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酒過中場
作者:任家大爺      更新:2020-04-21 20:40      字數:2252
  這種女人性格張揚和內斂兼備,情感收放自如,善於觀察他人內心細微變化,又善於體恤他人情感,有股知性之美。雖然不能掌控場麵大局,但能順勢調控場麵氛圍,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甚至是臉上始終浮現的笑容,都是精心有意而為。

  她又偷瞧了瞧這邊的包菊花,覺得她好像一個閱曆豐富但稚氣未脫的小孩子,說話大大咧咧,一根腸子通屁股的那種,有啥說啥,從不顧及他人感受,其表達的觀點既奇特又有趣,常常出人意外,但充滿善意。

  這種女人通常出身殷實家庭,從小到大受盡寵愛,沒有經曆過甚至沒有用心去感受過窮人生活的疾苦,長期優越的環境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也養成對世間現象缺乏深入的思考,或者就懶得思考,隻知道用自己高興不高興來看待和處理人際關係。

  夢依裳很想同她攀談幾句,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話題。

  晚餐非常豐富,客人們吃得很高興。男人們喝得紅光滿麵,女士們的臉頰也是緋紅一片,兩位服務員不時地走到客人身邊,附耳低語:

  “是要白酒或是紅酒?”

  莊厚實倆口子彼此相互看了一眼,倆人眼裏露出滿意的微笑,似乎預計原本困難重重的事因進展順利而感到愉悅。

  酒過中場,喝酒頻率放慢,人們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高,彼此說些自己感興趣的事。隻是喝酒和說話的範圍在縮小。

  莊厚實輕輕把頭偏向郝三運,低聲說道:

  “我那件事還得幫我關照下!”

  郝三運心領神會點頭正色道:

  “是的,你這個負責工作的副總編已多年了,確實該去掉副字的時候了,我會為你說話的。”

  郝三運的聲音可不低,全場的人都聽見了。

  這本是很隱私而需要避諱的事,郝三運提高音量讓全場人都聽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江城市副市長,的確有能耐幫莊厚實解決由副總編提升為總編的問題,但他是想要讓全場人都知道他有能耐,也就是說,要讓全場的人都崇拜他的權威,這是官癮在作祟。

  既然話題沒有好隱瞞的,常殷詩就在郝三運麵前為老公鳴不平:

  “我們家老莊是個實在人,老實人,整天隻知道埋頭幹實事,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融通下,這麽多年還是個主持工作的副職,現在不是說,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嗎,郝市長,你作為市領導,可得為我家老莊說句公道話。”

  郝三運點頭說道:

  “你家老莊是該考慮的時候了。”

  有領導的承諾,莊厚實今晚宴請的目的達到了,高興之下就頻繁敬酒。

  夢依裳覺得該自己發言的時候了,按照在來的路途上魏艾司給她出的主意,要抓住眾人感興趣的話題,契合時機地發表一些讓人高看的見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展現出個人才華,為麵試成績加分。

  可她環視一圈,見對麵男人邊吃邊聊,有說有笑,都是一些閑聊的話題。

  又看了下身邊倆個老女人,相對寂靜,好像找不到什麽話題。

  她的目光落在常殷詩身上。

  見她好象有心事,順手將脖子上掛著的鏈條往外一拉,隱藏在胸前深處的鏈條上有一尊佛象輕輕地落在手心。

  這佛象吸引住夢依裳的眼眸。因為,她的一位大學男同學胸前掛著一尊相同的佛象,很想對宋主任說,她的一位大學同學胸前也掛著一尊相同的佛象。借此無話找話說,避免閑著尷尬。

  但見常殷詩深情地撫摸著佛象,似乎看見佛象就有許多話要說似的。夢依裳不敢打擾。於是把頭轉身包菊花。

  包菊花以為夢依裳有話要說,其實夢依裳沒話說。但包菊花已經把頭側過來了,夢依裳

  隻得敷衍應付下,說道:

  “包菊花姐好漂亮喲!”

  似乎平時很少聽見有人如此讚美自己,包菊花就象找到知心人那樣,把手輕輕搭在夢依

  裳肩頭上,顯示兩人很親熱的樣子,壓低聲音,好像要說些很秘密而又讓夢依裳感興趣的事,結果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人人都可以聽的那種。

  見夢依裳反響不夠積極,於是改口問道:

  “小夢是哪兒人啊?”

  “南江縣一個小鎮上的,”夢依裳又補充一句,“離江城幾百公裏的一個偏遠小鎮。”

  “我家老甄也是來自離江城很遠的一個小鎮,我還經常陪他回老家呢。”包菊花頓了頓,然後同情地說,“你獨自一個人到江城,特別是一個女孩到外打拚很不容易啊!”

  這話被她對麵的老公聽到了,接過話題說道:

  “有什麽不容易的啊,你看看我,也是從偏遠的小鎮上走出來的,現在不是也過得很好嗎?”

  他老婆馬上反駁道:

  “那是你喲,你沒想下,在你那個年代,大學畢業國家包分配;那像現在,想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都要考,比萬馬過獨木橋還難,條件優越的國企央企,沒有過硬的人際關係,想都別想。現在很多學生畢業就失業。”

  她的話得到郝三運的讚同:

  “包菊花說得對,由於大學擴招,有些學生特別是農村來的,由於各種原因,就業渠道是狹窄了些,現在許多農村地方,流行一股讀書無用論,很多小孩都棄讀,到外麵打工去了,這是個值得警惕的事。”

  莊厚實簡單分析了下原因:

  “鄉鎮教學基礎設差,師資力量又單薄,想考取一所好的學校是很難的事,再加上農村家庭收入微薄,供一孩子讀書不容易,有些人就認為,與其讀書出來找不到工作,不如趁早出去打工掙錢來得實惠。”

  夢依裳覺得說話的時機來了,乘機接過莊厚實的話題說道:

  “莊總編說得對,在農村的確有少部份孩子過早走出學校,走入社會打工謀生或自謀出路的現象,我雖然沒有生活在農村,但我在我們小鎮上讀書的時候,同許多農村孩子有過多的接觸,對他們為何選擇外出打工這條路有深深的同感。其實,絕大多數農村的孩子都想讀書,都知道讀書是最有前途、最能改變自身命運的有效途徑。但為什麽又造成讀書無用在農村部分地區蔓延甚至有擴大的勢頭呢?我認為有兩個方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