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時代還沒變呢
作者:逐日者誇父      更新:2020-06-11 14:48      字數:2431
  出了正堂,才走了幾步。

  不等林旭說話,那個叫李丘八的先問了一句。

  “你祖籍是浙江?”

  林旭嚇了一跳,自己前世和浙江唯一的關係,恐怕就是買過義務的小商品。

  之前擔心自己的身份有問題,這才編造了一個死無對證的祖籍。

  隻好打著哈哈道:“祖上是。萬曆三十一年呂宋事發的時候,我還小,也不曾學幾句鄉音。怎麽,李兄也是浙江人?”

  “嗯。義烏的。”

  “呦!戚大帥招兵的地方呀。”

  話才說完,林旭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戚武毅那是幹什麽的?

  打倭寇海賊的啊。

  這麽說,這不是當著豬的麵誇屠夫的手藝好?

  然而李丘八聽到這個名字,卻並不在意,反倒是苦笑一聲。

  林旭覺得對方笑的有異,不禁暗自多打量了一番。

  這人身材高大,雙臂健壯,腰間似乎掛著一口倭人的武士刀。

  但仔細一看,又不是武士刀那樣腰帶協插的樣式,而是用了兩個銅箍,懸掛在腰間。

  倒更像是傳說中的戚刀?

  李旦、顏思齊等人久在日本,隊伍裏也有不少流浪武士。

  隻是武士掛刀的方法和戚刀截然不同,一眼便能看出。

  李丘八雖是帶著眼罩,可是餘光掃到林旭,見他盯著自己腰間的佩刀,輕咳一聲。

  “不必看了。就是戚家刀,非是倭刀。我雖入海,卻非倭寇。”

  “李兄出身義烏,難不成祖上也隨戚武毅從軍?”

  李丘八點點頭,歎了口氣。

  “我祖上就隨戚大帥從軍。萬曆二十年間,日本國關白作亂,侵朝鮮。我父親隨軍北上。”

  “萬曆二十一年,李如鬆攻平壤,許諾曰:先登城者,賞銀萬兩。我父親等浙兵苦戰登城,賞銀卻不見,卻把首敘之功歸於楊元。東征以來,出國門而戰,說好的雙糧、雙餉,卻也不給。”

  “自朝鮮退兵,回到薊州,父親便與營中將士鼓動鬧餉。”

  “朝廷見仗已打完,丘八無用了,鬧餉的浙兵三千七百人盡數斬之。”

  “我父親李元逸,因是鼓動鬧餉,被判了個淩遲。淩遲後斬首,梟示九邊。”

  “好在有人提前報信,母親帶我逃亡海上。想想父親,先登之功,不過是個無用的丘八,我便改了名字。既是做丘八,哪裏不是做?最起碼跟著統領,跳幫登船是真給銀子的。”

  這場用三千七百顆有功將士人頭、兩個淩遲人肉堆出來的慘劇,李丘八說起來隻是微微歎氣,心裏的那些怨氣似是早已淡忘。

  林旭聽完,也是被朝廷的騷操作震驚了。

  都說大明後期的士兵就是丘八,這話現在看來真是一點沒錯。

  他卻不知道這裏麵朝廷的奇葩思路。

  嘉靖年間,甘州兵被克扣餉銀,於是兵變。朝廷處置之後,斬首了六七個,其餘的既往不咎。

  兩年後,大同再度兵變。

  按說正常思維,會想,既然兵變是為了餉銀,那就把餉銀補足就是。

  甘州那事本就是朝廷不對,說好的一個月七錢銀子,結果就給大頭兵三錢。

  然而朝中大臣的思路卻是“因為甘州的事,處置的太輕了,殺的太少了。所以這些丘八們才給臉不要臉,少了點餉銀就要。所以,這一波殺的狠一點就對了”。

  這等思路一脈相承,終於釀出了萬曆二十三年的薊州兵變,三千浙兵被屠。

  屠了那群丘八,竟為朝廷省下了大約四萬兩銀子,可喜可賀。

  屠殺者不但無罪,居然還是大功。

  林旭並不知其中詳情,又覺得此事過於奇葩,心中也隻是信了一半。

  畢竟各有各的視角。

  或許從李丘八眼中看是這麽回事,從斬殺他們的人眼中又是另一回事,也或許李丘八少說了許多細節也難說。

  他說他爹等浙兵先登的城,這更難說真假,畢竟林旭對此事也是頭一次聽說。

  但對方既是這麽說,林旭又有心想要結交此人,便跟著歎息一聲道:“李兄的父親,果真英豪。單單是鼓動全營一事,那也絕非尋常人能做到的。若是生於此時,揚名海上,必是一方豪傑。李兄逃亡出海,卻依舊不忘祖訓,更是叫人敬佩的緊。”

  他猛誇了兩句,李丘八的臉色漸開,最後苦歎一聲。

  “罷了,不提此事了。隻是剛才聽你說你祖籍浙江,想要聽聽鄉音罷了。”

  說話間,兩人到了廂房。

  李丘八自去取來了顏思齊的一對簧輪槍,遞到林旭手上。

  “這是頭領的珍愛之物,此物玄妙,無需火繩,亂戰時候最是有用。頭領既是送與你,你也需知頭領的一片心意。”

  “是,必不敢忘。”

  嘴上如此說,心裏卻道那也未必。

  他不死,我自是不敢忘;可若是他死了,也難免我做些事,隻是卻不知顏思齊有沒有親兒子?

  若是有,怕不是今日所贈之槍,將來要取他兒子的性命。

  心裏這般想,麵上卻做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

  接過來那一對簧輪槍,林旭琢磨著到底要不要想辦法跟著李丘八學學劍術?

  “學不學,還是先看看這時代到底變沒變。隻是聽說過火繩槍、簧輪槍,燧發槍,也不知這些東西現在能否代替刀劍?”

  正是實踐出真知,若是裝填太慢、亦或是威力不足,隻怕還是要學一手劍術的。

  低頭看了看這一對漂亮的簧輪槍,一尺多長。

  做工精致,是銅的,手柄上還刻著花紋。

  比起火繩槍來,這東西也算是一種進步了,至少不需要明火,而是類似於老式打火機的原理,靠摩擦火星來點燃火藥。

  火繩槍的點火裝置簡單,七八個零件。

  燧發槍的點火裝置,難點是可以蓄力四十斤的板簧。

  簧輪槍的點火裝置,就有些雞肋。

  全靠手工打造的二十多個零件,不是鍾表匠根本打造不出。

  摩擦的力度不夠,用類似於十字弩的方式來蓄力,需要用上弦器上弦。

  上弦的地方是個小螺絲樣的,上弦器像是個扳手,依靠延長延長力臂,才能上弦。

  人手根本掰不動。

  一對簧輪槍,一副半尺多長的上弦器,再加上裝填火藥之類的工序,估計一分鍾也就能裝填一發。

  好處是可以提前裝填、上弦,掛在腰間。

  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就能射,而且沒有明火,又短小精幹,的確是接舷戰、跳幫戰時候的利器。

  壞處就是,射完一次,就等著死就行了。

  敵人不可能給你一分鍾讓你裝填的。

  看李丘八吭哧癟肚地演示了一番,林旭確信,自己還是得學劍術。

  一分鍾,夠自己死八回了。

  時代,還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