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十九)
作者:五七零八      更新:2020-04-07 09:39      字數:1911
  郝婷哭了,她說不知道做錯了什麽,不知道能怎麽做。

  孔世業攬著她,告訴她,她已經做得很好。郝婷在家裏是大姐,弟妹有幾個,她每個月給家裏寄錢,這三年,她已經供一個弟弟大學畢業,一個妹妹上技校讀護士也快畢業了。孔世業的意思,這三年不是白白費掉的。

  三個人意思出奇的統一,都不想再賣鞋子,對鞋店的熱情不知怎麽的消失得一幹二淨,孔世業也不再提連鎖店的想法。好像都被前段時間的事磨累了,連這個地方也不願意呆了。

  我們又開了服裝店。孔世娟說,費那麽多精力在鞋子上,突然就轉了行,也不知怎麽回事。

  孔世娟說賣服裝也是碰上的,說在城裏這麽多年,她算明白了,路會怎麽拐,有時你是打算不來的,怎麽想也想不到的。當時,一個同在一座城內的朋友聽說他們鞋店收了,找到他們,要把店轉給他們。她要回老家結婚,丈夫是老家縣城一名公職人員,她算有了好歸宿,結婚後不再進城,打算在縣城開服裝店。

  那朋友說服裝她經營了多年,終於做出個樣子,她不舍得轉給別人,孔世業他們她是知道的,把服裝店托給他們,放心。

  服裝店男女裝都賣,正符合孔世業他們的要求。店麵不算小,也隔了一小塊地方作洗手間,可放小桌小爐子,但沒有閣樓了,他們弄了活動墊子,每天晚上打地鋪,兩個鋪,中間隔著衣服架子,省下租房子的開支,幾個人都很得意。

  服裝店所在的市場人流量不錯,但接近城市老城區,賣不起高檔服裝。好在他們幾個人開服裝店有個優勢,就是都長得不錯,身材也好,是最好的模特,很多新進的款式,他們先穿在身上,可以很好地拉動銷量。

  和賣鞋子一樣,他們把所有精力投在服裝上,拚盡全力學。

  有一年冬天來臨之前,據說天氣將會很冷,電視上、報紙上到處報道,將迎來多少年一遇的寒冬,專家們不斷地告誡要做好準備,度過這個冬天。服裝批發市場堆滿毛衣、羽絨服等冬裝,床上用品市場的棉被、毯子貨量極多。各種服裝店都囤積了大量冬裝,幾近瘋狂,因為據說有一年冬天極冷,冬裝被瘋搶,當年有事先囤貨的服裝店或以前有存貨的服裝廠發了一筆,沒有貨的服裝店隻能眼巴巴看著別家做生意。

  那段時間,孔世業他們不停地聽到類似的故事,也開始進貨,積了大量冬裝。

  結果,那是一個暖冬,溫暖到幾乎穿不著任何冬裝。

  冬天剛到不久,孔世業他們就感覺不對頭了,他們不想和別的服裝廠一樣,坐等天氣變冷,深夜,幾個人湊在一起,細細商量。

  商量出的辦法是,每天晚上留一個人守店,一個人到附近夜市擺地攤,一個人到天橋下擺攤,稍稍降低價格,把冬裝賣出去。

  夜市生意更好一些,他們把精力放在夜市上,幾個人輪流去擺攤。幾個月的努力,那年囤的冬裝基本賣光,雖然降了價,利潤很低,但終歸是賺了一點,在那年服裝店大片積貨、賠本的形勢中,算得上一個奇跡。

  因為在夜市嚐到甜頭,孔世業他們把一些舊款也帶到夜市降價處理,順便宣傳他們的服裝店。

  有些顧客試衣時總有不合適的地方,或腰身寬了窄了,或褲腿長了,或胸口需要加一片蕾絲,因為這個,顧客放棄了衣服。孔世娟和孔世業郝婷商量後,買了輛二手縫紉機,專門給有需要的顧客改衣服。她小時候學過,改些簡單的沒問題,加上她肯下功力,改衣服的技術竟不錯,留住了很多顧客。衝著這點,拉攏了一批老顧客。

  這些都讓服裝店愈來愈順利。

  孔世業又想得遠了,認為這條路是可以走的。他任想象力泛濫開,甚至幻想過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孔世娟和郝婷笑他做白日夢,想象力卻不知不覺隨著他的描述走。

  市場的服裝店越來越多,路邊也擺了不少攤子,孔世業他們發現社會上的衣服那麽多,有一些價格可以低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他們又感到一種隱隱的恐慌,但他們也相信自己的拚,相信他們的經驗,相信他們有著別人沒有的優勢。

  但有一天,這些優勢被連鍋端掉了。

  這片接近城郊的區域將全麵開發,全新規劃,將會有極好的項目,將有會地鐵站,總之,對這片區域來說,是件大好事,會是全新的開始。但對孔世業他們這樣的開店者、小生意人,是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因為整片市場得拆掉,在不遠處將有一個新市場。這樣大規模的重新規劃建設,沒有幾年沒法完成的,孔世業他們當然等不起,就算真等得起,也不定就付得起新市場的入場費。

  對市場拆掉前那幾月,孔世娟用兵慌馬亂幾個字來形容,所有的人都慌慌亂亂地尋找新的出路。

  市場拆掉後,孔世業他們三個又在別的地方開過兩個服裝店,再沒有之前那一間的景況。之前孔世業他們的擔憂是對的,賣衣服的那麽多,他們賣便宜的比不過夜市便宜,想賣高檔的,簽不起昂貴的鋪麵。就那麽撐著,不好也不壞,幾個人也就比打工時多掙些錢,但極耗心力。

  孔世業說,再這麽撐著,沒什麽出頭的日子,還會越撐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