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麵桃花(五)
作者:羊行屮      更新:2020-06-13 18:54      字數:2995
  再說宣王在太原料民回來,離鎬京不遠,催趲車輦,連夜進城。忽見市上小兒數十為群,拍手作歌,其聲如一。宣王乃停輦而聽之。歌曰:

  月將升,日將沒;

  糜弧箕胞,幾亡周國。

  宣王甚惡其語。使禦者傳令,盡掏眾小兒來問,群兒當時驚散,止拿得長幼二人,跪於輦下。宣王問曰:“此語何人所造?”幼兒戰懼不言;那年長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紅衣小兒,到於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時傳遍,滿京城小兒不約而同,不止一處為然也。”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宣王嘿然良久,叱去兩兒。即召司市官吩咐傳諭禁止:“若有小兒再歌此詞者,連父兄同罪。”當夜回宮無話。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齊集殿下,拜舞起居畢。宣王將夜來所聞小兒之歌,述於眾臣:“此語如何解說?”大宗伯召虎對曰:“厚,是山桑木名,可以為弓,故曰臣弧。箕,草名,可結之以為箭袋,故曰箕舵。據臣愚見:國家恐有弓矢之變。”太宰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國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報犬戎之仇,若兵連不解,必有亡國之患矣!”

  宣王口雖不言,點頭道是。又問:“此語傳自紅衣小兒。那紅衣小兒,還是何人?”

  太史伯陽父奏曰:“凡街市無根之語,謂之謠言。上天做戒人君,命熒惑星化為小兒,造作謠言,使群兒習之,謂之童謠。小則寓一人之吉凶,大則係國家之興敗。熒變火星,是以色紅。今日亡國之謠;乃天所以做王也。”

  宣王曰:“朕今赦薑戎之罪,罷太原之兵,將武庫內所藏弧矢,盡行焚棄,再令國中不許造賣。其禍可息乎?”

  伯陽父答曰:“臣觀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宮之內,非關外間弓矢之事,必主後世有女支亂國之禍,況謠言曰:‘月將升,日將沒’,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陰類,日沒月升,陰進陽衰,其為女主幹政明矣。”

  ——摘自明朝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這是史料記載,關於“謠言”最早的典故。

  但凡有異事發生,必會在民間出現謠言。與之無關者,隨口而說,不懂其意。與之有關者,則會從謠言中判斷吉凶,躲避或者麵對。

  有趣的是,周宣王因此謠言,明令禁止民間不得買賣弓箭,偏巧一對鄉下夫婦不知禁令,前往都城賣弓箭,被官兵抓個正著。妻子死於非命,丈夫僥幸逃脫,在河邊發現河中漂著嬰兒繈褓,百鳥銜(xian,二聲)著往河邊拖。

  丈夫抱起繈褓,是一名未滿月的女嬰,知其身世奇異,抱回撫養成人。

  女嬰正是後來把周幽王迷瞪的五迷三道,“烽火戲諸侯”的褒姒。

  周宣王陰差陽錯的禁令,反倒促成了謠言成真,導致西周滅亡。由此拉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東周大時代帷幕。

  做個“蝴蝶效應”的推論,若周宣王聽了謠言,沒有下這個禁令,那麽西周可能不會幾十年內滅亡,至於有沒有東周就不好說,估計沒秦朝什麽事兒了。如果沒有秦朝,那麽整個中國的曆史,都將改寫。每個人是否存在於這個世界,值得商榷,甚至都不會有我出現,寫這段曆史典故。

  也就是說,那對賣弓箭的夫婦,是秦朝統一全國的重要推手,也無意中成了中國往後兩千多年生命、文明的締造者。

  很玄妙,卻又客觀存在。

  曆史和謠言,就像巨型機器緊緊咬合的兩個齒輪,相互影響,不停轉動。

  之所以說了這麽多看似與本文無關的廢話,其實不然。

  神秘出現又神秘失蹤的“陶華”,她給我講的故事,不也屬於謠言麽?啟示我從中領悟需要做的事情。

  西周時期,文字屬於貴族、官府才擁有的文明,謠言隻能口口相傳;及至文字普及,謠言通過書籍形式做出預示,最著名的當屬《推背圖》、《燒餅歌》;到了現代,謠言以一種更新型的方式達成迅速傳播,那就是網絡。

  若是有心,多留意網絡突然出現的某些奇怪新聞,往往會和不久的將來發生的某事產生前後呼應的聯係。

  隻是現在網絡新聞實在太多,沒人留意罷了。

  我打開手機百度,輸入“古城桃花”四個關鍵字,一條三天前(陶華給我照片那天)的新聞赫然入目——

  “古城南郊一株千年古桃樹,清明當日盛開,花香撲鼻。據附近老人講述,這棵桃樹已有百年未曾開花。因樹身有兩條極似男女相擁的紋理,又稱之為‘合歡樹’。當地相戀男女婚前,會來此樹祭拜,求得婚姻美滿。”

  我關了手機,揉著太陽穴,仔細回憶著陶華講述的每一個細節,一條越來越清晰的線索逐漸串聯……

  一路無話,到達古城南郊,正值隔天正午。

  清明剛過,初春的寒意裹著顫巍巍抖擻著嫩綠的野草,蜜蜂蝴蝶嬉戲於百花叢,踏青的人們褪了嚴冬的寒衣,笑容也逐漸蕩漾著春意。

  我遠遠看著那株千年古桃樹,不由倒吸一口冷氣。

  照片裏,看不出實物大小,親眼所見,才發現這株樹——

  實在是,太大了!

  怎麽形容呢?這棵桃樹起碼三層樓高,樹蔭鋪天蓋地遮擋著陽光,沒有一絲能透到地麵。

  因為新聞效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紛紛合影留念,更有手賤的在樹身刻著戀人彼此的名字,以此彰顯愛情忠貞不渝。

  至於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遊客們念著這些名字,指責破壞自然景觀、嘲笑素質低下,就不在這些熱戀之人思考範圍內了。

  看來隨著桃花“流芳百世”的可能性為零;倒是“遺臭萬年”的幾率更大一些。

  人太多,不方便靠近觀察,我點了根煙端詳許久,直到煙頭燙到手指頭,才從震驚中緩過神!

  桃樹北邊約一公裏,一座形似倒置月牙的矮山,荒突突不見一絲綠意。山下一條剛剛解凍的小河,順著山勢由東往西緩緩流淌,匯入一方橢圓形的湖泊。東邊更是奇怪,黃土覆蓋著風化多年山岩,些許風就能揚起漫天黃沙。

  以五行推演,東為木卻是寸草不生的岩石;西為火則為瓶罐形狀的小湖;北為水反而有一座荒山;南為火長了一棵千年古桃樹。

  由此推論,當年的陶家莊,居於山、湖、樹、岩正中,五行為土的方位。

  這完全是“五行相克,顛倒陰陽”的格局。而村莊居於中間的土位,更是自古以來的大忌!

  但凡村莊、城市、房屋、辦公室,中間位置絕不會有人居住。村莊正中大多為場院、城市正中多為廣場或鬧市區、房屋正中更是不會出現臥室。至於辦公室、寫字間,有興趣的可以上班時觀察,要麽空著,要麽是走廊。

  五行中,土為中。有句老話叫做“入土為安”,常居於土位,很不吉利,往往神氣不明,體虛身弱。

  陶安然得了奇書,對風水堪輿自然頗有研究,怎麽會把村莊定於這裏?也難怪日後被崔書生滅了全族。

  難道?我越想越心驚,得出一個結論。

  陶安然殺了陶三全家,隱姓埋名多年,以大善人麵目示人,心思定然陰沉叵測。當他發現陶三殺他全家,會不會躲在轎中將陶家莊的位置臨時改成這處“封氣聚煞”之地,由此報仇呢?

  如果真是這樣,比鬼神更可怕的,果然是人心。

  而這種利用天然地勢的堪輿布置,反倒成了某種墓葬的絕佳之地。但凡身世奇特、罪孽深重之人,本就是命格大凶或悖了天道,葬於此處,恰能形成“以毒攻毒,以凶克凶”的氣運,以此正了後輩的氣運,反而應“凶中化吉”的循環之理。

  自古以來,諸多惡人奸臣,請堪輿先生尋風水寶地,以求子孫後代平安。往往不出三代,必家道中落,或被滅門,就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

  至於墓穴在何處?

  我瞥了一眼月牙形狀的矮山,回車睡覺,為晚上行動養足體力。

  “究竟誰這麽大的排場,葬在這裏?”

  臨睡前,我想到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