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萬戶飛天
作者:轟轟牛      更新:2020-06-11 14:04      字數:2568
  李瑩說得很對,程敏政身為帝師,朝廷命官,他的健康很重要,朝廷很重視,弘治會派禦醫定期對他進行全方位檢查。前些時日,派來禦醫李言聞,此人是李時珍的父親,出身醫學世家,家學淵源,醫術精湛,為人正派,更是程敏政的知交好友,不會有害程敏政之心,他說程敏政沒病就是沒病。

  問題是,《明史》記載‘敏政出獄憤恚,發癰卒’,明確記載程敏政是死於癰症。《國朝獻徵錄》記載‘以癰毒不治而卒’,程敏政死於癰症記載得同樣明確。

  李言聞不可能犯錯,《明史》和《國朝獻徵錄》也不可以記載錯誤,而程敏政死於癰症又是不爭的事實,那麽隻有一種可能性,程敏政被人下毒,做成癰症之狀,掩人耳目。

  毒死程敏政這事,可行度如何?完全可行。

  程敏政是帝師,朝廷命官,地位高,影響大,居然有人敢向他下毒手,這太驚人了,程堂冷汗直冒,濕透重衣:“娘,我們得去大理寺,提醒爹,莫要給人害了。”

  程壎根本就不信,眼睛一瞪,斥道:“小弟,你休要胡說。爹是朝廷命官,還是帝師,誰敢對他下毒手?”

  李瑩也是如此想,微微頷首。

  都把程敏政弄進大理寺關起來了,哪有不敢的,你們還做如此想,真是太天真了,程堂反詰:“大哥,你也不想想,爹是禮部右侍郎,堂堂三品大員,更是帝師,而華昶區區戶科給事中從七品小官,哪有膽子彈劾爹?他背後有人。”

  程敏政是三品大員,華昶是從七品小官,差了整整九級,兩人間勢力天差地遠,程敏政隨便就能弄死華昶,更不用說程敏政是帝師,在朝中的影響力何等之大,要是華昶背後沒人撐腰,他敢彈劾程敏政這個朝廷大員麽?

  經過程堂一提醒,李瑩立即想通了,臉色大變:“這是個陰謀,陰狠毒辣的陰謀。”

  程壎依然不明所以:“娘,你這話何意?”

  李瑩強忍著心驚,為程壎解釋:“依大明律,敏政這樣的朝廷命官犯事,會被關進大理寺獄。而大理寺卿辛鏑媚事中官,貪髒枉法,構築冤獄,害得不少人家破人亡,敏政上書,陛下大怒,辛鏑下獄,陛下欲要嚴懲,中官相救辛鏑這才逃過一劫。從此以後,辛鏑與敏政成為死仇,不死不休,辛鏑恨敏政入骨。敏政被關進大理寺,還不任由辛鏑為所欲為?”

  程壎終於明白事情極為嚴重,臉色蒼白,冷汗直冒,失聲驚呼:“娘,這要怎麽辦?怎麽辦?一定要想辦法救爹呀。”

  程堂在心裏吐槽,怪不得程敏政死後,程家衰落,最終淪落為籍籍無名,泯然於眾生,這個大哥也太沒主見,太沒膽色了。

  李瑩頗有父風,處變不驚,沉著冷靜:“敏政被關進大理寺,落入辛鏑之手,辛鏑必然要害敏政,但敏政是朝廷命官,更是帝師,在朝中影響極大,辛鏑不敢明目張膽,必然是偷偷摸摸的進行,還要避嫌,保住自己的官身與前途。因而,必然是下毒,是慢性毒藥,最好是做成……癰症之狀,既可以害死敏政,又不為人懷疑。”

  程敏政是朝廷命官,是帝師,要是被害死,弘治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會追查到底。所以,盡管辛鏑恨死了程敏政,也不可能明目張膽的進行,必然是暗中加害。下毒,下慢性毒藥就成了必然。最好是做成惡疾,癰症是最佳選擇。

  癰症是一種皮膚病,不注重清潔衛生的話,就會患上癰症,嚴重者血液會成為毒血,最終身死。程敏政在大理寺坐牢,無法洗澡,清潔衛生做不好,患上癰症的可能性極大,用慢性毒藥做成癰症狀,就能掩人耳目,誰也不會懷疑,天衣無縫了。

  程堂對李瑩的敏銳反應很是讚歎,不愧是名臣之後,首輔之女。

  李瑩看著程堂,大是驚訝:“堂兒,你平日醉心於工匠之道,不聞他事,沒想到你見事如此敏銳,不錯不錯。”

  雖然有史書的幫助,程堂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想明白前因後果,這份反應的確不慢,當得如此盛讚。

  李瑩臉色一冷,俏臉含煞:“辛鏑想要加害敏政,休想!真以為我程家百年官宦世家好欺麽?哼。”在這一刻,底氣十足。

  程家,作為百年官宦世家,背景深厚,有這種底氣。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反擊之事,而應當先保住程敏政,防止辛鏑狗急跳牆,不顧一切害死程敏政,李瑩道:“我這就去探監,給敏政提個醒,要他提防辛鏑,莫要被暗算了。”

  這是必須的,程堂深以為然,道:“娘,我也去。”

  李瑩不同意:“堂兒,你的病剛好,身子虛,得歇著。”

  關於弘治十二年會試,《明史》記載‘事秘,莫能明’,意思是說此案牽涉廣,錯綜複雜,非常隱秘,真相並沒有查清,因而史書記載得很簡略,很模糊,要想不出現漏洞,釀成大錯,就得去大理寺麵見程敏政,從他那裏獲得詳情,探監一事,程堂必須要去:“娘,爹的安危關係著我們程家的前途未來,我不能不去。”

  李瑩並不知道程堂的想法,還以為他關心程敏政,大是欣慰:“那好,你快去換身衣衫。”

  適才想明白程敏政是被毒死的,這真相太恐怖了,程堂盡管膽子不小,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衣衫濕透了,是要換套衣衫。應一聲,程堂轉身進屋,侍女香芹跟著進去,要侍候程堂換衣。

  程堂的房間很大,跟個大廳似的,並沒有奢華的家什,除了紫檀木製成的桌椅床這些家具外,就是數量眾多的潛艇模型。

  前任雖然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卻是叛經離道,不慕聖人,不學聖人之道,不讀四書五經,醉心於工巧之事,一心要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能工巧匠,以‘萬戶飛天’的主人公陶成道為偶像。

  陶成道本名陶廣義,是元末明初人,善長火器,率領三百子弟投奔朱元璋時,獻上火器配方,這對朱元璋的光複大業很有幫助,受封萬戶,朱元璋賜名‘成道’。成了明朝的大官,可以安享榮華富貴了,但是陶成道是個很有想法人的,並沒有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

  他看見鳥兒撲愣著翅膀,在天空自由飛翔,就在想鳥兒能夠在天空翱翔,人為什麽不能呢?他做出兩隻翅膀,左右手各綁著一隻,再在身後綁上四十七支火箭,命人點燃火箭,他就象鳥兒一樣,飛上天空,然後,華麗的摔死,這就是‘萬戶飛天’的故事。

  陶成道這一舉動,不合時宜,成了笑柄,被明人嘲笑,明人引以為恥,史書都不記載他。但是,六百多年後的現代社會,他聲名鵲起,被公認為人類飛天鼻祖,第一個利用火箭飛天的人,全人類共尊,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背麵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anHoo’,以此來紀念他。

  前任以陶成道為偶像,當然不是要上天,陶成道用生命為代價告訴世人,飛天不可能,因而前任要下海。

  “天才,天才,絕對的天才!”程堂望著眼前呈拉伸水滴狀的潛艇模型,被深深的震憾了,前任絕對是一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