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昔人黃鶴(四)
作者:羊行屮      更新:2020-06-13 18:54      字數:4042
  以下是導遊講述——

  “安史之亂”不僅香消玉殞了風華絕代的楊貴妃,也灰飛煙滅了詞賦滿江的大唐盛世。曾經萬國朝聖的盛唐,如同日暮殘年的垂垂老者,咳嗽著躺於病榻,呆呆地環顧著充斥腐臭老人味的茅屋。呆滯目光間或一輪神采,緬懷著很多年前,曾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雄姿英發少年郎。

  然而,即便是垂死國度,也會有回光返照的短暫輝煌。宦官當權的晚唐,唐宣宗勵精圖治,國力逐漸恢複,雖不及“開元盛世”,卻也實現了“大中之治”。

  幾經戰火洗禮的武漢,本就是富庶之地,又是江南重要的碼頭重鎮,也由此應勢而興。如同田野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茁壯頑強地恢複著城市特有的生命力,竟有了幾分盛唐時期的繁華模樣。

  苦了幾十年的百姓,頭腦活絡者做起生意,手腳勤快者耕田務農,日子日益紅火。貨幣流通更是帶動了各行各業飛速發展,酒肆、賭坊、青樓應運而生。

  兜裏有了閑錢的人們,閑暇之餘,喝酒賭錢,流連忘返於青樓。為了幾分虛榮的麵子,又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銀兩,盡數拋擲於一夜風流的溫柔鄉。

  武漢最有名的青樓,當屬“慧雅居”。此中女子,多為戰亂家破流落南方、或被人販子買來的北方妙齡少女,個頂個的能歌善舞、體態曼妙,再加之北方特有的豪放熱情、酒量甚豪,使得習慣於南方女子的客人們,深深迷戀於別樣風情,一時間趨之若鶩,慧雅居的賓客如過江之鯽。就連門檻,每隔半個月就要換副新的。

  眾多紈絝子弟,商賈旅客,為博得美人床榻春宵,更是敗破千金家產,也在所不惜。

  這一日,兩個身材高大、相貌俊朗的年輕人,風塵仆仆地來到武漢城。南方鮮有如此身材之人,百姓們投以異樣目光,議論紛紛。

  兩人似乎習慣了此等目光,渾然無視地有說有笑,溜達了幾條街,駐足於“慧雅居”,久久不離。

  百姓們啞然失笑,原來是慕名而來的花花,公子。良善者暗自歎息:“又多了傾家蕩產的兩個浪蕩公子哥,可惜了這兩幅好皮囊。”

  誰料,兩人任憑女子們風情萬種地勾引,卻像入定老僧不為所動,轉身進了隔壁酒肆,點上牛肉熏雞,幾碟下酒小菜,細品慢酌,輕聲淺談。

  兩人聊天所用語言甚是奇特,既不像唐朝官話,也不似北部方言,還經常冒出幾個根本聽不懂的詞兒。

  鄰桌酒客斷斷續續聽到什麽“六年”、“在這裏麽”、“沒找到”的零星言語,更覺黃衫、圓臉兩個少年神秘莫測。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世態度,權當什麽都沒聽見,不過一個個耳朵卻豎得老高。

  兩個少年酒量甚是驚人,才一個時辰,就飲罷四壇老酒。黃衫少年飲酒吃肉,神態輕鬆,反倒是圓臉少年,總是心不在焉,時不時瞄著“慧雅居”。每當有姑娘從中走出,圓臉少年端酒碗的手總是一抖,灑出些許酒水,幾欲起身。待看清姑娘相貌,又失望地繼續喝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桌上擺著七八個空酒壇,兩人都有了少許醉意。

  “能找到就找到,找不到就別找了。”黃衫少年夾塊牛肉慢慢嚼著,“還是找那東西要緊。”

  “我沒有算錯,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就在這裏。”圓臉少年眼睛通紅,也不知是酒氣醉了眼,還是喝到傷心處落了淚,“我欠她的,我要還她。”

  “還?怎麽還?一輩子麽?”黃衫少年麵色閃過一絲怒氣,“我們費這麽大的勁兒,不是為了讓你來談戀愛的。”

  “可是……你知道的……我……”圓臉少年話音未落,門口飄來一抹淡淡幽香,四個妙齡少女有說有笑走進酒肆。

  “小二,黃瓜炒雞蛋,辣椒炒牛肉,再來兩壇上等好酒。”女子們操著北方口音,大大咧咧入席坐定,連珠炮般點出一桌好酒好菜。

  唐朝民風甚豪,本對男女之事就不忌諱,雖說這幾位是慧雅居新來的青樓女子,卻沒人覺得有何不妥。更何況哪有“開門拒客”的說法?

  “咣當!”酒碗落地,摔個粉碎。眾人聞聲望去,圓臉男子神色惶然,臉漲得通紅,癡癡愣愣地盯著其中一位女子。

  那個女孩雙十年華,烏黑油亮長發柔順可人,眉眼細長,精亮雙眸透著一絲與年齡不符的哀傷。直挺的鼻子如玉筍般晶瑩剔透,肉嘟嘟小嘴襯著尖尖下巴,嬌弱玲瓏的身材凹凸有致,著實是難得一見的美人胚子。

  眾食客哪見過此等美貌的女子?色眯眯地睃著女孩,半張著嘴,涎水順著嘴角流淌。各自心裏打定主意,這幾個月多攢些銀兩,說什麽也要做女孩的入幕之賓。

  “真的是她?”黃衫少年南南低語,緩慢地摸著鼻子,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態。

  圓臉少年如同傻子一般,嘴唇哆嗦著,雙目含淚,僵硬地挪動雙腿,踩著滿地的碎碗渣子“咯吱”作響,絲毫不覺疼痛地走向那個女孩。

  其餘三個女子司空見慣,抿嘴偷笑,竊竊私語著“今晚又有恩客了”,眉目含春地向圓臉少年拋著媚眼。

  黃衫少年緊鎖眉頭,幾次要阻止,最終歎了口氣,自顧自地飲酒。

  “小九,你是……你是小九。”圓臉少年啞著嗓子,兩行苦淚順著腮幫滑落,單手入懷摸索著什麽東西。

  那個女孩略略吃驚,這才抬頭細細打量圓臉男子:“你怎知我叫小九。”

  誰料,圓臉少年接下來的舉動,更讓眾人大吃一驚——少年從懷中掏出兩錠赤澄澄的金元寶,雙手捧到小九麵前:“我……我養你,跟我走吧。”

  小九“啊”了一聲,卻沒怎麽看那金元寶,反倒是盯著圓臉男子,眼神流露出異常警惕地疑惑。

  “我們家小九可是慧雅居新來的當紅花旦呢。那麽多公子哥兒排著隊等小九恩寵,兩枚金元寶就想養她?你養得起麽?”瘦臉大眼的女子不屑地撇撇嘴,世故地盤算著圓臉少年全身的穿著能值幾兩銀子,滿臉嫌棄地譏諷,“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下輩子吧。掌櫃的,還不把這人轟走?壞了我們的酒興,你賠得起麽?”

  “我養你,我能養得起你。”圓臉少年近乎偏執地把金元寶塞進小九手裏,“我找了你那麽久,這一次,再也不會離開你了!讓我好好照顧你!”

  “公子,您看,我們還要做生意。您要想得美人垂青,該去慧雅居,在這裏不太合適。”掌櫃陪著笑臉,點頭哈腰地勸著圓臉少年。

  “滾!”圓臉少年低聲怒吼,目光卻始終不離小九,“別惹我,這裏沒你什麽事兒。”

  “敬酒不吃吃罰酒?”幾個店小二擼著袖子,操著板凳麵杖,圍了過來,“找死也不看看地方!”

  “小九,是我啊!你再看看,你不認識我了麽?”圓臉少年渾然不覺危險將至,哽咽著苦苦哀求。

  不知為什麽,這個莽撞的圓臉少年,卻讓小九死灰般的心,蕩起了一圈溫柔漣漪,竟有些“砰砰”亂跳。

  小九本是北方鄉村女子,家境貧寒,十八那年,輕信鄰村有錢男子花言巧語,私許終身。哪想到男子已有家室,隻是貪圖小九美色,妻子甚是凶悍,別說納小九為妾了,壓根兒都不敢張揚此事。

  小九年齡雖小,卻不甘心這麽不明不白沒個名分,數次以死相脅。男子架不住小九剛烈,又恐家中悍妻滋事,隻得帶著錢財與小九私奔。

  可是男子的家業是父母打拚而得,自己啥也不會。沒出半年,生意沒做成,錢財花個幹淨,又過不了苦日子,拋下小九,偷偷溜回家鄉,自此斷了聯係。

  憧憬期許著愛情生活的小九,哪能經得住這種打擊?況且私奔時還偷偷帶走了父親的積蓄,更沒臉回家?得知同村幾個姐妹在武漢慧雅居入了青樓,雖然髒了身子,卻能賺很多錢。

  也是帶著自暴自棄的念頭,小九尋到姐妹,就此風塵浪蕩。隻盼能多賺些錢財,風風光光回家,還上父親積蓄,再蓋一棟大房子,讓二老安度晚年。

  古往今來,多少癡情女子,錯遇負心男子,就此墮落放縱。以酒麻醉滿心傷痕,以不同的男人,報複那個錯愛一生的男子!

  最終,傷害的,卻隻是自己。

  其實,這又,何苦?

  青樓薄幸,哪有什麽真情?小九夜夜歡歌縱酒,床榻睡著不同的男人,更是深覺“人間不值得”。唯有夜深人靜時,壓抑不住的心痛,化作不眠悔恨淚。

  可是,今天,突然出現的圓臉少年,似乎認識她很久很久,一語猜中她的姓名。雖然舉止冒失魯莽,可是眼神蘊含的愛意,卻不是青樓恩客那般虛情假意。

  “砰!”

  小九正意亂神迷,店小二手中棍子,已經重重砸到圓臉少年腦袋。

  一股鮮血滲過頭發,緩緩流淌。圓臉少年卻似感覺不到疼痛,依然呆呆木木的癡望小九。

  “啊!公子,你……”

  小九心中疼痛,這一幕似乎很熟悉,仿佛想起什麽,卻隻是在腦子裏忽閃而過,消失的無影無蹤。

  “你欠她的,已經開始還了。”黃衫少年搖搖晃晃起身,眾人也沒見他有什麽動作,幾個店小二斷線風箏般倒飛而起,重重摔落,齜牙咧嘴地哀嚎。

  “掌櫃,這家酒肆,我買下了。”黃衫少年揚揚眉毛,從衣袖中拿出一枚寒光閃閃,雞蛋大小的赤紅色珍珠。

  眾食客倒吸一口涼氣,就連這幾個見慣金銀財寶的青樓女子,也大驚失色。

  這枚夜明珠通體透紅、流光瑩瑩,珠內肉眼可見縷縷血絲,乃是產自於南海的“鮫人血珠”,屬可遇不可求的罕世極品。別說買下酒肆了,就算買下半座武漢城,也綽綽有餘。

  掌櫃走南闖北,閱曆無數,當然知道這顆夜明珠的珍貴,嘴巴張得恨不得把珠子生吞:“公子,此話……此話當真?”

  “你要懷疑,我立刻反悔。”黃衫少年摸摸鼻子,隨手把血珠丟給掌櫃,“半個時辰,收拾東西。珠子,你的;酒肆,我的。”

  “公子,奴家是慧雅居的……”瘦臉大眼女子扭腰搖臀湊上前,正要自我介紹,黃衫少年板著臉冷笑一聲,神色中竟有種不可觸犯的殺氣。

  瘦臉大眼女子如墜冰窟,狠狠打了個哆嗦,再不敢言語。

  “兄弟,我先走了。既然宿命如此,我也不勸你了。”黃衫少年伸個懶腰,揮揮手算是作別,離了酒肆揚長而去,“你欠她六年,那就還她六年。屆時,我再回來。

  唉……你啊……答應我,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不要忘記當初的承諾,好好待她。”

  “我不會忘記。”圓臉少年眼神迷離,水霧蒙蒙的雙眸映著小九清麗哀傷的倩影,“千年,一戀。我會,珍惜。”

  他的世界,再無別人,隻有她。

  然而,縱是宿命輪回,縱是尋覓幾世,縱是一戀千年……又怎會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歎,一生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