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最後一擊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0-04-15 23:22      字數:3343
  鄭秀沒能及時走掉,因為他無法回避這個問題。

  若論他的左膀右臂,事實上就是溫驍和鮑文翰,其餘任何人倒戈他都還有餘地掙紮,隻有這兩個人萬萬不行。

  “有目共睹,鮑都禦當然不會同趙都禦同流合汙。鄭秀隻能站住步伐。

  “好,那麽我便先證鮑都禦的罪行了!蘭庭轉身,笏板舉得筆挺:“皇上,臣有證據,能確鑿都察院左都禦史鮑文翰,實乃先帝時大逆罪人廢燕王黨徒!

  這又如一句石破驚天的揭露。

  大抵滿殿堂的人,唯一不覺意外的就是鄭秀了,但他當然不期待這個心理準備成為現實,當最終的敗局當真迫在眉睫,即便是鄭秀也再不能輕鬆愉快的麵對,他一動不動的看著蘭庭,薄唇緊抿有如刀鋒,不再是那個吊兒郎當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角色,他已經從戲台而下。

  “趙逕勿,我等著你拿出憑證。說話的是鮑文翰,他的語氣與心情同樣沉重,他看著已經跪倒在殿堂上的程敏等人,當然不甘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他這一生幾乎都在拚奪,他親眼目睹了家族的衰亡,父親被押刑場,母親懸梁自盡,兄長死於詔獄,隻有他活著卻也受盡了奚落和折辱。

  他的少年時代,有如置身昏昧的地獄中,那時他的身邊一個人也沒有,隻剩下曾經的未婚妻好容易才送出來的一封安慰他振作的書信,還有供他變賣可供一時花耗的簪釵珠玉,靠著這唯一的支持,他一步步挨過了最為慘淡的歲月,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東山複起的機會,他沒有辦法複仇,他也從沒想過複仇,但他渴望權位,因為他懂得隻有獲得權位,才不至於任人踐踏和宰割,權場中人具備刀俎之能,才可把弱者懦夫當為魚肉。

  今日所得一切,都是他踩著刀尖豁出生死拚奪到手,誰想侵犯,誰將是他鮑文翰的死敵。

  “鮑公內眷,便即鮑公續娶之妻果然姓袁麽?鮑公原配方才姓袁,籍居保陽,鮑公何故讓繼室頂原配之名籍?

  “這也算憑證?鮑文翰冷笑:“是,鮑某承認的確相瞞了內子的名籍,原因無非是內子曾為妾室,將側妾扶正於官員而言畢竟有損風評,所以鮑某才讓內子拜亡妻之父也即鮑某嶽丈為義父,代亡妻行孝嶽家,這嚴格論來甚至不算違觸律法,趙都禦便靠這一點隻能稱為爭議的事體,指控鮑某為廢燕餘孽?!

  “鮑都禦內眷姓氏已經不能察證,不過曾有名號稱婉娩士,典出大儒郝經曾評東漢文姬,‘婉娩淑女,與士並列’之語,鮑夫人自比蔡琰之才,才取了這一名號。婉娩士曾為廢燕王府寵姬,鮑都禦當年若非投誠於廢燕,廢燕如何舍得讓婉娩士予鮑公?蘭庭還以冷笑。

  又隨之轉身,持笏稟告:“皇上,廢燕王待婉娩士與普通姬人不同,自來便不舍讓婉娩士陪宴相見外客,故而當年多少廢燕黨徒雖聞婉娩士美名卻遺憾不能目睹其天人之姿,偶爾廢燕讓婉娩士奏琴樂助興,亦設畫屏隔遮,隻令婉娩士坐於畫屏之後,但其琴技有如仙樂,讓多少風流才子

  聞之已然神往,故燕王府的婉娩士的豔名一度傳偏京華,這並非密隱之事。

  弘複帝眉頭越發蹙緊了。

  固然當年他於慈慶宮中如履薄冰,但竟然也聽聞過他那同父異母的兄弟和婉娩士之間的風流韻事,他甚至還聽說過廢燕的妻弟,因當年與廢燕友如莫逆,所以得幸見過婉娩士的姿容,隻遺憾的是相逢恨晚,竟為了不能與婉娩士廝守鬱鬱而終,氣得廢燕之妻族幾乎沒因此事與廢燕反目成仇!

  後來婉娩士紅顏薄命,因病香消玉殞,有一種傳言是燕王妃因為妒恨害了婉娩士性命,這傳言弘複帝自覺有幾份真實,因為婉娩士病故後,廢燕一度意欲休妻,後來還是在其生母的幹預下不了了之。

  但假設婉娩士根本沒死,是被廢燕悄悄讓予鮑文翰,廢燕連自己的妻弟都不舍割愛卻偏對鮑文翰青眼有加,要說鮑文翰不是廢燕的親信心腹簡直難以置信。

  “婉娩士原為一揚州商賈自幼教養,因其才貌過人才獻給廢燕牟換利益,那商賈雖然早已家破人亡,但當年上獻給廢燕的歌舞伎可並非婉娩士一人,其中一位小飛燕便即婉娩士的‘姐妹’,入燕王府未久,便被廢燕轉贈黨徒,後那黨徒被廢燕誅連,但小飛燕卻並沒被處死,而是沒為宮妓,至今仍然在世,臣察知廢燕曾經舞伎尚有小飛燕即劉氏幸存,與太子殿下已經盤問過劉氏,並給她看了顧夫人畫像,劉氏一眼認出顧夫人便是曾經名動驚華的婉娩士,若鮑公還想抵賴,臣另有佐證。

  蘭庭完全不給鮑文翰狡辯的機會,從懷中取出一張書帖:“此乃顧夫人當日送給內子的邀帖,出自顧夫人親筆手書,而當年燕王府獲抄,廢燕尚且存留不少婉娩士不少親筆寫下的詩文,皇上大可調閱舊檔取證,與顧夫人筆跡比對!

  書帖立即被太子殿下親自呈予弘複帝。

  廢燕因為謀逆事敗,早已身死命消,這起舊案也已然塵封,但抄得的各種書證仍然不曾銷毀,作為修撰國史的憑證,要論來婉娩士的筆書其實與案情本身無關,沒有封存的必要,隻不過聖德太後卻自來喜好詩文,當年也是看見婉娩士的文才甚至書法的確不俗,竟也歎惜這麽一個才女偏偏命運多舛,紅顏薄命。

  弘複帝是孝子,幹脆便將婉娩士的詩作存擋於內廷,比對自然不難。

  “鮑文翰,你可需要朕傳召你那內眷,與劉氏當場對質,可需要朕令調存檔,再作筆跡勘對?弘複帝重重將手裏的書帖拍在禦案上。

  “臣,並不知內子出身……

  “你這意思是廢燕當年有意嫁害於你,處心積慮將自己的寵姬相贈?弘複帝勃然大怒:“那你又該如何解釋廢燕臨死之前都未曾指控你,廢燕這麽多黨徒也無一指控你鮑文翰是他們同謀!

  鮑文翰神色已然灰敗,垂著頭一聲也不敢吭。

  “逕勿,你繼續說!弘複帝扶著額頭,疲憊挫敗之情大顯。

  蘭庭雖然體諒弘複帝再受背叛和打擊的心情,但他當然要乘勝追擊:“鮑公當年如

  此受廢燕看重,必然是為廢燕謀逆的骨幹成員,且我之所以懷疑鮑公,論起因當為在下嶽外祖及舅嶽遇害一案!據我推測,當年鮑公向廢燕獻計,當為利用礦務監管的漏洞暗中截留鐵礦,蓄兵造器謀逆!鮑公當年趁職務之便,原本可讓這一陰謀瞞天過海,怎知在下嶽外祖當年卻忽然提議改進礦務監察,此議若得推行不但會挫敗廢燕陰謀,甚至可能察明廢燕罪證!故而鮑公串通黨徒,反對改革礦監,湊巧晉、朔等地發生地動天災,故而鮑公幹脆諫請先帝讓提議改製的忠臣頂罪,以安民心。

  不過鮑公當年,在地動發生之前,見在下嶽外祖不肯退讓,想必也十分焦灼不安,於是輾轉相托舊時親好之族的子弟,也即潘存古勸言嶽外祖妥協,潘存古雖然答應了鮑公,卻無能勸服同窗好友,又因感念鮑公提攜之恩,不曾吐露是受鮑公之托。

  “潘存古是什麽人?弘複帝追問。

  許晉連忙起身補充:“先帝時,正是因為鮑文翰舉薦,潘存古曾經從廣信同知一職直接升任戶部侍郎,不過臣記得,當李明宇獲罪貶流鐵嶺衛後不久,潘存古亦上請致仕。

  “鮑公行事謹慎,當年勢必提醒廢燕不能暴露他已然投誠,而廢燕罪行敗露,先帝並未徹察便下令處死廢燕,而當年主審廢燕者,乃前東廠總督金亨達,金亨達的侄女金氏,不正是魏國公良妾之一。蘭庭踱步至鄭秀麵前:“當年廢燕未必沒有招供鮑文翰此一黨徒,不過金亨達卻沒有將鮑文翰列為餘孽上報先帝,應當是魏國公授意吧,認為鮑文翰還有利用之處,魏國公在那時,確然就已經野心勃勃。

  鄭秀這回並沒有回應。

  蘭庭繼續道:“鮑文翰既然不曾暴露,他之一眾黨徒紛紛未被牽連,魏國公既然能要脅利誘鮑文翰投誠,輕而易舉就獲得了一條私吞鐵礦造器的鏈條,不過魏國公老謀深算,為了規避風險,方才將這條利益鏈與臨淄王黨共享,思慮的是萬一暴露,便即有臨淄王黨替作為擋盾。但和人分享此一鏈條,務必便將拓寬,否則對魏國公何談利益?

  我在汾陽時,經察王家一樁命案,案情看似商賈門戶的妻妾嫡庶之爭,可凶犯卻為訓練有素的死士,我察覺這件看似普通的命案之後隱藏著更大的陰謀,且十之八九與礦務相幹,從那時起,我就沒有放棄暗察,這當然也會觸動魏國公的警覺。

  所以當我相隨太子殿下往江南監政時,張況岜才會忽然暴露,但線索指向卻是臨淄王,這是魏國公意圖引開我的注意,不再追察,以至懷疑到鮑文翰身上,但魏國公緊跟著又發覺作用不大,因為我已經允同外祖幾位親長往汾陽,力求讓潘存古實話實說,這樣一來鮑文翰的罪行便極大可能暴露。

  三位親長並未至汾陽,便遇劫殺,這當然是出自魏國公的授意!

  蘭庭沒有再多廢唇舌了。

  他眼角餘光,發覺弘複帝的氣色已經飛速變為灰敗,力有不逮得一目了然。

  弘複帝已然相信了他的種種說法,那麽這個時候,著實不宜逼迫太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