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萬裏江山盡好物中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1-01-17 13:57      字數:2330
  朝廷的部門改革到這裏便基本停住了,工部隻是進行了具體職責的重新劃定,明確了其承擔大唐基礎建設的責任,名字都沒有改。

  刑部更是換了兩個侍郎便停了下來,去努力修訂新的律法了。大唐前進的太快,律法滯後嚴重,許多新情況出現,現有的律法應付起來很是吃力,原有的律條也有不少閑的不合時宜,必須對律法做一次大的修訂,並且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沒年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修訂增減法條。

  刑部沒有頒布律法的權力,這一點沒有變,律法的頒布確認需要皇帝和政事院以及七部的投票認可,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同意才可以向皇帝申請法條的頒發或廢除,皇帝擁有一票否決權,但其一票否決權的生效條件是律法的內容存在巨大的爭議,平時是不能動用的。

  政事院的行政命令通過皇帝時的流程也差不多,隻不過皇帝的話語權更大一些而已,但是左右兩院均有複議的權力,避免皇帝做出拍腦袋的決定。

  李承乾的權力與李二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皇家自己的選擇,也是雲家能給他們的最好選擇。

  李承乾唯一沒有妥協的就是兵權,皇帝依舊掌握著所有的常備軍和近半的預備役力量。

  其實雲家也是一樣,岸防營的規模達到了近七萬人,南海艦隊和南洋近防艦隊也還在雲家的掌控之中,手裏的總兵力接近二十萬,而且裝備精良,訓練充足,依舊對皇家保持著相當的優勢。

  無論是皇家還是雲家都清楚,兵權才是維持彼此和平相處的基礎,朝堂的文武官員也清楚這種事情,所以文武官員手中還掌握著一半的預備役力量和地方的暴力機關,三方平衡,大家都有顧忌,大唐才能不亂。

  馬周和潘攸被調回中樞,結束了在南海道的職務。

  馬周出任政事院左院首,副手是高士廉,馬周雖然晉升的有些突兀,且在資曆上和高士廉相差甚遠,但是高士廉年事已高,精力有些不濟,馬周不到六十,正值仕途的巔峰時期,是非常好的人選,盡管有人有異議,可馬周還是憑借著卓絕的能力得到了同僚的一致認可,很快便進入了大唐第一宰相的角色。

  潘攸出任政事院右院院首,他在南海道經營多年,而且在擔任南海道都督府都督時政績耀眼,還和中樞的各位大佬私交甚篤,又有雲家和李承乾的力挺,接任過程沒有一絲波折,很快就和馬周一起理順了政事院的架構和行政規則,能力配得上右相的職位。

  原本計劃的政事院副院首是唐儉,可因為身體的問題,唐儉推薦了他的族侄唐善德來出任。

  唐善德也是雲浩的老熟人了,為人靈活且有原則,能力也不錯,在外交方麵受唐儉的影響很深,是個做事的人,所以成功上位,當然,雲浩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弟子,他向李承乾推薦了王玄策,作為潘攸的副手之一。

  王玄策在鴻臚寺曆練多年,對外是一把好手,對內政的能力也不錯,李承乾也很看好這個師弟,便擢升他到了政事院,與唐善德搭夥負責政事院的有關外交的事務。

  監察部的主官是一直負責“通訊室”的李君羨,他是軍轉政,從百騎司安然退休,非但沒有死於非命,還得到了重用,成為了一部大佬,不過他的副手卻比較有意思,是魏征的長子魏書玉和孫子魏獻,搞得像是魏家要世襲大唐監察似的,隻是魏家人都和老魏一個德行,大家也就隨他們去了。

  防務部的主官因為老將們的大麵積凋落,新上任的各級主官明顯呈現年輕化,第一主官是段誌玄和程咬金,第二主官是尉遲寶琳,按說尉遲寶琳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可尉遲恭豁得出去,主動從軍中離職,到終南山去找袁天罡修道去了,順利推自己的兒子上位。

  程處默、程處亮兄弟和段攢就比較憋屈了,因為自家老爹太過堅挺,他們隻能頂著肩膀上的金星到預備役去帶兵。

  屈突全比較幸運,作為老派軍人的代表,被推到了第二主官的位置,與程咬金、尉遲寶琳、雲浩和薛萬徹一起成為大唐實際的五大掌兵人。

  工部主官是李建成,負責實際工作的是李承道和他的一幫師兄弟,墨家和道家也有幾個嫡傳弟子在工部任職,官員的年輕化在七部中是最突出的。

  三家在基建、通訊、交通等方麵有著絕對的實力,哪怕是工部的地位隨著國內基礎建設的推進而水漲船高,也沒有人能撼動三家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拔工部所需的專業人才時,意外的發現了多年尋找未果的張柬之。

  誰都沒有想到這家夥在第一次看到雲家傳出的世界地圖後就生出了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在雲家人找到他之前就跟著自家的商隊去了天竺,後來又一直向西走,最遠到達了埃及,直到見到金字塔才往回走,這一走就是離開大唐十多年,生生把自己鍛煉成了一個旅遊達人。

  牛人之所以牛,是因為他們很不一般,很不一般的張柬之二十多歲入道門修行,後轉到科學院當交流生,在一次辯論賽上帶隊奪冠,這才進入了雲家的視野,經過幾年的學習,其開闊的眼界很受尉遲京的欣賞,保舉他到工部任職,劉建國又在後麵推了一把,張柬之順利轉正。

  與張柬之相比,狄仁傑因為拜師太晚的問題,在劉建國門下還未出師,隻能跟在孫伏伽身邊打雜學習,起點上就差出許多,注定要在基層徘徊幾年了。

  大唐的朝堂改革基本上算是比較平穩的,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完全完成了。

  大的改革完成,局勢平穩,李二開始淡出,李承乾真正的得掌大權。

  他掌權之後延續著既定的規劃,一步步的走的很是穩當。

  延貞九年,大唐的土地國有化徹底完成,長安到大宛郡的鐵路開始動工修建,登州、泉州、杭州、平壤等十餘個港口陸續開始擴建,為下一步真正開啟海洋時代打基礎。

  這一年大唐的人口突破四千一百萬,人力的缺乏暫時得到了緩解。

  這一年大唐國庫結餘超過兩千八百萬貫現金。

  這一年大唐的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每人一噸,溫飽不再是奢求。

  這一年大唐的醫療保障製度全麵覆蓋到了每一個唐人。

  這一年黃河鐵路橋建成,北方連為一體。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有好的也有壞的......

  大唐的萬裏江山在這一年基本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