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潛藏的人脈
作者:廣濟天下      更新:2020-06-10 17:30      字數:2424
  北京郵電大學,簡稱北郵,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國的第一所郵電高等學府——北京郵電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在1998年郵電部還未撤銷之前,一直是郵電部的直屬高校,而郵電部的職責是統一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郵政和電信。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學的招聘工作都會出現一個很活泛的名詞——“子弟學校”。

  從最好的大學到最差的中專,隻要有上級直管單位的話,他們都會為子弟學校都會解決很大一部分就業問題。

  在98年之前一直管理著三大運營商前身的郵電部,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下屬的電信部門每年都會招納很大一批北郵的子弟。

  而98年之後,郵電部拆分,政企分離,政府部門和電子工業部合並建立信息產業部。而電信企業部門從2000年開始劃分,形成三大運營商並存的局麵。

  但是這一切改變不了三大運營商從骨子裏的北郵血脈,北郵的子弟三大運營商裏依然是最歡迎的。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北郵就是隻依靠關係。人家不僅關係硬,關鍵是在很多方麵人家還很強!強的闊怕!

  通信工程,在全國排第1名

  信息工程在全國排第9名,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在全國排第4名,

  電信工程及管理,全國排第1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全國排第14名,

  軟件工程,在全國排第7名,

  網絡工程,在全國排第1名,

  物聯網工程在全國排第13名,

  信息安全,在全國排第3。

  因北郵的畢業校友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的通信領域運營商、企業的中堅力量,以及互聯網行業中的IT工程師來源。

  無論是信息產業部、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還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微軟等外企,乃至華為、百度、阿裏巴巴等巨頭企業中,北郵係都是核心力量之一,堪稱國內通信行業的“黃埔軍校”。

  所以北郵雖然是一所名聲不顯的211,卻是一所在通信和計算機領域,背景極為強大的211,甚至比絕大多數985高校都好使。

  ……

  郭恒,北京郵電大學98級信息工程專業研究生,未來從事方向未知,未來成就未知。已知家境貧寒,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家庭翻身。

  這是李星燦從在繁星科技兼職的北郵學生打聽到的,至於為什麽打聽到他,主要還是因為人家的導師非常厲害!

  劉安傑,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01月10日出生於SD省YT市,

  1968年9月,劉安傑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

  1976年1月至1993年1月,先後任郵電部數據通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任中國電信總局副局長兼郵電部數據通信局局長;

  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任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

  1994年1月起,任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1997年8月起,任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就這些的履曆,看著就讓李星燦恨不得馬上把這樣的大拿請到公司供起來,但是明顯就很不現實,所以李星燦隻能另辟蹊徑,從他的學生入手。

  劉安傑帶的幾個學生中,就屬郭恒最合適,因為他很缺錢,還有要改變自己家庭貧困現狀的強烈願望。

  郭恒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裏還有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靠著父母種地養活一家人,生活的十分艱難。

  讀本科的時候,郭恒的家裏隻在第一年為郭恒提供了足額的學費,以及很少一部分的生活費,沒有辦法,郭恒就隻能在課餘時間到學校附近的小餐館刷盤子勉強掙到生活費。

  郭恒很清楚家裏的情況,該借的的錢都已經借了,第二年的學費會有很大的問題,於是郭恒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工地做小工。

  就這樣自己掙一部分,家裏提供一部分,郭恒勉強的讀完了大學本科。

  在大四的時候,郭恒遇到了劉安傑,郭恒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就是劉安傑。

  劉安傑通過日常的問題交流,一下子就看中了勤奮刻苦,基礎紮實的郭恒,想讓郭恒跟著他讀研究生。

  畢竟一個做學術研究的老師,有一個得力的研究生助手,很多時候都會很舒心的。

  郭恒卻困惑於家庭的貧困現狀,隻能直言相告,拒絕了劉安傑的邀請。

  劉安傑卻對於出身貧寒的郭恒更看好了,坦言道,隻要郭旭以後好好工作和學習,他會讓學校提供一份公費讀研的名額。

  郭恒自然是十分感謝,但還是說需要和家裏人商量一下。

  當郭恒打電話和父親提及此事,並說自己想要放棄這個機會的時候。

  郭父一想到兒子很優秀,被老師拉著去讀書,以後說不得也會是一個大學教授,那可是真真的大文化人,大學生的老師。

  “我老郭家也算燒了高香,要出一個大教授了。”這讓郭父喜不自勝。

  於是對著電話嚷嚷道:“你要是敢放棄這麽好的機會,老子不打斷你的腿,我就不姓郭!”

  電話沉默了一會兒,又傳來聲音:“你就給我滾去好好去讀書,家裏的事情都有你老子我!電話費這麽貴,我就先掛了!嘟嘟嘟……”

  就這樣郭恒讀了研,但是家裏的債務卻不會因為郭恒讀研而推脫。

  人家盼了幾年,終於等到郭家的大小子畢業了,指望著借出去的錢都能收回來,但他還要接著讀,這讓借錢給郭家的人自然就惡語相向。

  郭父對此也隻能唾麵自幹,陪著笑臉說道:“他讀書不用我花錢,我以後壓力就小了,我這兩年賣的糧食,都可以用來還清大家的欠款。”

  這個時候的農村人的“鄉誼”還是很濃厚的,再說郭父也已經做了承諾,這件事就這樣暫時了解了。

  但郭恒很清楚這筆債務究竟有多大,家裏幾乎兩年不吃不喝才能還上債務。

  一股沉甸甸的責任感和愧疚感壓在郭恒的心頭,讓郭恒覺得必須要為這已經被自己吸幹了骨髓的家庭做點什麽。

  可讀研不像本科,多數的時間都是呆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郭恒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繼續課餘的兼職,索性的是劉安傑又給了郭恒一個助理崗位。

  這讓郭旭每個月都能往家裏寄些錢,來償還大學四年來欠下的債務。

  但是這改變不了郭恒的家裏依然一貧如洗的現狀,接觸過現代化都市生活的郭旭有著強烈的願望要去改變貧困的家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