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新時代(月底求支持)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31 00:25      字數:2205
  雲家和皇家推進的土地國有其目的並不是消滅地主,而是想要通過控製生產資料來調解經濟的構成和減少社會變革的主力。

  華夏的小農經濟對生產力的限製和人口的流動限製極大,而且小農經濟所涉及到的利益方太多,想要結束原有的經濟體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其最虛弱的時候給出致命一擊。

  經過隋末的戰亂和李二上位之後對世家的和毀滅性打擊,現在的傳統經濟結構正是最無力的時候,價值工商業的興起,農稅在總稅收之中的比例下降到了可有可無的程度,所以雲家和皇家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徹底終結延續了幾千年的土地私有。

  在理論上來說,土地的私有和公有並不能直接影響生產力的提升,但是生產力想要產生大踏步的增長,最重要的還是技術的進步,之所以雲家要實現土地所有製的變革,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大唐的基礎太差,想要快速的推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必須集中力量幹大事,擁有隨時調動絕大多數社會資源的能力,這在後世很成功的例子,並不善於社會學的穿越五人組選擇了照搬後世的經驗。

  當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中樞收回土地之後有兩件事情是當務之急的。

  首先是對土地使用的規劃和擴大生產。

  土地使用規劃的問題不大,雲家聯合皇家、農家和多家大集團提前就對收回土地後的使用和耕種做出了預案。

  基本的計劃是在個體農戶之外組建更多的大規模農場,尤其是在水熱條件優良且地勢的華北平原上,建立起可以大量使用機械進行生產的農場,還有同樣占有地理優勢的東北也會建立起幾個大型的機械化農場,加上南洋的種植園和各地農戶的糧食出產,完全可以保證大唐的糧食安全。

  隻是在擴大生產方麵還有很大的問題,一是該如何保證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二是農資的缺口問題。

  其實說到底,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技術和經濟結構上有很大的缺陷,而這個問題並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等待技術的進步和普及。

  說來說去,最後還是要回到一個現實又無奈的問題上——人口。

  足夠的人口是一切的基礎,技術和社會的進步不是靠著幾個穿越者或是幾個天才來推動的,他們隻能給未來的的進步打下一個基礎,不管是真正的大踏步前進還是滿滿的積累進步,都需要大唐具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隻依靠外力的強行推動並不能得到持續進步的能力。

  五人組做的已經夠多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等待。

  前期的積累過程因為幾乎為零的基礎,需要大量的基礎人才來不斷地完善五人組帶來的科學技術體係,五人組是人不是神,唯一的金手指就是他們腦海中的知識,雲浩的過目不忘也僅僅是帶來了一個容量有限的資料庫的檢索目錄罷了,想要複原這些知識並作出一定的發展,需要的可不是一小撮人,而是大量的基礎和中堅力量的參與。

  科技的進步需要天才,但是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與其寄希望於不知何時會出現的大牛,還不如打好基礎,培養更多的基礎人才,建立一套合理的培養製度,給天才的出現營造出良好環境的同時還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大量的人口是不可缺少的,無論什麽時候,社會的進步都是伴隨著有序和無序,緩慢和爆發,量變和質變,說到底還是一個概率學的問題,足夠的人口基數可以提供足夠的基礎和中堅人才,而這些人才儲備則是天才誕生的搖籃。

  通過吞並西域、西突厥和半島三國,大唐的在籍人口在短短的十年內激增到了三千兩百萬,但是這些新增人口的紅利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顯示出來,皇家和雲家著急也不管有,有些事情隻能交給時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唐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大唐貞觀共和曆一千四百八十九年,李二執政的第二十個年頭,三月初六,大唐的權利交接開始。

  三月初六的朝會上,李二正式提出了禪位給第一順位繼承人李承乾,百官震驚不已。

  消息傳到民間,百姓沸騰。

  人們對李二這個皇帝很有好感,他自登基開始,便帶著大唐不斷地前進,先是打敗了吐穀渾,之後擊敗西突厥,將整個西域納入大唐的版圖,又滅掉了北方的勁敵高句麗,吞並新羅和百濟,幾年前又滅掉了倭國的千年國祚,將倭國變成了大唐的瀛洲道,加上已經成為大唐重要糧食和經濟作物基地的南洋以及資源基地的美洲,李二在開疆拓土上的功績超過了之前所有的帝王,僅是這一項就可以讓他比肩始皇帝。

  開疆拓土隻是給了百姓心理上的優越感,真正讓百姓信服他的是他上台後推行的一係列惠民政策。

  從海外開發集團取消徭役和人頭稅開始,百姓的生活就慢慢好了起來,之後推廣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幾年之間大唐百姓就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土地國有取消農稅,把百姓頭上的最後一座大山挖掉了,而且識字學校和五年義務教育的推行讓新一代的百姓告別了目不識丁的境遇,開闊了眼界,也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新的醫療體係的建立讓百姓看病不再難不再貴……

  李二在位期間做了太多的事情,百姓得到了很多的實惠。

  百姓們對統治者的期望是很低的,但是李二卻是遠遠的超出了人們的預期,有些過於好了,所以坊間很早就開始有人稱呼李二為“聖皇帝”,可見他在大唐的影響力有多大。

  這樣一個受人愛戴皇帝要退位,許多人都想不通。

  你歲數不算大,也沒犯什麽錯誤,身體也沒問題,現在就禪位太早了吧?

  不過李二的態度很堅決,沒人能勸阻他。

  在禪位之前,李二發布了最後一道招書,規定大唐皇帝的繼位年齡不得低於二十歲,在位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年!

  此詔書一出,很多人清楚的感到……天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