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百川灌河,一望無際
作者:空穀夢蝶      更新:2020-06-14 02:12      字數:2425
  言及神州,不得不談到薑水。

  一條水係,貫穿神州九域。

  共分五條脈絡。

  第一條自東北雲域海口經燕域收攏沿途三川七湖流入荒域。

  第二條自東方羽域碣石經新域流入荒域。

  第三條自東南窮域臨瀧經新域流入荒域。

  第四條自南方海域虛鮫林經新域流入荒域。

  以上三條主幹長度均已超出萬裏,經了半壁神州,聚合了一州之地四成的水係。

  第五條自西南詔域六聖台經夷域流入荒域,其中更是引走雪月泉的一支。

  這五條脈絡取沿海五域海水倒灌而入,總經九域,落入荒域,全長兩萬餘裏,支流成千上萬。由於合成一脈之前的縱橫網落,加上因為其他八域水土流失的緣故,五脈分別呈淡青,海藍,絳紅,暗玄,銀白五種顏色,在各種支流交錯下,最終匯聚成鵝黃色,在某些夜空清澈的時令夜晚,能見薑水淡淡放光。

  合流之處正在漠邑,也在薑離璿與後靈柩的眼前。

  漠邑行程已然過半,時二人處已偏西。亂網似的暗河,明水錯落在沙漠之中,稍有不慎便是深陷泥沙而不知。這幾日,薑離璿一邊教後靈柩築基,一邊尋著地圖結合水風之氣的導向西行。

  不知該說運氣好還是不好,薑水合流之處向來是百變多端的,原因包括不限於海水的潮汛,天氣的旱雨,以及地氣的流動,總是讓許多有誌於此的仁人誌士尋而不得。

  但偏偏給他們遇到了。

  百川灌河,一望無際,五顏六色,一片平和,岸上些許綠植盤在黃沙裏,高大的刺球直立參天。

  “此地靈氣還算上佳,我們可在此盤桓幾日。”薑離璿攤開手心似是感受著什麽。“具體時間幾日,但看伊何時破入築基。”

  “啊,哦。”先是下意識反應了一下,近乎麻木地後靈柩隨即回應道。

  自分別商隊之後,薑離璿的速度便快了許多,一路上也不是沒再遇到過人。有一次是遷徙的流民,雙方在一處荒廢的驛站外分開休息,並未交涉。

  回憶自上路開始便不曾停歇,後靈柩隻是感歎世事變易之迅,曾幾何時,她還是個尚需要乞食,不知世故的孩子,如今卻也感覺自己有了幾分屬於大人的心思以及擔當。她停了下來,自覓一地,結出明燈印。

  經過這些時日的逼迫壓榨,後靈柩總算大致上講明燈印契的印法給完成了,一共五個動作,確保沒有失誤的結成需要三息。

  目前的作用,大概是是能讓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些吧,也能加速一些煉氣的速度。至於其他的好處後靈柩隻是模模糊糊的有所察覺,並不清楚其實質。

  一旁的薑離璿將後靈柩所做的一切收入眼中,不置一言。他的目光卻是瞥向了鵝黃的薑水水心,心中出現幾分疑惑。

  按照以往,若是心有所惑,拔劍證疑便是。如今久違的困惑感回來了,但薑離璿心知此刻自身再難用劍了。

  與此同時他分心二用,一邊想著,一邊說道。

  “築基吾所知的有兩種方式,一種金液還丹,是借助先天靈根修行,一種玉液還丹,是通過後天靈藥修行。”說道這裏,薑離璿用手指糾纏起自身垂下的鬢發,似有困擾。“但吾隻傳金液還丹的修行方式,若伊的資質不夠,便是事盡功毫,反之,便是水到渠成。”

  他背對著女孩望著薑水輕描淡寫,手指在虛空中刻畫。若某人在這裏,臉色一定會很精彩,因為薑離璿在刻寫《玉皇經》中的三成玉文。

  一種帝經必然是一種文字最神秘最極致的表現,介乎於可言與不可言之間,往往具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薑離璿此舉的本意是想加速凝聚此地天地靈氣的,當然他本來想刻寫的是四個字——玉皇敕命。

  但事到臨頭才發現,奇門之術火候不夠,勾勒不出那種道韻,畢竟這種事他以前也從未嚐試過。薑離璿如今隻能換個累一點的方法,一邊刻寫,繼續開口道。

  “此法源自仙華派,寓意修成之時,頂上生花,步入仙途。要求苛刻,修煉者必須處在靈氣充沛的環境之中,功成的速度與修煉者的天資相關,很大。最後一步,可能還需要外力相助,不局限於人,可以是天地奇觀,又或者七情六欲。”

  放下負重的隕鐵,將腳下半鬆軟的沙土陷出一個小坑,薑離璿跳了上去,半蹲下來,向著薑水對岸望去。

  無煙無霧,目力窮盡之處不過一絲細邊。

  “運轉太虛經,奪靈氣,淬中脈,嗯,”一聲沉咦。

  薑離璿隨即聲音更顯清澈,似經一番醒神:“守中,精一,凝神,中脈九天,一天四重,伊衝破第九天,吾便助伊一臂之力,入築基之境。”

  後靈柩運轉太虛經,天地四周的靈氣都湧向她周身,薑離璿見此景,一片默然,取出竹笛,閉目徑自吹奏起來。

  笛聲漸起漸遠,渲四野氛圍,染水天之色。

  婉轉之間,數條光鏈自天空豎直垂落,盤旋薑離璿周身,自他自身之處,向外延伸,有鎖鏈縱橫,若隱若現,雖不如周身數條明晰,卻是連綿不絕。

  笛聲清聖悠揚,慢慢傳散開來,周身鎖鏈如遭衝擊,一片模糊,複又清晰。每一根鎖鏈上均傳來一陣陣梵音佛唱,似是有千萬生靈誦經之聲,讓人聞而不禁為之度化。

  兩者衝擊於無聲無息之間,隕鐵所立似有白蓮含苞,盛開繁落;光鏈縱橫之間,見菩提朵朵,橫布虛空。

  後靈柩隻覺身處夢幻,半夢半醒,但這次冥思比她先前數次入定效果很好。

  不知心覺,但她已經開始用心覺構建觀想之境。

  我心如丹,天垂一線。

  按照後靈柩自己對太虛經的理解就是釣魚,持線垂釣者為我,為神識,而這湖泊為天地,釣的遊魚自然是散亂的靈氣。隻是這魚線,卻是要自己造出來。

  這過程中有好幾次因為意識不夠凝聚,魚線崩散,便是偶爾成就一兩次,也時釣上幾尾之後便步了前塵。

  天垂一線,天垂一線,後靈柩念叨著,發出了聲音。

  等等,好像不止我一個人的聲音,還有人在說話?

  仔細聽去,但聞。

  “佛日光普照,分別法界義,亦知過去事,三佛般泥洹。”

  還不止一個。

  “若輪轉王出於世時,當知便有七寶出世。雲何為七?”

  “歡樂奉行,無常及苦。”

  不知何由,後靈柩覺得這些唱音很是煩擾,不由出心聲道:“好煩,都給我閉嘴。”

  因為遲遲不得造就合用的魚線,又被人在旁吵鬧,後靈柩在觀想之境中不由開口,遮住了誦經聲。

  讓我把魚線造出來,隨你們廢話。

  於是誦經聲隨之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