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1章 配合問案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3-06 22:22      字數:3565
  春歸不需領會尹寄餘的眼神,隻聽他“蒼白無力”的問話就知道這個門客打算躲懶,而她也確然到了時機出場,趁著劉氏母子發呆,插嘴道:“民女有話,望先生解惑。”

  尹寄餘頷首:“姑娘請說。”

  “未知律法可有規定,殺人之罪,是否有輕重之分?”

  “自是有的。”尹寄餘仍是慢條斯理:“如故殺輕於謀殺,重於鬥殺,又若謀殺,區分主從,主謀重處,從謀斟情或有減輕,比如……從謀者為奴仆,不得不聽從於主家,依律可免死罪。”

  張衝一聽這話,心思就是一動,表現為眉梢輕挑,眼珠幾滑。

  春歸看在眼裏,卻並不誘他,而是逼問劉氏:“嬤嬤稱屍主生前,乃暴病而亡,可經察驗,顯然是嬤嬤狡辯,且昨日下晝,渝四叔及四嬸,方才往田莊追問嗣兄下落,吵鬧著要闖入掘找屍骨,嬤嬤母子,入夜即想移屍,現下一個說屍骨與嗣兄無關,一個更是連殺人都不承認,明明罪證確鑿,卻矢口不認,若上公堂,可難免重刑逼問了。”

  劉氏在心慌意亂之餘,其實並沒留意春歸竟也在場,此時見她,活像是大白天見了鬼,嚇得直往後縮,尖聲厲叫:“是你!就是你!是你用邪術妖法,把不知哪裏來的屍骨移到了老太太的田莊,又施法讓我們母子掘出屍骨!”

  她往地上一撲,衝老太太連連叩首:“老太太,請老太爺老太太替奴婢母子作主,大姑娘確然會邪術妖法,她先是施法,害得老奴孫兒腹痛,又施邪術,意圖陷害老奴母子。”

  這話實在可笑,但顧老太太卻相信了。

  “原來如此,老太爺,咱們宗族不幸,門中竟出妖孽,才會惹發這樣的禍端,如今可再容不得她,自來處治妖孽,都要以火焚殺,老太爺可再不能猶豫了,尹先生,想必知州老爺和沈夫人,也容不得這用邪術為禍的妖孽進門吧!”

  尹寄餘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這老太太,腦子確定健全?

  顧長興已經忍不住冷笑道:“弟婦慎言,區區奴婢狗急跳牆血口噴人的說辭,怎能讓人信服?大孫女若真會什麽邪術妖法,一度還能被宗家逼得走投無路甚至於要賣身葬母?”

  春歸於是步往堂廈正中,向首座宗長夫婦位下膝跪:“宗祖母斥責孫女,孫女不敢頂撞,但犯婦劉氏一再汙陷孫女,孫女卻不得不自辯,還請宗祖父及列為族公允許孫女,將前因後果細細陳述。”

  顧長榮看了一眼尹寄餘,見他顯然壓根便沒把劉氏的話聽進耳中,也知道今日這起事端,不可能用這套怪力亂神的說辭敷衍過去,更不說還有顧長興等等族老虎視眈眈,也隻能允許春歸繼續指證。

  心裏窩了一肚子煙,嗆得喉嚨火辣辣的痛。

  春歸卻不體諒顧長榮的焦躁,當真從頭細說:“孫女初返宗家,亡母靈柩送歸那日,劉氏便來靈堂,口中說是拜祭亡母,卻對孫女惡言相向,孫女氣憤不過,才借亡靈有知一說用作警懾,卻不想話音剛落,劉氏兒媳便來尋人,說道幼子突發急病,自此之後,劉氏一見孫女,便似乎甚有畏懼之感,這才引起孫女的疑惑。”

  “劉氏的小孫兒,病症雖急,卻並不算重,藥到病除康健無損,論來並不至於因而恐慌,且劉氏從前,雖多有不敬亡母及孫女的言行,卻也僅限於此,何至為了孫女一句因為義憤的警言,便信以為當真會遭報應?孫女不由想起她發上所帶白玉釵,原為亡母所有,後因還債,折賣予了宗家,可奇怪的是宗祖母卻將白玉釵賞賜給了劉氏,縱管劉氏乃宗祖母陪房,但如此厚重的賞賜,也實在讓人詫異,要知那時淑姐姐,可是宗祖母的嫡孫女,自來受宗祖母疼愛,看中宗祖母一把牙梳,價值還不敵亡母那支白玉釵,宗祖母卻並不舍得賞賜。”

  春歸這話,便是直言顧老太太十分吝嗇了,氣得她胸膛急劇起伏,幾乎忍不住要衝下來給春歸一巴掌,但卻被顧長榮一個警告的眼神,釘牢在了座椅裏發悶火。

  “且劉氏若真畏懼亡母魂靈,應當便會摘去那枚發釵,聊慰安心,但她雖對我有幾分躲閃回避,卻仍日日配帶亡母的舊物,那時孫女便思疑,難道劉氏所懼亡魂另有其人?後來,在興伯祖及伯祖母相助下,宗祖父答應再為先君先慈過繼嗣子,渝四叔及四嬸聞訊,數回前來宗家理論,有一回正遇孫女事稟宗祖母,聽渝四嬸情急之下,抱怨出嗣兄是被宗祖母害死的話。”

  春歸看向尹寄餘:“若是尹先生遇此質疑,該有何反應?”

  尹寄餘:……

  這姑娘,就看不得他偷會兒懶麽!!!

  隻好配合道:“在下也知道顧大姑娘家中之事,若與老安人異境而處,自然知道對方身為人母,情急之下才口不擇言,雖說著害死的話,也應理解為是指音訊全無,日後再回原籍,又沒了嗣子的身份,縱然是有怨氣,為自己分辯,也當說顧華曲乃咎由自取,誰也沒逼著他不告而別。”

  “正應如此,才是尋常的態度,可當時,劉氏神色大變不說,連宗祖母都有幾分慌亂,竟斥渝四嬸,有什麽證據證明嗣兄是被謀害了性命,渝四嬸當時應未生疑,反而自覺理虧,沒了說辭,才被喝退。”

  春歸其實起疑甚早,但現下隻能這麽說:“從那時起,孫女心中疑惑更重,細細梳理,竟覺嗣兄的性情,萬萬不至於因為追/債上門,便不告而別,且在外飄泊數載,嗣兄沒有其餘生計,更不可能久不歸家,宗祖母與劉氏,為何如此畏懼嗣兄已遭不測的質疑?種種蛛絲馬跡,讓孫女輾轉反側難以心安,這才又尋了時機,嚇一嚇劉氏,並委婉點明,她發上白玉釵,乃害殺嗣兄之罪證,竟還敢佩帶?”

  “沒想到,劉氏果然便取下發釵!”

  春歸深深吸一口氣:“孫女實在不敢置信,嗣兄已為宗家所害,可想到宗兄為了攀附榮國公府,犯下種種惡行,想到嗣兄雖然軟弱,卻也屢屢為了孫女婚事,與宗長、宗伯、宗兄爭執,若嗣兄真因為此,惹來殺身之禍,孫女如何安心?思來想去,故才將這些猜疑,訴諸興祖母,與興祖母商量,設計讖言詭異,套詐劉氏母子露出破綻。”

  這才把那五句讖言,三件“詭異”的事囫圇一說:“而今,實據確鑿,依孫女推斷,亡母當初拒絕妥協於宗家,宗兄已受鄭三爺好處,心急辦事不力,設下圈套引嗣兄借下倍貸,以此相逼嗣兄答應促成鄭三爺企圖,嗣兄卻矢口拒絕,宗兄惱怒,又心急於企圖,心生惡意,欲害嗣兄性命,反誣嗣兄避債出逃,以為如此一來,亡母與孫女就能任其操縱。”

  春歸話音剛落,為那一線生機所誘,張衝總算痛下決心——

  他算是看出來了,顧氏這位庶支出身的大姑娘,這回可真是鹹魚翻身,仗著身後有了未來夫家撐腰,務必會把宗家弄得一敗塗地,且形勢簡直一目了然,族老們無一還忌憚宗家的威勢,都巴不得落井下石呢。

  宗家失勢,還哪裏保得住他們一房奴仆?

  隻要供出主謀,他作為不得已的從犯,雖說得受些苦,好歹還能留下一條性命。

  忙不迭地供認:“如大姑娘所言,確是英大爺的囑令,讓小人把曲大爺半途攔下,拉去莊子裏飲酒,告知曲大爺因他欠下倍貸,滄大太太急怒攻心,鬧著要宗長動家法懲辦他,哄著曲大爺先避上一日,卻將曲大爺灌醉後,用刀刺入胸膛害殺,將屍身埋在宅院菜地裏,又宣揚出去,說曲大爺聽聞追/債的人上門,嚇得六神無主,問小人借了些錢,說是在外頭躲避些時候,以為如此就能神不知鬼不覺……至於曲大爺後腦上的傷,也是我沒想到一刀未能讓他斃命,在掘坑時,曲大爺竟然清醒,掙紮著想跑出去,我順手用鋤頭再補了一擊。”

  劉氏一聽這話,急得險些沒有吐出口血來!

  她替顧華英掩飾,並不全是為了忠心,他們一家,可都是指靠著主家過活,雖說這事暴露,長子張衝是保不住了,她也難逃刑責,但好歹還有小兒子以及孫兒,主家念在他們母子兩個頂罪的情份上,總也不會虧待,這下可好,長子把英大爺供了出來,那可是老太太的嫡親長孫,殺人可得償命,英大爺沒了,老太太哪裏還會寬容她的兒孫?

  但劉氏再怎麽焦急,張衝卻又是不一樣的心腸,他這時根本顧不上別人,一心隻想為自己留條性命。

  見張衝一口咬定,尹寄餘也不再羅嗦,對顧長榮道:“顧公,令孫既然牽涉命案,且已被凶犯招供,在下職責所在,隻能將令孫逮拿,敢問顧公,令孫現在何處?”

  “誣篾!這全是誣篾!是顧春歸這個賤人,串通刁仆誣篾她的宗兄!”顧老太太拍案而起,這回無論顧長榮怎麽瞪她,都瞪不住她顛著小腳衝下來掐死春歸的衝動。

  可莫說有興老太太在,郭媽媽一出馬,也不會讓顧老太太得逞。

  春歸也完全不懼宗家二老看過來要吃人似的目光,她甚至還為顧長榮開脫:“宗祖父行事,一貫謹慎,決不會為利益之事便起惡意謀害親族性命,想必宗兄行事之前,亦不敢告知宗祖父,這才……隻能囑令宗祖母的陪房,宗祖父事後得知,也已經不能阻止宗兄的惡行,卻又狠不下心舉告宗兄,才決定隱而不發,尹先生,律法有定,親親得相首匿,如宗祖父這樣的情形,應當免受刑責吧?”

  尹寄餘暗下一“嘿”,好個鬼靈精怪的丫頭,真會給別人挖坑,拈著胡須讚詡道:“顧公若是先不知情,的確可免刑責。”

  於是就看向顧長榮,又拈了幾下胡須。

  顧長榮當然明白春歸給他下了個圈套,可現在的情形,卻由不得他避開這個圈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