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恩寵無比
作者:轟轟牛      更新:2020-06-12 13:31      字數:3078
  人死如燈滅,萬事皆休,毫無價值,怎麽就成了死人才是好人?不僅康海迷惑了,就是李瑩和程壎也是一臉不解。

  程堂並沒有給他們解釋,而是道:“此時不是說這事的時候。”

  這是乾清宮,是朝堂,的確不是細究這事的好地方,李瑩程壎康海不再追問。

  程筱落到李廣手裏,還不任由李廣擺布?李廣說是程筱自己所為就是程筱一人的過錯,和辛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就不可能扯出傅瀚,不能拿到真憑實據,鬻題案依然無法告破,程敏政的清白無法恢複,李東陽很不甘心,想要再爭取一把,程敏政衝他一眨左眼,李東陽知道程敏政心意已決,隻得打消這念頭,道:“陛下,臣以為程筱身為大理寺左丞做出如此無法無天之事,大理寺必須要整頓一番,程大人再關在大理寺已經不合適,當轉至刑部。”

  他這是關心程敏政的安危,群臣大是認同,洪鍾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李大人所言極是在理。陛下請放心,程大人轉入刑部,臣自會依律辦事。”

  他和程敏是好基友,不可能害程敏政的,弘治欣然同意,道:“把程卿關入大理寺獄,幾害程卿性命,是朕的過失,轉至刑部,如此甚好。”

  弘治知錯能改,有唐太宗之風,如此當眾承認錯誤,博得群臣好感。程敏政更是眼圈兒泛紅,躬身施禮:“謝陛下,謝陛下。”

  程堂上前一步,道:“陛下,大理寺龍蛇混雜,極度危險,鬻題案相關人等再關在大理寺已不合適,當一起轉至刑部。”

  辛鏑把大理寺經營得跟鐵桶似的,雖然辛鏑的麻煩很大,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辛鏑的人說不定會對唐寅徐經華昶不利,轉到刑部非常有必要。唐寅是自己的偶像,必須要保護,徐經此人也不錯,救他一救也是應該的,華昶是關鍵證人,更不能出事。

  弘治瞄了程堂一眼,微微頷首:“此言甚善。整頓大理寺這事,就交給謝遷。”

  謝遷忙領命。

  李廣上前一步,道:“陛下,此事雖非辛鏑所為,但他有失察之過,請陛下把辛鏑交給奴才,奴才自然嚴辦。”

  辛鏑到了李廣手裏,就是回家了,所有的罪過李廣都會給他洗幹淨,辛鏑大是期待。

  但是,這點小心思豈能瞞過群臣?李東陽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此案尚未審結,辛鏑當關入刑部為宜。”

  謝遷上前一步,衝弘治行禮,道:“陛下,臣附議。”

  劉健也是讚成:“陛下,臣讚成。”

  群臣紛紛上前表態,徐溥這個首輔一貫和稀泥,本不想表態,但是此事涉到朝臣和中官的爭鬥,他身為百官之首,不能不有所表示,道:“陛下,臣附議。”

  李廣瞄了徐溥一眼,不再和稀泥,能從你嘴裏聽到一句明確答案,真是不容易,道:“陛下,辛鏑與程筱毒殺程大人一案關聯,當交由臣審理為宜。”

  這的確是關聯案件,交給李廣查辦更有利於辦案,弘治就要同意,群臣很無奈,中官李廣太得寵了。

  程堂豈能讓李廣得逞,上前一步,道:“陛下,這的確是關聯案件,可此案的疑點甚多,交由李公公審理自無不可,若是分開審理,刑部和廠衛審理更具互補,有利於審結。”

  洪鍾已經是成精的人物了,立時明白程堂的意思,哪會錯過這等良機,忙道:“陛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李公公審案是一把好手,臣自是佩服,不過臣打理刑獄多年,自認也不差,請陛下把辛鏑交給臣,臣自當好生審理。臣查得案情,與李公公所查案情分開進行,當更有利審結。”

  群臣立即附和,一時間附和聲此起彼伏,如此涉及朝臣與中官的爭鬥,百官自是要擰成一根繩。

  弘治認可這說法,道:“也好,辛鏑就交給洪卿了。”

  一錘定音,再也更改不了,群臣的目光在李廣和程堂身上溜來溜去,頗是詫異。

  中官李廣身為當朝太監領袖,與百官爭鬥多年屹立不倒,恩寵不衰,可見其能了,但是遇到程堂屢次吃憋,要不是親眼所見,群臣真不敢相信。這還是那個名聞京師的傻子麽?

  程敏政也是驚奇,自己這個小兒子今天的表現太驚豔了。

  李瑩特別自豪,這是我兒子,我身上落下來的肉。

  程壎睜大眼睛把程堂渾身上下打量一番,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小弟。

  康海很為恩公高興。

  辛鏑又癱在地上了,落到洪鍾手上,有他好受的。洪鍾是程敏的好基友,豈會放過他?不把他的祖宗八代的破事挖出來,不會放手的。再說了,他投靠了中官李廣,就是百官的叛徒,百官豈會饒過他?

  傅瀚一顆心七上八落的,辛鏑落到李廣手上,不會有事,他就不會出事。落到洪鍾手上,辛鏑能不能挺過來,很難說,一旦把他給咬出來,他就完蛋了。

  又是這小子破壞我的好事,豈能放過你?李廣心生怨恨,道:“陛下,辛鏑禦下不嚴,有失查之過,他受審是應當。國有國法,程堂未經允準,擅闖大理寺,這是造反,潑天大罪,還請陛下嚴辦。”

  程堂率領家丁打進大理寺,雖然救下了程敏政,卻是闖了大禍,違反了律法,和造反沒區別,弘治追究下來的話,不死也要脫層皮。這個李廣真是個狠人,一下打在程堂的要害上,程堂很難翻身,任你有百張利口,千條利舌,也是沒用。

  而且,李廣肯定不會放過這種難得的良機,會把火燒到程敏政身上。不管這事是不是程敏政授意的,身為親父,程敏政肯定是脫不了幹係。就算脫得了幹係,還可以利用此事,拿輿情做文章,逼弘治嚴懲程敏政。

  群臣很為程堂惋惜,卻是無法為他開解。

  程敏政李瑩程壎康海滿臉焦急,想要為程堂開脫,程堂眼圈兒泛紅,眼淚在眼眶裏打著轉轉,隨時會流下來,道:“陛下,我心念父親安危,不顧律法,闖進大理寺救父,實是罪大惡極,還請陛下重罰,發配我去貴州。”

  貴州,在明朝是苦寒不毛之地,那裏的經濟極不發達,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再加上西南諸番騷擾邊境,多有殺戮,發配到貴州那就是下地獄,程堂這自請處罰非常嚴重,和自尋死路沒兩樣。

  李瑩急得眼圈兒泛紅,失聲驚呼:“堂兒。”

  程壎也急得不行,把程堂拉到自己身後,守護起來。這個大哥雖然沒有才華,更沒有膽識,但這份親情不錯,程堂心裏一暖。

  程敏政也急了,瞄了一眼程堂,隻見程堂並不驚慌,若有所悟,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康海很為程堂這個恩公擔心,見程堂並不驚慌,想到了什麽,不再說話。

  李廣瞄了程堂一眼,想到了什麽,臉色難看,就要說話,就在這時,隻見弘治臉上泛起微笑,很是讚賞,道:“程堂,你擅闖大理寺,有違大明律法,罪孽深重,說你是謀逆也不為過,朕念在你孝心可嘉的份上,就不予追究了。”

  如此重罪,竟然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輕易饒過程堂了,群臣很難相信,但事實俱在,不得不信。

  李東陽很有深意的瞄了程堂一眼,這個程家小少爺不僅不是傳聞中的傻子,還精明過人,懂得投弘治所好。

  弘治諡號‘孝’,稱為明孝宗,為何給他一個‘孝’字諡號?就在於弘治是個至孝之人,事親至孝,他對孝之一字看得極重,程堂拿‘孝’字做文章,弘治不僅不會處罰他,還欣賞有嘉,道:“程堂,你有情有義,為救父甘冒奇險,是個‘大’孝子,不錯,不錯。”

  又一次誇讚程堂,這是第一幾回了?而且,這次的誇讚,比起前幾次更加真誠,更多讚賞之意。

  此案到現在暫時告一段落了,後麵要等辛鏑和程筱審理有了進展才能接著進行,程敏政離開時,弘治親自相送,道:“朕失察,險誤老師性命,朕甚是慚愧,這就送送老師。”

  不稱程卿,而是稱老師,可見弘治對這事還是很自責的,真心實意想要送送程敏政,這讓群臣豔慕不已,恨不得和程敏政換換位置。可是,人家是帝師,自己不可能成為帝師的,隻能眼饞。

  程敏政感激涕零,眼淚汪汪:“陛下,臣不敢當,不敢當。”

  弘治左手執著程敏政右手,親自送出乾清宮,分別之際,拍拍程堂的肩膀,親熱的道:“程堂,你不錯,不錯。”

  弘治左手執程敏政之手,右手拍程堂之肩,這父子兩人恩寵無比,群臣眼紅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