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十七)
作者:五七零八      更新:2020-04-05 09:57      字數:1583
  孔世業跟孔世娟和郝婷分析,這是名牌,大公司,在這樣的品牌店裏工作就不單是賣鞋,隻要用心,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工作有空間,有前景,近的來說,可以用銷售額作底氣,升為店長,遠一點,可以調到更大的店當店長,再遠一點,等幾個人積到一定資金,說不定可以加盟,開一家連鎖店。最後這個設想讓他們激動不已,這是真正的前景,將是真正的生意,有這樣的品牌做靠山,相信前景是很穩當的。

  鞋總是要穿的。孔世業說,也就是材質款式變來變去的。他想起之前賣碟片和修理電器的事,胸口還有些暗影。

  他們開始積錢,目標是加盟開鞋店,幾個人一起經營。確定目標那一晚,他們喝了很多碑酒,談至深夜。

  這是他們到城市之後第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

  不久後,孔世業成為店裏男鞋區的店長,郝婷成為女鞋區的店長。他們開始隔一段時間將彼此積下的錢數匯總一次,感覺那個目標是個碩大的果子,長在路邊一棵大樹上,他們已經找到那條路,正一步步接近那棵樹。

  他們沒摘到那顆果子。

  那個品牌的鞋子倒了,沒錯,整個品牌倒下了,有說是經營不善,有說是某種經濟危機,總之,是撐不住了。

  直到店裏大清貨,孔世業他們才讓自己相信這個消息。

  當天晚上,他們縮坐在一幢寫字樓樓下的花叢邊,買了一堆零吃,不停地吃,吃得又專心又緩慢,沒人說話,都垂著眼皮,都不看人。後來,零食終於吃完了,他們抬起頭,看到彼此暗蒙蒙的眉眼,猛地避開目光。後半夜,他們相靠著坐在一起,但沒有半點聲音。

  孔世娟對周尋說,我們蒙了,蒙得什麽也看不到,什麽也不會說,什麽也不會想了,我們一連蒙了很多天。

  那些天,店裏一直在清貨。

  清貨結束,人就得走,宿舍就得退,宿舍是店裏租給員工住的。老板那天宣布宿舍的租期時,他們三個才恍然回神,很快要流浪了。

  下班後,他們聚在一起的主題變了,找地方住,找工作。

  都是在城市闖蕩過一段時間的人了,他們不再盲目亂撞,有了些朋友,有了些門路,各種打聽、求助,直接的、或者彎彎繞繞的,三人把各自得到的消息、機會匯總在一起,比較,商量。有些活他們不想再幹了,比如重新進工廠的,比如到超市當雜工的,到酒店廚房幫忙的。孔世業的話是,這些活幹下去,除了人變老,身體磨掉,掙點吃喝養活身子,再沒什麽可取的。

  商量來商量去,幾個人還是決定做生意,幾個人的積蓄加起來開個小店麵應該沒問題。

  開我們最熟悉的。孔世業說。

  鞋店。孔世娟和郝婷同時應聲。

  在鞋店上班後,我們對鞋子的研究比對飯菜還上心。孔世業說。

  可現在總公司也倒了。郝婷垂下頭。

  又不是隻有這個品牌的鞋子。孔世業說,賣別的鞋子,以後開自己的連鎖店。

  孔世娟和郝婷恍然。

  半個月後,鞋店開起來了,在一家市場邊,剛好有家美容要遷地方,剛貼出轉讓,孔世業就上門了。市場接近城市新開發的地區,周圍有不少大工廠,還有物流,人的消費水平不算高,但人流量很足。孔世業他們幾個走透了市場,又了解周圍的情況,定了鞋子的檔次,不走高端路線,走款式較大方,質量也較好的中檔路線。

  那些天,孔世業、孔世娟和郝婷整日地泡在批發市場裏,一家家鞋子批發點跑,對鞋子的款式、質量、價格和顧客人群進行了解、對比,幾個人中午端著飯盒蹲湊在一處,分析各種鞋子。

  鞋店開業前一夜,幾個人徹夜不睡。孔世娟和郝婷有些沒底。

  孔世業說他是擺過地攤的人,又說孔世娟也算當過自己老板的,是有點經驗的,有什麽怕的。

  孔世娟當時想說經驗在城市不太管用,城市總是一樣一樣變新。孔世娟不敢開口,她說,我怕讓我二哥和郝婷擔心,還怕出口成了壞兆頭。

  孔世業給孔世娟和郝婷打氣,說這次打擊反而讓他們的目標提前實現了,進城以來第一次成了真正的老板。

  他們認為從此有自己的事業了。在城市裏,可以長長久久做下去的事業。城市突然有了點說不清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