見到了王久貴的發妻周氏。

  因著王久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莫問小道身上,蘭庭夫妻二人又是莫問引薦的人,所以王久貴不敢怠慢,他也是為防打草驚蛇,再一番為夫妻倆新找的身份,卻是長子王平安舊交的親眷,說成了通家之好的情誼,既是如此親密的關係,那麽春歸當然要來拜問大太太周氏,王平安的妻子生產不久,還在月子裏不能走動,沒有辦法相陪春歸,所以隻能由三奶奶待客引路。

  蘭庭已經從王平安的口中,基本摸清了王家眾人的關係。

  大太太周氏,生了兩個嫡子,分別行長、行二,王平安在家中坐陣,王二卻是在福建看管商行,王二夫妻均不在汾陽,隻有孩子們留在原籍,另周氏還生了一個嫡女,早已出嫁。

  二太太鄭氏,生了兩個庶子,行三、行四,王三在家中協助長兄統籌一切外務,王四在江浙看管商行,三奶奶便是王三的妻子。

  三太太也就是白氏除外,王久貴房裏還有兩個侍妾,都是婢女,故而就沒那尊榮被稱“太太”,一個喚作茹姨娘,一個喚作珍姨娘,茹姨娘生的是二姑娘,現下十三歲,珍姨娘尚無子嗣。

  春歸被三奶奶在二門處迎著,未走幾步,就見滿麵是笑簪金帶銀的一個圓臉盤婦人顫顫巍巍被人扶著過來,剛站住,就咋呼道:“哎喲,顧娘子竟然這般水靈?!怕是說的什麽飛燕、鄭旦,也就是這般顏色了吧。”

  聽這婦人語態輕佻措辭粗俗,春歸卻也不以為意,她稍稍一屈膝,並不待三奶奶引薦,便猜測道:“這位可就是二太太了?”

  鄭氏故作震驚:“顧娘子怎麽能把我一眼認出來?”

  “剛聽三奶奶說,二太太現今管著家呢,一看您這通身氣派,就是個當家的太太,再認不出,就真眼拙得厲害了。”春歸毫不吝嗇地說著好話,並在眼睛裏狠狠透出幾分熱切。

  這樣諂媚的態度,顯然更加取悅了鄭氏,她完全沒有身為妾室的自覺,上前就攜了春歸的手,還把春歸的纖纖玉指,輕輕一捏,又用手掌摩梭幾下:“瞧娘子這手,一看就是精心保養著,沒有幹過粗重活計,我娘家的那些侄女,哪個不是嬌生慣養著,卻都找不出這樣纖巧細膩的一雙手來。”

  春歸並不覺得自己的手多麽與眾不同,她雖沒有做過粗重活計,女紅浣衣這兩年來卻都是自己動手,哪裏精心保養過?隻是天生膚質好,指頭也算纖長,一雙手看著還算秀巧罷了。二太太這樣稱讚,其實是想引出她家侄女們嬌生慣養的重點。

  這就是向春歸表明,她雖是妾室,卻不是出身貧寒門第,家境很是富裕。

  春歸便也順著鄭氏的話,把她好一陣恭維,一停說一停慢慢地走,眼看著就要到一重庭院,鄭氏卻站住腳步:“我還有不少事務要處理,就暫時失陪了,娘子和太太說完話,再去我屋子裏坐上一陣兒,用了午膳再回客院不遲。”

  竟是端足了架子,儼然不把周氏放在眼裏,甚至還當春歸的麵叮囑了三奶奶幾句:“顧娘子是遠道來的貴客,雖說是全禮數,過來拜望太太,但太太到底還病著,屋子裏難免晦氣,你可得用些心,別由得太太扯閑話,耽擱得太久。”

  她完全可以把話說得更婉轉,諸如“太太病著不宜操勞”雲雲,卻偏要這樣說,無非是顯擺她在王家完全能和正妻平起平坐,春歸並不認為鄭氏交好她別有所圖,他和蘭庭名義上可是王平安的舊交,哪能輕易被鄭氏籠絡?鄭氏不大可能如此不自量力,多半是虛榮心作怪,純粹就是為了顯擺。

  看鄭氏如此表現,與渠出、白氏的描述切合無差,當真輕浮狹隘得可以。

  與鄭氏不同的是,周氏果然是個厚道人,並不是因為她臉上的皺紋才給人如此映象,也不僅僅是因樸素的穿著,春歸瞧她,分明不善言辭,卻因為聽聞兒子的舊交過來拜望她,強撐著精神搜腸刮肚地寒喧,縱然如此還會冷場,不時以尷尬羞愧的笑容作為掩飾,當說起自己的病,也是一連聲的“不打緊”。

  “也沒有哪裏疼痛,就是覺得手腳乏力,胸口有些發悶,有些不願走動。”

  三奶奶絲毫不介意旁人的側目,開口搶白道:“大太太也別說這硬話了,要真不打緊,怎麽至於臥床不起,鬧騰得多少人都來侍疾?延醫診脈,也是三天兩頭不斷,診金都花出去多少了?不見一點好轉。”

  周氏很是尷尬,倒對三奶奶陪起了笑臉:“並不是什麽大症候,不過是老爺、大郎不放心,才這樣鬧騰。”

  衝著春歸,就更覺有些訕訕的,不知應該怎麽緩和氣氛。

  偏是一個婢女,竟衝三奶奶立了眉頭:“太太延醫診脈,花耗多少診金都是應當,三奶奶這樣說,可是不孝,且太太也從沒煩動三奶奶侍疾,三奶奶哪裏來這麽許多抱怨?”

  春歸看那婢女,應當有二十出頭的年歲了,容長臉,厚鼻翼,粗眉大眼,卻是目大無神,長相不甚出眾,她心裏便有了幾分猜度,隻神色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沒再盯著那婢女多瞧,隻看三奶奶要如何應對。

  “太太可別聽這刁奴挑唆,妾身哪敢對太太心存抱怨呢,正是因為擔心太太的身體,才提醒太太要珍重注意,又有一事,想來太太還未聽說吧,有個莫問道長,竟卜出咱們家的三太太是被人謀害,所以冤魂不散,鬧得家宅不寧,興許等道長做完法事,超度了三太太的亡靈,太太的病也就好了也不一定,要妾身說,太太若能走動,最好是去道場祭奠祈告,不定比請醫問診更加對症呢。”

  這話便是影射周氏與白氏的死不無幹係,現下病臥在床,就是孽報。

  周氏卻沒聽懂言下之意,隻歎道:“我也聽大郎說了這事,心頭正覺難過得很,真沒想到,三妹她竟是被人毒害!我也想著,等身上輕快一些,精神再好一些,是該去道場祈告,三妹的亡靈定要配合道長的術法,找到那殺人凶手,才能安息。”

  三奶奶狐疑地打量了周氏許多眼,本想再搶白幾句,到底還顧忌著春歸這外人這場,不好直言白氏“出軌”的醜聞,便直接請春歸和她一同告辭。

  春歸並不急著去套周氏的話,隻問三奶奶:“我看著周世母脾氣倒是溫和,不過身邊那大丫鬟,口氣卻有些衝,昨日偶然聽大爺提起,似乎世母有個極信重的侍婢,喚作凝思,不知是不是剛才那位。”

  “可不就是她。”三奶奶撇著嘴角:“凝思這脾性,就是又呆又衝,哪有半點伶俐討喜?也隻有大太太這樣的人,從前不曾呼奴喚婢過,就算如今,對奴婢們也是一味的縱容,才受得了這樣的侍婢,顧娘子也是知道的,像咱們這些大戶人家,身邊有個這樣醜笨暴躁的丫鬟,可是丟的自家顏麵。”

  春歸暗忖:這還真是有什麽樣的婆母就有什麽樣的兒媳,三奶奶看著要比鄭氏稍微委婉一些,骨子卻都有踩低周氏抬高自己的習慣,且把如此淺薄的事,進行得可謂不遺餘力。

  但春歸自然沒有必要調教這對婆媳,她繼續套問:“早前在世母跟前侍疾的女子,瞧著與凝思一般兒的年歲,妝扮卻有差異,莫不是,貴宅哪位姨娘?”

  “是珍姨娘,原本呢,她也是在太太房裏侍候,後來就服侍了老爺。”

  “我是見她那容貌,當真明豔,往屋子裏一站,竟讓人覺得四周都亮堂幾分。”春歸讚道。

  “那又有何用?”三奶奶撇了唇角:“老爺雖說是把她收了房,尋常卻並不如何寵愛,也過了兩、三年,仍不見她有孕,老爺對她便更是冷落了,這些婢女出身的侍妾,稱她一聲姨娘也就是名義上好聽而已,再怎麽也熬不出頭。”

  珍姨娘不受寵,這又和渠出、白氏的說法契合。

  可珍姨娘為什麽就不受寵呢?按說她這姿容、年歲,都不該受王久貴的冷落才是,難道真是因為婢女的出身?那相比之下,王久貴就該更加看不上出身風塵的白氏了,卻又顯然不是這樣。

  春歸覺得有些好奇,卻一時間想不到要怎麽打聽珍姨娘不受寵的原因。

  又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為她解惑的人,竟然是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