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三秘之術,因果之償
作者:空穀夢蝶      更新:2020-06-14 02:12      字數:2437
  石塔之中,後靈柩一臉糾結地撫摸著那些件衣物,雖然知道受禮過重,但想到要將這些退回總是很猶豫。

  隨後她搖了搖頭,猶豫不決是最要不得的:一旦修行,便是追求真實的自我,並加以控製。

  想起這句話,後靈柩,閉上眼,放下心,深吸口氣,終是做出了決定。至此,她摸出綁在小腿上的月缺。鏽跡斑斑已然去半,已是她自己獨立保養打磨的結果。

  隨即一個甩身把爬到身上的沙蠍甩到牆上,從包裹裏取出符籙貼上,蹦蹦跳跳的走出塔去。

  迎麵是她熟悉的哥哥,帶著鬥笠,隔著麵具,都能看見他的眼睛清澈見底,不似常人,聞得清音入耳:“伊的心境似有進步?”

  未等後靈柩回答,薑離璿自顧自地繼續說著:“不必一味苛求心境的完美無缺,過猶不及,隨性即可,當然,各人個行。”

  後靈柩似懂非懂,隻是點了點頭,手上抱著一個包袱,不知所措。薑離璿似是看出她有什麽猶豫之處,便道:“伊若有什麽想做地就盡管去吧,不必在意吾。”

  看著後靈柩自身邊飛速奔過,薑離璿卻是隨意坐到一塊大石上閉目假寐,心裏卻是在核算之前的事情。

  一尋金禪,共有三事,除了問疾之外,一者事關惡龍,一者涉及印法。除卻無可奈何的寒疾之外,前者薑離璿雖然打定主意不去管它,但還是留了一個心思,他對惡龍一事有所懷疑。關於金禪與惡龍之間的關係,以及白羽倦塵客之間的。

  匆匆一眼,不及久視,但薑離璿依舊發現金禪所處的心覺與惡龍的靈界有相似之處,然而更進一步的猜測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是無意義的。

  在這裏,修士需要的並非什麽實證,而是心證。不然無意義的懷疑很長久的折磨道心,雖不致入魔但也會使得道途艱難。

  終有水落石出之日,到時再做分說。

  至於印法,則是與金禪同遊所修習。猶記得其昔日所言,印法,於之而言是三密之術,本誓之外顯:始於意動,連接三身;發於口動,傳遍法界;成於身動,三密加持。

  這裏已經依稀能見些許金禪的道途影子,與主流已有一定的差別,但在心神所視,不過是盲人摸象,修士觀道——各有視限罷了,因此可以做一定參考。

  隻是金禪所修的道途對後來者似乎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即便無此影響,薑離璿也不會去修金禪的道。

  觀道既有所得,何必行其他路,證道便是。

  不過並不妨礙薑離璿與之參考對照所學,在這個過程中薑離璿是占了一定的便宜。隻是因果相償,致使薑離璿在當年最後的交手中吃了大虧。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低語道:“因果之償,至今難忘。”

  身處瀛洲的老佛如有所感,破口大罵道:“我呸,虧死佛爺了。你小子少得了便宜還賣乖。”

  是以薑離璿一會金禪,也是想確認傳授後靈柩印法會不會對她有所影響。

  原本也考慮過其他,最先想到的是劍法,但這就相當於金禪傳人印法一樣,連傳者都不能確認這過程中生的影響。因為一人所修之道並不會由其之意誌轉移,尤其大多數道途行至最後,以道心代塵心,意誌也會為道所化。從某種意義上,修士的大多數意誌對於其所修之道是無意義的。

  因此,證道的過程是修士與道的切磋琢磨的過程,行走於懸崖尺道之上,一個不慎失足便是萬丈深淵,最常見的便是日孽。

  總而言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劍道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影響深遠,無法讓他忽視,因而薑離璿慮及劍道,慎之又慎。

  隨後想到的是技擊,炎師中自有教習。隻是此道登堂入室的不多,因而能指望的人更少。薑離璿能想到的隻有一人,火兒——洪紇火兒,其實應該還有兩人的。但是根據最後模糊的意識,薑離璿對於鹹魚生還已經不抱希望,另一人嘛,找到自然不必多想了。

  至於自己教後靈柩技擊,薑離璿則是根本沒有考慮過。技擊是武道之技,歸根結底是針對個人身形肉體從而開發的技巧,具有極強的個人色彩。這一點上,就注定了薑離璿不可能是後靈柩武道上的老師。

  隨後考慮的便是音律,等同奇門,難有進身之階。而且現在後靈柩的基礎,還不足以學習音律,想到這裏,薑離璿輕笑搖頭,正愁找不到適宜的內容加課呢。

  至於奇門,一開始就把它排外了。

  依然記得,謝聰說過,你如果想成就一個人,可以教他奇門,如果想毀滅一個人,請一定教他奇門。

  奇門,太複雜了,最基礎的便是算計,要求調動心神維持時時刻刻的算計過程與量,更不用說其他複雜。

  雖說奇門初成,便能匯聚一百零八神通,但終究——

  好像可以試試。

  但也不是現在,如果說,《玉皇樓》是薑離璿觀《玉皇經》所創,《無劫空禪》領會自《無量劫》,那《奇門》則是觀天地銘所得。

  昔日,陽州大旱,河水退去,現一斷碑,薑離璿以心神補全碑圖,便是天地銘。彼時感悟,如果說得意忘形是形容,那麽薑離璿便是得《奇門》忘天地銘。

  對於天地銘的感覺,他覺得不輸於《玉皇經》,甚至有所超出,畢竟《玉皇樓》最初得來幾乎廢卷,倒是《奇門》常有奏效。

  但薑離璿考慮到最後,當下能教後靈柩的隻有印法。不過他不打算教她金禪的印法,而是結合自身感悟,創出印法,以供時需。

  最初設想的是九印,如今有七印,已成三密,有一印,初有所感,第九印,始有意動。

  當然,讓薑離璿有所懷疑的是,薑離璿結合自身感悟與金禪所授創出的九印與惡龍的九靈界有相似之處。尤其當薑離璿生了此心,之前停滯的一印頓有所感。

  也許是惡龍基於人心認知生出的靈界本就與金禪之道有相似之處。隻是這相似一生,惡龍與金禪的聯係,便於薑離璿心中生根。

  加上前日施展輪轉印,寶傘印,吉祥印,白螺印,對於龍角之力奏效甚深,這些因素結合到一起使得薑離璿一會金禪。

  如今,人也見了,想也想了,印法,自當傳下,不必猶豫。

  當麵臨選擇時,沒有選擇是最糟糕的選擇。

  而且世人修道多是依前人腳步前行,這過程中結合自身再生體會,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該考慮的得考慮,該做的也得做,接下來,便是等後靈柩回來了。

  ……

  路上歸來的後靈柩心神有些恍惚,她是去還東西的吧,沒錯吧,怎麽說著說著,說到最後,還是留下了兩件呢,奇怪啊。

  一邊走著一邊想著,突然打了好幾個噴嚏:“啊欠,啊——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