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心結
作者:八尋      更新:2020-06-13 09:47      字數:3425
  不便見客?哪怕明知道這客人是為了給她治病而來?

  映春氣道:“什麽不便見客,根本就是看不起少夫人,算了,她愛看不看,我們家少夫人還懶得管這些閑事呢。”

  映春的話絲毫沒有避諱,聽得那個小尼姑一陣臉紅,她剛才見到靜修師叔的時候,她正在念經,根本沒有身體乏力這些症狀,她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不想見這位女施主。

  既然靜候師叔不想見,小尼姑也不能多說什麽,隻得雙掌合十的念了聲:“兩位施主,真是對不住了,改日靜修師叔身體康複了,兩位再來也不遲。”

  映春不想讓沐晚受這樣的窩囊氣,拉了拉沐晚的袖子:“少夫人,我們走。”

  沐晚卻是沒動,而是笑著對那小尼姑說道:“麻煩師父給靜修師太捎句話,就說‘毒若入骨,藥石罔醫’。”

  小尼姑聽了,眼睛眨了眨,不明白沐晚是什麽意思,但還是出於禮貌的再次進去通報了。

  小尼姑一走,映春就鼓起嘴:“少夫人,您的脾氣太好了,這樣的人何必要管她死活。”

  沐晚笑笑,其實連她自己都不知道這份執著從何而來,她從來就不是喜歡用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人,這靜修明擺著是不待見她,她還巴巴的往前湊。

  靜修的心痛之症固然難治,但她體內堆積的洋地黃毒素卻是最要命的,如果不及時進行醫治,隻怕命不久矣。

  過了一會兒,那小尼姑才重新出現,隻是這次沒有再委婉的趕她們走,反倒是恭敬的說了聲:“施主裏麵請吧,靜修師叔的身體好些了。”

  映春撇了撇嘴,心想這病還真是來得快好得也快。

  來到靜修修行的小院,看起來比昨天來時還要幹淨清靜。

  靜修正坐在蒲團上念經,見到沐晚進來,也隻是象征性的合了下手掌便又閉上眼睛不再看她,嘴唇輕輕上下翕動著,也不知道在念什麽。

  沐晚讓映春和小尼姑先退下了,她自己則站在靜修的身側,也沒有主動開口說話,就這樣聽著她念經,她不懂經文,可這些音符傳入耳中,配合著木魚敲動的聲音,會讓人心神俱寧,平和踏實。

  了斷塵緣,化身佛堂,也算是尋了一門清靜,遠離塵埃。

  沐晚聽了好一會兒,靜修才慢慢停止了念經的聲音。

  她有些奇怪沐晚的冷靜自持,主持不是說他這個兒媳婦驕縱跋扈心狠手辣嗎?

  靜修終於開口道:“這位施主,你已經站著聽了半天,不知道聽出些什麽來了?”

  沐晚道:“靜修師太一心向佛,可我卻從中聽到了一點塵緣未了的羈絆。”

  靜修麵色一變。

  她縱然能忘卻愛恨情仇,卻獨獨無法放下她的一子一女,特別是長子淩慎行,每每思及都是痛不欲生。

  靜修的神態變化沒有逃過沐晚的眼睛,心中了然就好,她不會繼續戳人家的痛處。

  “我是來給師太送藥的。”沐晚將兩個藥盒拿出來,“師太有心痛的毛病,從第一次發病到現在應該有四年或者五年的時間,開始的時候隻是輕微疼痛,發病時間間隔較長,現在隨著時間的增長,發病頻率越來越高,每次都痛得冷汗直冒不能自已,這盒藥專治師太的心痛病,每日三粒,早中晚各一粒。”

  靜修有些震驚的睜開眼睛,終於定定的瞧向沐晚。

  這女子妝容清淡,穿著也十分素雅,絲毫看不出是什麽大奸大惡之人。

  她得這病的確已有近五年時間,症狀也同她描述的一致,可她又是怎麽知道的?

  靜修遲疑了片刻,這才問道:“那這一盒藥呢?”

  沐晚笑笑,並不點破什麽:“我剛才說過‘毒若入骨,藥石罔醫’,這盒藥師太也要定時服用,每天一次,清晨飯後服用。”

  沐晚說完就行了禮:“我還要去聽敬安大師講經,就先告辭了。”

  靜修沒說什麽,隻是盯著那兩個藥盒看。

  直到沐晚走到門口,她才忽然問道:“施主和貧尼素不相識,為何對貧尼如此關心?”

  她相信沐晚一定不知道她的身份,淩慎行不會向任何人提起這件事。

  沐晚笑了笑:“這個問題倒是難住我了,其實我也想找個人問問呢,大概就是所謂的投緣吧。”

  她沒再多說什麽,轉身離開了。

  靜修望著她遠去的背影失了會神,又把目光轉向那兩個精致的小藥盒。

  果然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主持所說的那個女子與自己見到的這個截然相反,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打什麽主意,她所做的隻是本著一個醫者的本分在給她治病。

  還有她所說的“毒若入骨,藥石罔醫”。

  靜修忍不住蹙眉,想到自己這兩年來的種種身體不適,越發覺得沐晚的話十分在理。

  她潛心修佛,與塵世無爭,誰還會在暗中害她不成?

  一邊是可能,一邊是不可能,靜修的心思也完全亂了,可她知道,沐晚不會再跟她透露半句的,她點到為止,一切隻能由她自己定論。

  靜修再次看向沐晚離開的方向,兩條修長的眉毛緊緊的鎖在一起。

  ~

  接下來的幾天,沐晚天天去佛堂聽敬安大師講經,雖然她不信佛,也聽得有滋有味兒。

  很快,她在同濟寺的行程就結束了,一大早,敬安大師親自出來送客,兩人又寒暄了幾句,沐晚就要下山。

  正在她轉身欲走的時候,一個小尼姑腳步匆匆的快步而來。

  “施主請留步。”

  沐晚停下來看著她,正是那日去翠雲庵的時候替她通報的小尼。

  小尼姑合掌道:“靜修大師托我將這個東西交給施主,還說多謝施主的良藥。”

  她遞來一個小巧精致的平安符,中間繡了一個‘安’字,光看繡功,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再看那個‘安’字竟然隱隱有種雕刻般的質感,仿佛浮在中間一般。

  沐晚十分喜歡,謝過了小尼姑。

  敬安大師在一邊笑了笑,說道:“靜修大師的繡功可是數一數二的,這平安符雖小,但是布針精密,顯然下了不少功夫。”

  沐晚覺得靜修並非是那種勢力眼的人,她對自己的排斥也許另有原因,但不管是什麽,她送了自己這麽精美的平安符,說明她的心結已解。

  她當著小尼姑的麵把平安符別到了隨身攜帶的小錢包上,錢包也是刺繡的,這樣搭配相得益彰。

  辭別了敬安大師幾人,沐晚就和映春下山去了。

  同濟寺的生活雖然無聊,飲食也過於清淡,但這裏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是難得的清靜之地,沐晚有些後悔,老太太如果沒有改變主意就好了,她就能在這裏住上九十九天了。

  映春卻不喜歡這裏,下山的時候歡喜的好像一隻逃出籠子的小鳥。

  淩慎行在山下給她留了兩個排的兵力,隻等著她下山後護送她回淩府,而領頭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排長,別人都叫他張排長。

  張排長在山下等了幾天,終於把沐晚給等到了,他小跑著過去敬了個禮,喊了聲“少夫人”。

  張排長黑黝黝的,一雙眼睛特別的亮,額頭有一道打仗時留下的疤痕,笑起來的時候十分憨厚。

  沐晚對這些當兵的好感十足,她曾經去過部隊義診,那些兵哥哥們看到她都笑眯眯的,十分友好親近。

  “張排長久等了,我們這就回去吧。”

  “少夫人哪裏的話,護送您回去是我們的責任。”張排長立刻讓人收起營帳,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打道回府。

  山路崎嶇,汽車無法行駛,沐晚和映春隻能坐在馬車裏,張排長騎著一匹馬走在馬車的一側,時刻注意著周圍的動靜。

  沐晚坐了一會兒,掀開車窗上的簾子。

  張排長立刻恭敬的詢問:“少夫人,有什麽指示?”

  沐晚笑道:“張排長,不知道少帥那邊的情況怎麽樣了?”

  “少帥剛到長山市,還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到達遼城,這一路上都很順利,少夫人放心吧。”張排長笑嗬嗬的。

  沐晚嗯了一聲,把簾子放下了。

  映春問:“長山市在哪呀?”

  “我也不知道。”沐晚笑笑,她對這個時代的地理狀況不熟,自然也不知道什麽長山市。

  主仆兩人閑著無聊便在車裏打起了盹兒,直到馬車晃晃悠悠的停下來,沐晚才覺得有人在推自己。

  她睜開眼睛就看到映春放大的臉。

  “少夫人,張排長讓我們下車吃午飯。”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走了這麽久。

  沐晚下了車,這才看到身處在一片林子的邊緣,士兵們坐在草地上三三兩兩的生起了灶火。

  很快,飯菜的香味兒就傳了過來。

  行軍打仗,飯菜也十分簡單,一個大鍋燉菜,一碗米飯,沒什麽葷腥,也別指著能夠吃得十分飽。

  沐晚和映春坐在一邊的大石頭上吃飯,她雖然好吃,卻不挑食,隻要能果腹的東西都可以,以前做手術的時候,一天不吃飯也正常不過。

  吃過飯,兩人又回到了車上,士兵們在收拾鍋灶。

  沐晚剛才睡了一覺,此時格外的有精神,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

  沒看一會兒,她的鼻子突然嗅了嗅,抬頭問映春:“有沒有聞到一股怪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