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麵桃花(一)
作者:羊行屮      更新:2020-06-13 18:54      字數:4005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當我把鑰匙插進啟動器,微微轉動,發動機顫動著生澀的搏動,如同緊急搶救恢複跳動的心髒,低沉著複蘇的喜悅。

  擦拭著方向盤的灰塵,雨刷左右搖擺著噴孔迸射的水柱,車窗扭曲倒映出我略帶興奮的臉龐。

  整整一年了,我用盡各種方法,也無法尋到月無華的蹤跡,當我決定把我們的友情和一段段詭異經曆塵封於出版的鉛字,安心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咳咳,雖說不是很敬業),卻意外得到了他的消息。

  而這輛陪伴我們走南闖北的房車,即將帶我重新踏上未知的旅途。

  媽的,注定這輩子不能安穩過幾天日子。

  我很應景兒地點了根煙,緩了緩情緒,突然想起一事,不由暗罵自己沒腦子。

  我居然忽略了最重要的線索。

  那個給我明信片的女學生!她是如何拍到月無華的背影?她與這件事有什麽聯係?僅憑一張照片,怎麽就能確定月無華出現在古城南的農莊?元芳都能想到,這件事並不簡單。何況我好歹也是身經百戰的主兒,居然一時情急,把這茬兒忘了個幹淨。

  我打開手機,點開微信,找到平時傳達校方精神、授課內容的學生微信群,挨個看著女學生們的微信,試著從朋友圈的自拍或者頭像找到那個女孩。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我暗歎號稱“亞洲四大邪術”的“中國美顏術”的強大。這哪裏是平時上課時看到的女學生們?一個個除了身高,長的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網紅模樣,壓根兒分不清誰是誰。更讓我嘖嘖稱奇的是,幾個平時看著端莊老實、頗有幾分顏色的女生,朋友圈裏豪車接送、高檔西餐、名牌鞋包、夜店拚酒,直接顛覆了我的世界觀。

  人心不古,世態炎涼啊!我揉了揉裝滿資本主義腐朽生活的眼睛,灌了口紅牛,點開車載導航,狠狠踩下油門。

  要想知道真相,就去探尋真相。費那麽大勁找那個女生幹嘛?去了不就明白了麽?

  許久未聽到的導航提示女聲從音箱裏傳出,我突然有種久違的激動——

  出發!

  我任教的大學位於山東的海濱城市,距離古城大約1200公裏,一路不休息也就是十多個小時。

  時值春季,草長鶯飛,蒼黃大地鋪綴著點點嫩綠,沉寂一冬的樹植羞澀地綻放著第一朵花蕾,任由狂蜂浪蝶采摘,延續著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生命傳遞。

  我瞥眼望見高速公路兩旁的大片桃林,粉白相間,隨著春風顫顫巍巍,煞是好看。踏青賞春的遊人們紛紛駐足,歡聲笑語、搔首弄姿地拍著照,彰顯“人麵桃花相映紅”的意境。

  當然,美顏必不可少……

  我收回心神,思索著與《題都護南莊》有關的曆史典故。

  此詩為七言絕句,講述了唐朝時期,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估計是發揮不理想,沒有考上。心情鬱悶,溜達到古城南郊踏青散心,於一片桃花盛開的農院,偶遇倚門而立的美貌少女。

  唐朝民風甚豪,男女之事更是奔放,倆人發生了啥事就不妄加揣度。反正崔護對美貌少女念念不忘,第二年清明舊地重遊,桃花盛開依舊,農院木門緊掩,佳人再無蹤跡。

  崔護惆悵不已,題詩一首,依依不舍地離去,留下一段關於男女邂逅、露水情緣的千古佳話。

  全詩四句,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麵。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描述的是“尋春遇豔”;“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則是“重尋不遇”。

  想到這裏,我啞然失笑——這首詩倒有幾分我四處尋找月無華的意思。

  “南老師挺聰明呢。一下子就猜到了要去古城南郊。”

  冷不丁身後冒出一個女人的聲音,我“嗷”的一聲,差點沒把住方向盤,撞到高速隔離帶。幾輛大貨車擦著車身呼嘯而過,風聲中隱隱夾雜著貨車司機的咒罵。

  我冒了一頭的黃豆大小的冷汗,心髒狂跳不止,匆忙回頭,正是給我明信片的那個女孩,盤著腿坐在車艙沙發,歪著頭笑吟吟地看著我:“注意安全哦。”

  “你他媽的鬼啊!”我也顧不得形象了,把車停到應急車道,打開雙閃,怒罵一句。

  “南老師寫了那麽多鬼故事,難道還怕鬼嘛?”女孩搖晃著上半身活像個俄羅斯套娃。

  “說吧,從哪來的照片?怎麽上的車?”我摸出煙點了一根,趁機把軍刀反扣手中。

  “南老師買紅牛的時候,”女孩指了指副駕駛座的幾罐紅牛,“車門沒關,我就上來咯。至於照片麽……哦,忘記自我介紹了,我叫陶華。”

  “嗯。”我隨口應道,這才仔細打量這位神秘的不速之客。

  齊耳短發整齊地別在兩廓彎月般耳畔,圓圓的眼睛閃著一絲若隱若現的星芒,小巧的鼻子微微上翹,勾勒出潔白透著粉紅的臉龐裏隱藏的聰慧。

  不知道是錯覺還是真實嗅覺,車廂裏有股淡淡的,不同於香水味的香甜氣息。

  陶華跳下沙發,背著手在車廂裏走得悠然自得:“南老師寫了那麽多故事,要不要聽我講個故事呢?”

  我這幾年,別的事情不敢打包票,唯獨聽的故事可能比吃得飯都多。更何況這個神秘女孩絕不是給我講故事那麽簡單,於是耐著性子,聽陶華的講述……

  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以“貞觀之治”拉開了盛唐帷幕,國力空前強盛,萬國朝拜,百姓更是生活富足,安居樂業。

  然而,越是光明的地方,陰影越是明顯。再太平的盛世,也有不太平的日子。

  長安,南郊,一座陶姓世代居住於此的村莊,家家戶戶唉聲歎氣,終日愁眉不展。

  原因說來好笑,居然是村莊中的未嫁女子們,身材婀娜多姿,纖細苗條!

  而唐朝以胖為美,女子珠圓玉潤,豐腴膩脂方為極品。誰家的女子長得白白胖胖,媒婆早就踏破了門檻。長此以來,竟有了“喜胖女子興旺家業;喪瘦丫頭敗壞家運”的說法。

  於是,家家戶戶生了女娃,自吃奶時就開始增肥,豬油、肥肉、麵餅,大豆,什麽長肉吃什麽。一時間,街裏巷間,女子們各個體態豐碩,挪幾步就肥肉亂顫、香汗淋漓,端的是為家族興盛作出了肉眼可見的貢獻。

  偏偏陶家莊是個例外。此莊始於南北朝時期北齊年間,躲避戰亂的陶姓大族請堪輿先生擇此地依山而建,傳至唐朝已有六十餘年。其間經曆了北齊、北周、隋三朝,多年戰火早已燒盡了家族榮耀,“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此莊與其他村莊並無他樣。

  往日榮光,僅在村中遺老的絮絮碎言中,間或一閃。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陶家莊百姓雖然也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農作生活,可是村中男子氣宇軒昂,女子鍾靈毓秀,待人處事彬彬有禮,舉手投足盡顯貴族氣質。

  然而,在這個以胖為美的時代,長得再好看,貴族氣質再卓爾不群,也比不得多長幾斤肉實在。偏偏陶家莊百姓,吃肉吃的藥鋪“消食散”都賣幹淨了,也不見長一絲兒肉。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比人心更可怕的是謠言”。有些人天生就是怎麽吃都不長肉的體質,本就不是什麽怪事。唯獨到了陶家莊的百姓這裏,成了不得了的大事。

  貴族出身的陶家莊,雖然家族沒落,骨子裏那份氣質就像易瘦體質,與生俱來。多年來除了與其他莊戶做些買賣交換,極少來往。縱是市集買賣,雖說禮貌周到,總有種“拒人千裏之外”的傲氣。就連鄉鄰提親,也是千挑萬選,門當戶對,家境殷實之戶,方入贅或下嫁。

  俚俗百姓對此早就看不順眼,奈何素來“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無事多年。恰逢如此時機,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時?

  一時間,謠言四起——

  “陶家莊祖上根本不是什麽貴族,而是一夥流寇,劫殺了搬遷異地的陶戶貴族,攜著金銀財寶,冒名頂替定居於此。不長肉也是因為祖輩損了陰德,後輩體內陰氣過重,消不得福分。”

  “陶家莊娶嫁到外莊的人,無一例外,再殷實的家境,沒幾年就破敗了。”

  “難怪平時見到咱們都畏畏縮縮,原來是作為心虛啊。”

  “你瞅瞅陶家莊的那些小娘們兒,一個個走起路來,屁股恨不得甩上天,非娼即婊之相。”

  “據說那群流寇把劫來的財寶埋在陶家莊的後山,金氣太重。金克木,五髒木為肝,肝衰之人,體瘦麵白。能胖起來才怪!”

  “別亂嚼舌根子,當心這些人匪氣未除,殺你滅口。”

  “怎樣?他們還能吃了我不成?”

  謠言愈演愈烈,方圓百裏,竟都認為陶家莊確是土匪出身。此事甚至驚動了官府,大隊人馬入莊盤查數日,並無異樣,方才作罷。

  此事本來還了陶家莊清白,沒想到新的謠言又冒了出來——

  “聽說沒?官府在陶家莊搜出大量珠寶,莊主解釋不清,把村中未嫁女子送與官兵,夜夜春宵,才把此事壓了下去。”

  “我就說怎麽官兵在村裏住了那麽多天,都不見出來。嘿嘿,那群小騷娘們兒……嘖嘖……”

  陶家莊,漸漸被孤立起來。族人足不出莊,與外界再無接觸。

  “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年恰逢夏雨不絕,陶家莊後方的老山塌方,落石泥流砸掩了幾戶莊民,死於非命。

  按照風俗,出殯當日,全莊一身白衣,戴著兩尺多長的白紙帽子,胸前懸掛一尺多長的紅布帶,活脫脫白無常的模樣,極為詭異。更為這空穴來風的謠言增添了幾分真實性。

  (聽到這裏,我暗暗感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遠超於常人的優秀,必然要承受遠超常人的壓力。反過來說,大多數人更願以幸災樂禍的心態,嘲諷誹謗於己不相關的人,以此為樂趣。古往今來,這種人從未消失。到了現今,隨著網絡信息交流的便捷,更是湧現了大批鍵盤俠,終日在網絡以肆無忌憚、汙穢不堪的言語辱罵他人,點評時事為樂。)

  “現在多少人想瘦還瘦不下來。這可倒好,瘦還成了罪過。”我隨手扔過一瓶紅牛,“講了半天,喝口水,解解渴。”

  陶華伸手接住,放到餐桌上:“謝謝,我隻喝水。”

  “後來呢?”我摸了摸鼻子,這個習慣是跟月無華學的,想改都改不了。

  “後來?”陶華望著窗外,眼中映著田野間五彩繽紛的花朵,漸漸籠了一層薄霧,“陶家莊,都胖了。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浪子。”

  浪子?

  我第一個反應,居然是——

  月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