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總算找到門路
作者:任家大爺      更新:2020-04-29 12:02      字數:2389
  從他得意的眉宇間,夢依裳感受得到吳騖遠青澀張揚的一麵,這次他沒有隱藏內心的年少輕狂,就如象他這個年齡就功成名就的許多年輕人那樣,渴望自己的成功得到他人的羨慕,渴望自己的能力受到世人的讚許,如有時機炫耀高人一等的榮耀定會當仁不讓。

  一個人隻要成功了,他說什麽都是對的;反之,即使大道理連篇,充其量是誇誇而談,賣弄嘴舌而已。

  她又問幾個問題,然後看了魏艾司一眼,意思我問完了,看你有沒有要問的。

  魏艾司采訪風格同夢依裳大相徑庭,沒有同當事人侃侃問答,隨便問了些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未來的打算,並到辦公室收集些資料。

  也許在魏艾司心裏,對於這篇采訪稿如何寫,已經有了大致的輪廓,隻要往裏麵充實些具體內容即可。

  采訪結束後,吳騖遠盛情招待了夢依裳和魏艾司,除了同學情誼外,還有她的主管領導在,這個麵子當然要給足。

  在回程的路上,魏艾司把這次任務作了分工,由夢依裳主筆,如遇困難,隨時找他磋商。

  回到寢室,夢依裳推開窗戶,好讓室內空氣流動,加速蒸發掉身上還殘留的濃濃酒味。因為晚餐時,吳騖遠同她喝了不少紅酒。

  雖說魏艾司要她今晚睡個懶覺,好好休息,明早再寫。但她是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又是個急性子人,能今晚完成的事絕不拖到明天。

  因為,這篇采訪對她太重要了,這是她到江城經濟時報采寫的第一篇文章,雖不說有一鳴驚人的奢望,但至少要讓領導及同行們看到,她夢依裳不僅是個做事認真之人,而且也是個能做出好成績之人,不能讓江城大學中文係高材生這金字招牌掉價。

  她發狠道,一定要使出平生所學,寫好這篇采訪。

  可酒精還在頭腦裏發酵,思緒奔放漂浮,有些昏眩,無法集中精力將白天采訪的事跡連貫起來。

  看來是喝多了一點,還得休息下。

  推窗遠望,窗外明月高懸,江城沉浸在一片金色的月光之中。對麵道路上車來車往,路邊小吃攤人頭攢動,非常熱鬧。

  幾縷微風吹拂著額前的碎發,她感覺清醒多了,心理嘀咕道:

  “可以了,該動筆寫采訪的時候了。”

  於是,看了看白天采訪筆記,然後凝視思索了會,打開電腦,寫下采訪標題:

  吳騖遠:青春好作伴,築路寫人生

  這標題是她在返程的途中想好的,把青春與築路結合起來,讀者一看,就知道此文寫的是年輕人的築路人生。

  接下來的正文寫道:

  “吳騖遠,江城騖遠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

  寫到這裏,她突然停下筆,覺得有些不妥,從她掌握的信息來看,江城騖遠建築有限公司目前在江城還屬於小企業,在江城建築行業幾乎排不上名次,開篇就凸顯吳騖遠及騖遠公司,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

  因為,這年頭,在人們看來,要在名字前麵弄個好聽的、甚至威風的頭銜太容易了,自己出資注冊一家皮包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任你選。

  夢依裳又想,那能不能從公司取得的成績說起呢。她查閱了下帶回來的資料,每年的生產經營業績隻有兩三千萬元,這樣的業績很難引起人們眼球的注意。

  她又考慮了幾種開頭,都被否定了,不由得有些氣餒。她托著腮膀子,怔怔在盯著電腦,納悶道:

  “吳騖遠是她大學同學,倆人關係又那麽的好,寫之前還信心滿滿,相信憑自己掌握到的資料以及對吳騖遠的了解,要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在創業路上披荊斬刺的創業者形象應是順理成章、十拿九穩的事,可現在自己的邏輯思維就象消失那樣,筆在指尖上轉動卻不知從何處下手?”

  她又看了看采訪筆記,仔細回想她同吳騖遠倆人間的對話,看能不能從中尋找一些有用的靈感。

  然而無論她怎樣琢磨回味,除了吳騖遠說的“我喜歡前途充滿未知,充滿變數,但隻要堅定了信念,確定了目標,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懸崖峭壁,我定會毫不猶豫地往前衝。。。。。。”這句牛皮轟轟的話言猶在耳外,依然尋找不出她想要的靈感。

  突然,她象頓悟似的,看著桌子上的稿紙啞然失笑道:

  “我今天采訪的素材有何用?采訪本上記的全是吳騖遠講的套話大話,且官腔味道十足。這對故事情節的開展和人物刻畫的描寫沒絲毫用處,我要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即平凡質樸又執著較勁的創業者形象,這樣的典型才有血有肉接地氣,才能起到激勵更多年輕人的榜樣作用。

  吳騖遠啊吳騖遠,你那熱血沸騰、信心爆棚的話就像放屁一樣,每個人都可這樣說,放之四海而皆準,對我撰寫材料根本沒有用處。都怪我沒經驗,被你這類豪言壯語所蒙蔽,以為你就是江城腳跺一下大地就要抖三抖的大人物似的,將你的豪言壯語記錄下來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望著窗外圓月已偏西,街道上車輛和行人已稀少,夜色已深。夢依裳隱約感到,再這樣思考下去不會捕捉到更好的思路不說,還會影響明天的正常工作,於是喃喃地說道:

  “今晚美美地睡一覺,說不定明天會有不錯的感覺。”

  她洗漱完後,就上床呼呼大睡。

  待她再次睜開眼鏡,窗外已大亮,要不是從走廊外躥入室內的油煙味嗆醒了她,說不一定她還要酣睡一會。

  她本想骨碌一下翻身起床,趕緊到桌子邊打開電腦,就昨天的采訪內容繼續構思,重新組合,但她立刻改變主意,心想,躺在床上把思路好好梳理一下,磨刀不誤砍柴功。隻要把思路理清了,下筆就會洋洋灑灑,一氣嗬成。

  她想起大學老師在講寫著技巧時說,首先,文章開頭要設置懸念,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也就是說,要給讀者挖一個坑,讓讀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跳。這樣,這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故事的情節要跌宕起伏,就象波浪那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情節太平淡就像白開水,索然無味。所以,一個好的寫作者,就要懂得去挖掘寫作對象背後不同尋常的、能引起讀者共鳴的素材,再通過一定的寫作手法描述給讀者。

  這麽一想,她隱約感到,自己總算找到門路了。

  於是翻身起床,重新坐在電腦旁,把掌握到素材串起來,素材是串起來了,但總感覺到所用文字幹癟無力,缺乏朝氣蓬勃的鮮活力,情節架構上也顯得老氣橫秋,更不用說故事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