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獲全勝
作者:轟轟牛      更新:2020-07-01 11:11      字數:2913
  康海說得對,鬻題案已不再是單純的刑案了,而是朝局爭鬥的焦點,先是中官插手,現地連寧王也插手了,越來越複雜。

  寧王雖然繼承王位沒幾年,卻是暗藏野心,大散財物,結交朝中權貴,邀買名聲,再加上他是老朱家人,和弘治是血脈之親,骨肉相連,弘治對他很是信任,采納他的建議一點也不意外。

  好在,程堂早就有安排,要借用仙神之事說事。

  迷信,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的專利,就是帝王也會迷信,秦皇漢武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唐朝皇帝更是誤服金丹,早早喪命。明朝皇帝也迷信,最迷信的要數嘉靖皇帝,不理朝政,躲在皇宮中煉丹,追求長生不老。

  弘治雖然沒有迷信到嘉靖那種程度,對仙神之事也是極為迷信的,一聽是上天示警,大為震驚,噌的一下就蹦了起來,滿臉震驚,急吼吼的道:“當真?”

  錦衣衛頭目忙道:“陛下,千真萬確啊。如此大事,小的哪敢亂說。”

  也是這理,弘治疾步而去,道:“走,去看看。”

  群臣站起身,跟在弘治身後,朝宮牆趕去。

  李廣很想阻止,不要弘治去看,但是他深知弘治對仙神之事很是迷信,要是他敢阻止,就是逆了弘治的心意,會有他好受的,不得不跟著去。

  程堂和康海走在群臣中,康海拿眼瞄著程堂,在詢問是不是程堂做的,程堂微微頷首,康海明白,衝程堂豎起大拇指,這一手妙啊,比起百張利口,千條利舌更管用。

  “上天示警,忠臣蒙冤。”

  “眾口壓王,王道不張。”

  遠遠就聽見百姓的呼喊聲,弘治聽在耳裏,有些疑惑,道:“上天示警,忠臣蒙冤,朕知曉是甚意,可‘眾口壓王,王道不張’,又是何意?”

  神隊友李東陽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趁機大下說詞,道:“陛下,眾口者,群情洶洶也,是說都元敬他們受傅瀚指使,惡意叩闕上書,誣蔑程大人。陛下貴為天子,尊貴無比,這些奸人企圖掀起輿情,逼迫陛下屈服,罪大惡極,當嚴懲。”

  再次聽到‘屈服’二字,一股怒火從尾椎直衝頂門,弘治臉色陰沉,重重頷首:“都元敬之輩,實是可恨可惱,朕決不寬恕。”

  弘治寬厚仁慈,有情有義,是個好人,很難發火,這次怒了,好人發火很可怕的,群臣都在可憐都元敬他們。。

  程堂衝李東陽豎大拇指,李東陽不愧是內閣閣員,果然了得,很會抓機會。

  到了宮牆上一瞧,隻見將近三千人在大聲呐喊,聲援程敏政。而且,趕來的香客不少,隻一會兒功夫,就有三四百人趕到。

  弘治看在眼裏,驚在心頭,自責起來:“朕錯了,冤枉了程卿,上天震怒,降下警示。”

  迷信的人就得用迷信來解決,程堂看在眼裏,大是歡喜,這次弘治不會再猶豫了,放出程敏政是必然了。

  弘治仰頭望天,雙手抱拳行禮,誠懇萬分,祈禱道:“蒼天在上,祐樘知錯,立時釋放程卿,還他清白,恢複唐寅徐經功名,嚴懲傅瀚辛鏑華昶這些惡徒。還請蒼天看在祐樘心誠的份上,寬祐則個。”

  徐溥這些大臣,畢恭畢敬的站在弘治身後,一臉虔誠。

  程堂看在眼裏,大不驚訝,雖然早就知曉弘治迷信,卻是沒有想到迷信到這種地步,要不是他親眼看見,還真不敢相信,這哪裏是帝王,跟狂信徒似的。

  李廣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必須要阻止弘治。不然的話,一旦嚴查起來,一定會查到自己頭上,那就麻煩大了。要是平時,犯點事,弘治訓斥幾句了事,頂多罰俸了事。但眼前事,已經涉及到仙神之事,上天震怒了,這對迷信的弘治來說,懲罰起來絕對不會手軟,他李廣出不會有好日子過。

  看著站在群臣中的王嵩,李廣一打眼色,王嵩立時會意,上前一步,衝弘治行禮,道:“陛下,臣王嵩有本奏。”

  弘治看著王嵩,道:“王卿,有何事要奏?”

  王嵩一本正經,一臉篤定,道:“陛下,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就在於鬼神之事虛無縹緲,不可信。鬻題案,是朝中之事,上蒼何以知曉?何以示警?必是有奸人利用鬼神之事,掀起輿情,欲不利於陛下。”

  弘治迷信,王嵩如此說話,就是在逆他的心意,弘治很不高興,臉色難看,目光淩厲,盯著王嵩。

  王嵩頭皮發麻,隻覺弘治的目光跟利劍似的,欲要剜心刨肝,目光投向李廣求助。

  李廣需要王嵩挑頭,他才好說話,行禮道:“陛下,奴才以為王大人所言有理。都元敬這些奸人掀起輿情,欲要逼迫陛下屈服,或許有奸人心懷不軌,利用仙神之事掀起輿情,欲要逼迫陛下屈服。”

  屈服,這兩個字對弘治爆擊一萬點傷害,聽在耳裏,不由得猶豫起來,有了都元敬之輩在前,再有奸人利用仙神之事逼迫他,並非不可能。

  李東陽洪鍾蘇黎他們看在眼裏,急在心頭,想要說話,又不知從何說起。

  利用仙神之事,逼迫弘治就範,釋放程敏政,這是大好事。但是李廣這個權奸,深知弘治的性格,一連兩個‘屈服’,讓弘治惱恨,此時再以仙神說事,會適得其反。

  康海也急了,卻是不敢說話,他和李東陽他們的看法一樣。

  程堂卻是上前一步,道:“陛下,王嵩欺君,當斬。”

  弘治臉色陰沉,死盯著程堂。

  李東陽瞪著程堂,你能不能別那麽蠢,這時候參王嵩欺君,這不是自尋死路麽?

  洪鍾蘇黎康海他們都是如此想。

  王嵩可得意了,程堂如此愚蠢,自尋死路,道:“程堂,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誣蔑本官,陛下,您可得為臣作主啊。”

  程堂這段時間很跳,大有程敏政第二的架勢,是時候除掉程堂了,李廣忙道:“陛下,程堂當著陛下的麵構陷王大人,罪大惡極,當重處。”

  弘治臉色難看,聲音壓抑,一逼山雨欲來之勢,道:“程堂,你說說看,王嵩如何欺君?”

  這是反話,意思是說王嵩並沒有欺君,是個人都能聽出來,但是程堂仿佛沒有聽明白似的,一本正經的道:“陛下即使不問,程堂也要說個明白。”

  還真有?群臣不信,很為程堂惋惜,如此作死者少見。

  王嵩李廣滿是喜悅,臉上不動聲色,倒要看看程堂是如何作死的。

  程堂不慌不忙,道:“陛下即位之初,一場暴雨來襲,雨災半京師,毀壞良田無數,百姓遭災者眾,王大人以此劾爹,認為是爹觸怒了上蒼,上天降下警示,要求陛下罷黜我爹的官職。陛下,可有此事?”

  弘治很信任程敏政,即位之初,就要重用程敏政,中官李廣很是忌憚程敏政,想要阻止程敏政升遷,就要王嵩利用這場雨災說事,把火燒到程敏政身上。有人要程敏政自辯,但是程敏政了解弘治,知道他特別迷信,自辯也沒用,就放棄了機會,因此而被弘治免官,在家賦閑數載。

  弘治頷首,道:“確有此事。”

  王嵩感到不妙,臉色大變。

  程堂瞥了他一眼,道:“我想問問王大人,為何雨災之時,上天示警為真,眼下上天示警為假?同樣都是上天示警,為何在王大人嘴裏,一為真,一為假,這是為何?王大人究竟安的甚心?”

  是啊,同樣都是上天示警,在王嵩嘴裏卻是區別很大,一真一假,這難道不是別有用心?弘治臉色陰沉,目光如同利劍似的,在王嵩身上刮來刮去。

  王嵩頭皮發炸,恨不得逃離,卻是雙腿灌鉛似的,沉重異常,挪不動步,不得不向李廣求助,眼巴巴的看著李廣。

  李廣預感到不妙,臉色大變,你這時候向我求助,不是拖我下水麽?恨不得捶死王嵩。

  如此良機,豈能錯過,程堂把火燒到李廣身上,道:“當年舊事,李公公可是極力讚成,認為上天示警為真。如今,李公公卻是極力否認,認為上天示警為假,李公公,你為何如此做?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