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鄭王在中京(求推薦求收藏)
作者:夜晚發癲不睡      更新:2020-06-12 17:32      字數:2927
  “有。”說著就從袖袋中掏出欽天監監正的身份牌和一卷黃色布卷,展示出來給值守兵員們看。

  十名值守士兵齊齊對視了一眼,隊長警惕地走向年輕道人那,從他那拿走令牌,檢查了一番,確定令牌屬真後,再徐徐展開布卷。

  這是一份聖旨,算是皇帝的私喻,印的是皇帝的私章,他細看了布卷上麵寫的內容,和印在上麵的戳印。

  作皇宮守門人,自會學有一套辨別真假的方法,由於是私喻,不知真假,但上麵的戳印確實是真的。

  便對那邊九人點頭。

  其中一人往內跑去,讓城牆上的同袍用吊籃把他吊入皇城內,拿了令旗,去找大總管。

  那值守隊長道:“原來是監正大人,按照規矩,夜裏不管有多緊急,除非有明旨召喚,否則不能入內,還望在這等候片刻,我們派人稟告大總管,讓大總管來接才行。”

  “一切按照規矩行事即可。”

  皇城內,那名小兵在飛奔,因有著令旗在,在大內巡視的禁軍兵將並不阻止,由他急跑。

  約等了一刻鍾,大內總管江公公急急趕來。

  本朝皇宮太監大總管,為正四品下官,欽天監監正才正六品上官,雖不是一個衙門,按禮製也是需要行下屬禮的。

  兩位道人正要行禮,江公公直接就說:“虛禮就免了,咱家聽人稟報羅真人你連夜進宮,已經稟告陛下了,陛下此時怕是收拾好,在禦書房等著了,不要讓陛下久等。”

  他和這位欽天監監正羅真人是熟識,他的徒弟也認得,並不需要再次辨認真身,並且也清楚這位監正大人令的是什麽旨意,就直接接了兩人入皇宮內。

  三人急走著。

  趁著走路的空檔,江公公發問:“羅大人怎麽連夜進宮來?是不是發現了什麽?”讓他提前知曉,心裏好有個底。

  “公公你也知道,五年前,太廟丟失鄭王所屬血玉,為此先皇大怒,殺了許多人,並急召我入宮,給我一道旨意,讓我訪查鄭王。”

  “這五年來,我片刻都不敢鬆懈,一直在查找著鄭王,如今是確定了消息。”

  “當初先皇給我旨意時,還有一份口諭,說是隻要有消息,不管何時,都要來稟明,正是有著先皇口諭,才敢深夜打擾陛下啊!”

  江公公一臉恍然,鄭王這事他也知曉,先帝在世時,每次談到鄭王,都會特地囑咐陛下,一定要格外留意。

  既然知曉了是有關與鄭王的消息,他不在問下去,三人之後沉默地走著。

  到了禦書房門外,江公公先進去,皇帝正在椅子上坐著,手支著頭,似是有些疲累。

  他小聲的提醒:“陛下,奴婢把羅大人和他的徒弟帶來了。”

  “哦,讓他進來吧。”皇帝聲音帶著疲憊,他本就是快五十來歲的人,即使帶著修為,但身體還是漸漸下落,不如壯年,加上國政繁忙,這幾日沒有休息好,才顯得疲憊了些。

  書房門沒關,在外的羅蒙及徒弟聽到這句,就進來了。

  兩人上前先是行了禮,羅蒙才開口說話。

  “陛下,鄭王蹤跡被臣找到了。”

  聽得這句,皇帝身體一震,瞬時提起了精神。

  “在哪?”

  羅蒙回:“就在京城。”

  “中京?”

  “是。陛下應該知道,臣師從淩雲真人,擅長卜筮。”

  “二十多年前,鄭王失蹤,先皇陛下一直命人尋找,都無結果。”

  “五年前,鄭王血玉失蹤,因之前所派人手一直沒有建功,先皇給了臣旨意,讓臣以卜筮方法,全天下尋找,還把之前搜尋鄭王的人手給臣指揮。”

  “這個朕知道,當時父皇下密旨時朕也在場。這些不用說了,你就說說結果吧。”

  “是。”羅蒙也不是想把整個事情從頭到尾說個遍:“這五年,臣走遍整個大武,一邊探查消息,一邊卜筮,也發現了鄭王的些許蹤跡,但都是很久之前的,直到前幾日,臣心血來潮,花大代價又卜了一次,這一卜,明確指示,鄭王在中京。”

  這次話音落,皇帝沒有再說話,隻是眯縫著眼望向別處,不知在想什麽,許久,才透了一口氣:“鄭王就在這裏啊!”

  羅蒙這人他知道,是父皇欽點的欽天監監正,師門是天機門——一個最擅長卜筮的門派,師從淩雲——天機門的門主。

  這個人的本事他也見識過,的確不凡,現在敢回複確定鄭王就在中京,那就一定在中京。

  今夜天空無星無月,夜色深重,縷縷風透門而入,更顯得寂靜。

  房內安靜了良久,皇帝才開口:“方然!”

  話音才落,一個人影憑空顯現出來。恭敬的朝皇帝行了一禮,道:“臣下在!”

  “吩咐暗部,全力清查中京吧,任何可疑人員都不要放過。”

  “是。”方然應下,就打算退下去。

  見他就要走,皇帝又喊住,目光掃過在場的人,說:“你們都說說,如果鄭王入京,會用什麽身份來掩飾呢?”

  “這???臣就不確定了。”羅蒙想了想,先回答了,之前他尋找鄭王,蹤跡似假似真,實在是不好猜。

  聽到羅蒙回答,皇帝頷首,目光轉向江公公。

  “這?奴婢從小在宮裏長大,也猜不到。”江德腆著臉笑。

  皇帝目光再轉向方然,正打算開口詢問,餘光見了落後羅蒙半步的那年輕道人。

  他口氣一轉,道:“羅卿家,你身後可是你徒兒祝宜。”

  “是了,陛下,正是小徒祝宜,這五年來他也跟我一起在尋訪鄭王,有些細節,這徒弟比我要清楚,臣才帶進宮中,好讓陛下問話呢。”

  “嗯!祝宜你來說說,朕想聽聽年輕人的想法。”

  見皇帝這樣問話,就代表不得不回答了,且必須還是有的放矢。

  年輕道人——祝宜上前一步,道:“陛下!民覺得,鄭王在中京,最有可能扮作考舉人。”

  “哦?為何這樣說?”皇帝聽這話,就有了興趣。

  “如今離著十幾日,便是州試了,中州有誌科舉的秀才們必然會來中京考舉,考舉之人的年齡多數是些二十來歲的,混進去就不顯眼了。”

  “哈哈,說的對,方然,聽見了嗎?”

  “臣明白,立刻下去安排。”

  待方然退了出去,皇帝微微感歎:“也算你最忠心了,這幾年到是辛苦了。”

  這是對羅蒙說的。

  “都是臣下應該的。”羅蒙將頭壓低了些,之前說了那麽多,就是為了得皇帝的這句話。

  天機門之前就靠向秦王一脈,他也是先帝信任的臣子,但如今先帝崩了,一朝皇帝一朝臣啊!

  “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本事,朕是知曉的,你這小徒,朕做太子時見過好幾次,是個聰明伶俐的,剛剛聽你自稱‘民’,怎麽?羅愛卿沒有給你安排,在欽天監當職?”

  皇帝前一句是和羅蒙說,後一句是問祝宜了。

  祝宜回道:“民還未學到幾分師傅的本事,現在隻是在幫師傅的忙,身上並無官職。”

  “唉。這就是羅蒙你的不是了,祝宜也有二十來歲了,就算現在還不能出師,也不能隻是白身,太小氣了些,這樣不妥,不妥!”

  “陛下,這羅真人小心,您不小氣啊!如今這小祝真人,幫了您忙,也該給些賞賜的。”江公公在一旁說道。

  “你這老奴,別的本事沒有,話倒是說的漂亮。”皇帝沉吟了下:“也罷!欽天監本就是特殊衙門,朕插手,諒朝堂的那些重臣也說不了什麽話,就賜祝宜五官靈台郎吧。”

  “羅卿家這些年也辛苦了,朕許你去皇室私庫拿三樣寶物。任意挑,可別說朕小氣,光幹活,不給賞錢?”

  祝宜和師傅羅蒙對視一眼,齊道:“謝陛下!”

  “好了,夜色深重,兩位卿家連夜進宮,也累了,以後需要卿家的地方還有很多呢,先下去休息吧。來人!送兩位卿家出宮吧。”

  後麵這話是吩咐小太監的,立刻就有小太監進來,要引兩人出宮。

  “那臣告退。”

  待人遠去,皇帝走到門口,抬頭看著昏暗天空,表情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