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香爐紫煙(一)
作者:羊行屮      更新:2020-06-13 18:54      字數:3413
  .,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這個人啊,往往就是鹹吃蘿卜淡操心。”我揉著酸脹的眼睛,憤憤地合上筆記本電腦,使勁嘬了口煙,鼻子裏噴出兩股火辣的煙柱,打著哈欠長歎一聲。

  “寫完了?”月餅轉動方向盤,踩著油門超過故意擋了我們好幾裏地的一輛卡宴,把一連串心有不甘的喇叭聲遠遠甩在身後。

  “嗯,可算是把‘人麵桃花’寫出來了,”我往沙發上一躺,活脫脫一副晚清大煙鬼形象,黑著眼圈半仰頭,瞅著煙霧從亂蓬蓬的頭發裏悠悠然飄出,“月公公,咱們算不算沒事找事兒?”

  “南少俠高見。”月餅瞥眼導航,活動著肩膀,“還有四百多公裏就到了。”

  “我把你從古墓裏撈了出來,完成兄弟情義的責任。搞定陶氏父子,對陶華也算是有個交代,”想到陶華無辜慘死,我心裏很不得勁兒,放緩語速,“天下太平,一切如常,咱還去廬山幹嘛?那個人偷走筆記本,他愛幹嘛幹嘛,還能玩出花來?這不是吃飽了撐得麽!”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啊。”月餅不用回頭,我都能想到他揚揚眉毛、漫不經心的模樣,“要不咱這就折回去?尋個地兒好吃好喝,往後餘生,以夢為馬,遛鳥養狗?”

  牢騷歸牢騷,現實是現實……我悶半天沒詞兒了,打開QQ把“人麵桃花”的章節發到編輯郵箱,點開微信翻著壓根兒沒有印象的唐詩宋詞手抄本照片。

  “這本唐詩宋詞,會不會是有人刻意模仿我的筆跡,讓咱們尋找某種東西,從中漁翁得利?”

  “那又怎麽解釋,本子出現在我進入北齊古墓之前?”月餅灌了口紅牛提神,聲調提高了些許,“區區南曉樓、月無華,值得用上千年的時間布局麽?除非……”

  “是那個時間軸的我們?”

  “電影沒有演到結局,誰能準確地推測出結尾?能掐會算麽?往好處想,這事兒起碼能讓南少俠,哦……羊老師有更多的素材寫書,也算是為中國文化事業出大力了。”

  我瞪著房車裏程表幾萬公裏的數字,嘟囔了一句:“文化事業不敢說,給中國交通倒是實打實做貢獻了。”

  “這句話靠譜,百公裏二十多個油,也就是我有錢任性撐得住。”月餅側頭望著窗外,“這幾年繞著中國三四圈有了。”

  夜色漆黑如墨,高速公路兩側,迎著春風婆娑擺動的樹木,如同兩排搖搖晃晃的僵屍,隨時都會衝破護欄,嘶吼著湧上高速公路。

  東方,一絲金紅,沿著地平線向夜空緩緩蔓延,仿佛剛燃起的篝火,雖然微弱,卻擁有驅散黑暗和寒冷的力量,為獨行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天,快亮了……

  忽而,淡淡的薄霧毫無征兆地飄起,絲絲縷縷地纏繞著前行道路,模糊了即將到來的光明。

  我們,注定要在黑夜踟躕前行,探尋迷霧重重的真相。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默念著手抄本裏的第一首唐詩,腦瓜子生疼。

  先是《題都護南莊》,接著《望廬山瀑布》,真鬧幺蛾子。

  廬山,到底藏了什麽秘密?

  廬山位於江西九江廬山市。從陝西到江西,感覺是從中國西北到東南,好遠的路程,其實兩省中間就隔了個湖北,一千多公裏。

  我忙活著擦洗了車裏的血跡、泥水,就開始寫“人麵桃花”這段經曆。月餅的身體素質真是沒得說,解了寒蠱,一碗方便麵臥蛋,立馬生龍活虎,直奔駕駛室。

  早晨九點多鍾,房車駛進廬山風景區的停車場。我們沒急著做事,本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填飽肚子哪有心情想三想四”的人生原則,下車買了一堆吃食(居然有二鍋頭),往肚子裏胡亂塞著祭五髒廟,定了鬧鍾倒頭就睡。

  一覺醒來已是傍晚,遊客大多回了。寥寥幾個自駕遊的男女,盤腿坐在車外有說有笑,看架勢準備住在車裏。

  月餅在車裏收拾背包,我下車活動腿腳,和一位溜達過來詢問房車多少錢的老哥互相遞了煙,東拉西扯婉拒著老哥想上車參觀的無禮要求。

  老哥悻悻而歸,我深深吸了口透著植物清香的濕潤空氣,極遠處傳來“轟轟”的水擊岩石聲,正是我們要去的目的地——三疊泉瀑布,也就是廬山瀑布。

  廬山雖說地處東南,卻有著“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氣候特征。此時已是初春四月,夜間依然寒意料峭,感覺比陝西還冷。

  “月餅,為什麽咱們總是二半夜探險?”我灌了口二鍋頭取暖,望著連綿起伏的群山,黑壓壓連著天際看不到邊,苦著臉歎了口氣,“挑個陽光明媚的白天不行麽?”

  “這個問題,”月餅緊了緊背包,很有氣勢地揮揮手,“我也想了好幾年。”

  “有答案沒?”我快跑幾步跟上,把二鍋頭遞給月餅。

  月餅仰脖灌了一口:“哪部懸疑探險小說發生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你妹!”我“哈哈”樂著,捶了他一拳,“敢情這還是劇情需要了?”

  三疊泉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大盤石,形成三疊,堪稱“廬山第一奇觀”。自古即是文人墨客題詩留詞,流連忘返之地。

  我實在想不通,這一兩千年及至今日,去過廬山瀑布的人怕不有幾個億,難道就沒有什麽發現?

  更何況廬山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起,美、英、法、俄等二十多個國家建造了別墅群,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解放前更是民國的“夏都”,解放後國家在此召開了數次重要會議。

  1980年,黃祖模拍攝的《廬山戀》更是風靡一時,被稱為“新時代首部愛情電影”。為此廬山還專門修建了“廬山戀電影院”,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這麽人來人往的地方,別說有啥秘密了,估計山上幾棵樹都門兒清,還等著我們倆整個水落石出?

  胡思亂想著,一路也沒啥話說,順著旅遊道路前行,也不知道走了多遠,反正高高低低的山路累得腿肚子酸脹,索性尋了塊大石坐下歇歇腳。

  “南少俠這一年體力下降很快啊。”月餅遞給我軍用水壺,摸了摸鼻子,“莫不是成名後被酒色淘空了身子?”

  “你天天坐在電腦桌前,一動不動寫到天亮試試?”我擰著壺蓋沒好氣地懟了一句,“作家現在是高危行業,猝死都不算新聞了好不好?”

  “唔……”月餅單手托著下巴,望著五老峰的方向,顯然想到什麽事情,沒心思和我鬥嘴。

  五老峰位於廬山東南側,為廬山主峰,因山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於是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

  李白數次登廬山,不僅作了《望廬山瀑布》,更有“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覽結,吾將此地巢雲鬆。”的七言絕句。

  也許是我想象力不豐富,也許是深更半夜的看不清楚,從我的角度望去,山霧繚繞的五老峰,哪裏像是五位老人?倒像是北方剛出鍋,熱氣騰騰的饅頭。

  “廬山地處江西,在古代屬於窮山惡水的偏遠地區,為什麽曆朝曆代的文人墨客,對廬山有這麽濃厚的興趣?總不能是為了夏天避暑吧。”月餅揚揚眉毛,摸出根煙沒有點,放在鼻子前聞著。

  月餅這個疑問,其實很好回答。

  我心說月無華啊月無華,你這不是讓小爺故意賣弄麽?連忙清清嗓子,端起大學講師的範兒,抑揚頓挫:“現今,中國北方為政治文化中心,南方為經濟貿易中心。可是追溯一兩千年之前,古代的南方遠不如現代這麽繁榮富裕,反倒是皇帝貶謫朝中大臣的流放之所。自古文人多傲骨,頂撞皇帝這事兒沒少幹,被統統趕到南方。所以流傳至今詩詞墨寶,南方倒是比北方多出數倍。”

  “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就是描述了觸怒皇帝,貶官到潮陽(今廣東潮州潮安)的心情。”

  月餅手裏的煙都快捏成棍兒了:“李白五登廬山,蘇軾《題西林壁》。顧愷之、唐寅均繪有《廬山圖》。白居易於廬山建草堂,題《大林寺桃花》。天師張道陵、道教禪師陸修靜都在廬山修煉,探尋成仙之道。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也是以康王穀為文化背景。這些人身處不同朝代,身份各不相同,顯然不是貶謫能解釋的吧?”

  我目瞪口呆地瞪著月餅,半天才憋出一句話:“月公公,什麽時候這麽有文化了?!”

  “嗬嗬……”月餅意味深長地笑了幾聲,終於點著聞了半天煙,“你在車下和老哥扯淡,我順手百度了一下。”

  我頓時有種一拳把那根煙砸進月餅鼻孔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