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十三)
作者:五七零八      更新:2020-04-22 09:27      字數:1535
  那麽,院子的角落要好好找找。孔青虯起身,現在讓大家去找?把花盆的泥翻出來?

  這都是猜測,我還沒分析完。周尋攔住孔青虯,急什麽。

  不對,當時木盒的鑰匙也不見了。孔青虯說。

  周尋示意孔青虯坐下,讓我們設想一下這樣的情景:

  丹生婆婆半清醒半迷糊間,有個清晰的下意識,玉睛沒有滿意的繼承人,將它藏起。她將玉睛藏在身上,鎖上盒子,鑰匙和玉睛放在一起,也許還層層包了布,包了塑料袋。等身邊沒人時,悄悄藏在某個花盆或某條縫隙中,藏過之後就將這事忘掉了。

  周尋,你不去寫電影電視劇太屈才了。孔青虯說。

  話雖這樣說,事後孔家人還是翻找了院子,翻得很徹底,什麽也沒找到,孔青虯嘲諷周尋胡思亂想,周尋卻慢條斯理回了一句,奶奶也不單在院裏,偶爾會推到寨裏寨外走走吧,雖然次數很少。

  當時,周尋沒回應孔青虯,拿筆顧自在紙上劃來劃去。

  你還沒有分析完?孔青虯問。

  周尋陷在沉思裏。

  對了,剛剛你沒提到我的大堂兄孔世成。

  我正要說他,他複雜一些。周尋筆頭在紙上一點一點地。

  周尋認為孔世成是極有可能的。

  據周尋了解,鄭普益找過孔世成,提到鎮上的領導。這事從馮梅芳那裏問到,丹生婆婆也含含糊糊提到,說鄭普益老是來煩。跟鄭普益的見麵,孔世成和周尋提過,詢問過他的意見,可能覺得周尋懂一些。鄭普益還是那個意思,將玉睛交給縣博物館,作為某種文化標誌,作為文物,這樣更有意義。鎮文化館的領導提了個建議,讓縣文化館的領導來看看。鄭普益想讓孔世成一起說服丹生婆婆,說服孔家人。

  周尋就這件事委婉向孔世成打聽過,孔世成也回答得很委婉,但意思周尋聽出來了,他認為如果縣領導真有這種看法,倒是樁好事,玉睛成為文化標誌,不單代表孔家,還代表陽升鄉,代表傳統的家族文化——也就是現在提倡的優秀傳統文化——比玉睛留在家裏更有意義。孔世成用了很官方語言,說著他個人認同的意思。

  周尋猜測有可能這樣,因為孔家人認識不到這種“重大意義”,不同意將玉睛拿出,孔世成私自將玉睛獻出,隻是這樣一來,事情早晚要曝光的,最終不可能藏得住,這點孔世成不可能不知道。但如果這樣能讓領導滿意,周尋認為孔世成會覺得值,會去做。

  孔世成表麵很老實,很木訥,但他是有野心的。周尋說,我的直覺很強烈,他很想往上走,對領導恭敬到怪異的程度。他有種不安全感,雖然都認為在鎮政府鐵飯碗打不破的,可他在領導麵前戰戰兢兢。

  對周尋這個猜測,孔青虯沒出聲,半揪著眉。

  還有一種猜測,周尋沒有說,那就是他懷疑孔青虯。

  孔青虯對尋找玉睛太積極了,孔青虯對他自己的研究有多用心,對現實日子裏的事情就有多不用心,研究項目、科學動向、研究團隊之類的才應該是他掛心的。以周尋對孔青虯的了解,他這樣關注家族的事情是奇怪的。周尋從自身去推測孔青虯——他認定自己跟孔青虯有很多共同點,雖然方向不一樣——孔青虯或許對玉睛很好奇,孔青虯和周尋都是永遠的好奇者,因為好奇,孔青虯有可能拿了玉睛去做什麽事。

  也有可能源於孔青虯某個瘋狂的想法,故意藏起玉睛,因為玉睛是家族的標誌,或玉睛有其它不為人知的秘密,讓它消失,就意味著推翻了某種東西。這種想法很誇張,但周尋覺得對於孔青虯是有可能的,他科學家的理智背後,有著炙熱的激情。何況,這也是有根據的,孔青虯平日談到家族時,是有些不屑的,認為那是落後的,跟不上時代的,維係是艱難而且沒必要的,但過年過節或孔家祭祖,他卻不得不回來,在他繁忙的工作中,會提前很久安排出時間。

  玉睛不像孔青虯敘述的那樣簡單,至少對孔青虯來說。這個推論占據了周尋的腦子。他對孔青虯說得再好好了解一下玉睛。

  你不是都了解了。孔青虯說。

  不,還沒有,玉睛最被看重的部分我應該還沒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