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船隊出海 (二)
作者:陳塘老徐      更新:2020-06-12 09:27      字數:2438
  長安城,禦書房,李二陛下看到百騎司送來的密報,招來了長孫無忌,房玄齡,馬周,蕭瑀。

  對著無忌說道:“無忌,魏叔玉要出海了,你是否知曉?”

  長孫無忌也不含糊,起身就答:“微臣也是剛剛得到消息,而且造的船也是非常之大,能裝兩千石的大船,船艙好幾層,水手就要五十人,這樣的大船某還是第一次聽說,還聽說這個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船還沒有建造,一船能裝百萬斤糧食。”

  “從古至今,未聽說船可造如此巨大,微臣也是驚恐不安,長江公司的股份都漲到三萬一股,價值三千萬貫,這麽多錢,大唐一年的稅收還不如他一個公司的銀錢。”

  “還有他們造的船,工匠沒有圖紙根本就造不出來,有人挖走一些工匠,結果也是造不出來,聽那些工匠說,他們負責的工序都隻是一部分,每天都是做的同樣的工序,打造完了就運到下一個工序,所以也沒有人知道怎麽造出的。”

  房玄齡心道,長孫陰人果然厲害,這是在提醒李二陛下,這個魏叔玉已經不是出海這麽簡單了,造出這麽大的船,到了海上,那就是他的天下,你還能拿他咋辦。

  李二陛下果然臉黑的像鍋底,真悔不該毀掉魏征墓碑,現在魏叔玉擺明了來讓朕難看,這樣一個人才本來是可以為朕所用,半年時間就賺到大唐一年的稅收,滿天下都吃魏府發明的包子,整個江南被魏叔玉攪動的一個個向往大海,就連朕也想知道海的盡頭是哪裏。

  難道就這樣放任他,那朕這個皇帝臉往那裏放,不管他,始終覺得一根刺在錐心。

  隨即看向房玄齡:“玄齡啊,你有沒有什麽看法,魏叔玉攪動江南,百姓湧入到華亭縣,難道隻是出海嗎?”

  房玄齡也是歎息一聲:“微臣也不知如何說起,畢竟魏叔玉是臣的女婿,茫茫大海,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聽說海浪大的都有十幾丈高,一些小船,還不直接被摧毀。

  百姓去華亭縣無非就是做工而已,畢竟華亭縣現在出現很多工坊,特別是絲綢價格已然漲了幾倍,很多百姓也從中收益。

  江南家家戶戶都在紡織絲綢,就連關中百姓也在效仿,隻要是貨物,長江公司現在全都在收購,要是禁止,那百姓就少了一份收入,恐怕會引起大亂。”

  唉,李二陛下也是無奈了,一個魏叔玉,半年時間既然已經攪動天下了,這樣下去還得了。他要造反不成。

  “馬周,你怎麽看。”李二陛下問道。

  馬周聽到陛下問起,當下站起聲說道:“陛下,現在已然不是魏叔玉的事情,而是江南百姓的事,以前雖然絲綢之路貿易繁榮,但是現在華亭縣不記成本的收購絲綢,以前大唐怕絲綢之路被堵,現在是怕絲綢都被江南收走,現在大唐的絲綢一匹到西域能換到一頭牛了,百姓收入明顯提高。

  現在就算沒有魏叔玉,還有其他的世家門閥,商人,都覺得這是一條海上絲綢之路,某覺得既然無法製止,不如對這些商人收取商稅,提高朝廷戶部銀庫。”

  馬周的話引起大家都點了點頭,收稅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

  李二陛下也是無奈的點點頭:“你們商議一下收取多少稅收,擬定一個章程,盡快頒布下去。”

  ”諾。“幾位宰相這次紛紛離去......

  大唐早期是沒有商業稅的,但是到了唐中期安史之亂以後,由於戶口流亡,土地兼並,均田製遭到破壞,租庸調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遂改行的兩稅,但是也不是真真意義上的收取商稅,是有區別的。

  所以大唐雖然貿易繁榮,但是也成在問題很多,大唐貶低商人,把商人看成是最低賤之人,士農工商,把商人排在最後,難道就不會有人想到從商人手裏收取商稅,我看不盡然,是沒有辦法收取才對,因為商人都是世家門閥,各大家主,還有朝廷官員,誰提出來,就會被無數人彈劾,打壓你。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唐是府兵製,軍隊操縱在將軍和門閥手裏,沒有獨立的軍隊,就無非控製,所以唐朝造反的將軍很多,殺的也是人頭滾滾。

  一個月後,長江口港口,整整齊齊的停靠著八條大船,船上高高掛起大唐旗子,水手做著最後的檢查,一個個船員忙碌著裝箱貨物,都知道帆船即將出海。

  江岸上圍觀著無數的百姓,議論紛紛,但也能感受到百姓一個個洶湧澎湃,熱血沸騰。

  看到一片片白帆揚帆江麵,猶如一座座海上堅固堡壘,浪花拍打在江岸,帆船輕輕在蕩漾,一些文人才子拱手朝帆船一揖及地,無數百姓見此也同樣彎腰一揖。

  因為他們明白,這樣的一隊船隊,無論到了哪個國家,代表的不是個人,是大唐,是華夏民族,是傳播大唐人的驕傲,大唐的文化,大唐的繁榮,大唐的無敵船隊,值得他們行禮膜拜。

  魏叔玉看到這些百姓揖禮,也拱手揖禮大聲吼道:“謝謝諸位,某魏叔玉明白大家的想法,出了大海,去到南洋,西域國家,要讓他們明白,大唐的繁榮,華夏的文明傳播四方。

  有人的地方就要讓他們知道大唐,要讓任何國家對大唐崇拜,對華夏漢人敬畏。”

  這時隻見一座座船頭有人打著旗語,意思是準備完畢,可以出發了。

  這時魏叔玉叫來眾人來到船艙命令道:“這次出海起碼要半年,薛仁貴、程處亮帶領二百護衛和我出海,裴行儉,魏榮,房俊,尉遲寶琪你們負責好江口的船塢,和工人安全。

  裴行儉從新招募二百護衛,繼續訓練。

  即將入冬,多購買布匹做成衣物分發工人工匠過冬,江口管理一切都歸魏榮和裴行儉負責,魏榮你記住可以多花錢,也不能傷害了工人工匠。”

  “知道了。”少爺你保重。

  魏叔玉繼續說道:“裴行儉,這次你隻能留下來看住江口,你在這裏某才放心。”

  “大郎,你放心吧!”

  魏叔玉聽到裴行儉的答複滿意的說道:“好,那某就放心了,你們下船吧,要出發了。”

  “諾”齊齊後退走下帆船,站到江岸看著。

  魏叔玉從薛仁貴手裏接過紅色旗子,朝前放連續揮舞,大吼一聲:“出發。”

  隻聽到船夫,水手跟著吼起:“出發......”

  隻見江麵上泛起一片片白帆,水手門控製著風向。緩緩的前行起來,一條條帆船離開碼頭。江口出現一片白色,宛如天際白雲,慢慢駛去進入大海......

  江岸,百姓,商人,學子,揮舞手臂,這樣的一支出海意味著什麽,船隻慢慢遠去,直到看不見船影,眾人還不舍離去,都希望船上有他們其中一員,乘帆破浪,縱橫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