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盛宴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30 08:39      字數:2351
  十幾年的時間,雲浩的弟子多數都成家立業了,隻剩幾個年紀比較小的還跟在他的身邊。

  劉建國要好一些,他的弟子因為入門比較晚,其中隻有十三人出師,剩下的還要再深造幾年的時間,不過也是到了再次收徒的時候。

  遠在崖州的雲濤和雲秀澤的情況和劉建國差不多,有弟子出師,自然也要補充一些,所以他倆也在崖州尋摸合適的人選。

  四人的這次收徒基本上是不帶什麽利益目的的,純粹就是為了給科學一脈培養後備人才。

  來拜師的人要經過一層層的篩選,雲浩四人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人情不是他們收徒是要考慮的問題,他們可以按照培養方向挑選合適的弟子。

  拜師的考試分為四步,一是報名海選,不是選秀,而是讓報名的孩子們參加一場頗有難度的綜合考試,考試的內容是按照挑選專精人才的目的設計的,考試分為數、理、化、工、農、藥、哲學、航海等八項,報名的學生要在四天內逐項考核,因為不是培養全才,所以最後的結果並不是看總分數,隻要有一兩項特別強的就可以晉級下一輪考試。

  第二輪是對晉級的學生進行數理和其擅長的項目進行一個長達一個月的集中培訓,之後再進行考試,測試的是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過關者進入第三關。

  第三關是雲家那些已經出師的弟子對這些過關的學生進行麵試和考核,選出最符合科學一脈需要的人才送到第四輪去。

  最後就是雲浩四人的“分贓大會”,各自挑選看對眼的弟子,能走到這一關的弟子無論有多少,雲浩四人都不打算淘汰一人,都是潛力無限的家夥,不能錯過。

  事實上真正能走到最後一關的人會非常的少,前三輪就有可能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

  報名拜師的人很多,內陸加上南海道的報名人數多達三萬六千人,而且考試的項目可不是都是動筆的,所以所需要的人力和財力投入不是個小數目,不過雲家不差錢,也不缺人。

  雲浩一聲令下,涇陽、洛陽、泉州、杭州和崖州五地聯動,設置了六十五個考點,各地的學校、工廠和道門醫館全力支持,為雲家提供考試要用的各種器材和場地支持。

  當然,這些人的目的可不單純,就雲家的這套篩選方式,意味著絕大多數的考生都會被刷下來,但是那些沒法晉級的考生依舊是難得的人才,雲家看不上,對這些積極出力的人卻是增加自己人才儲備的最佳人選。

  大唐搞了十幾年的教育普及,可效果現在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見識廣博眼界開闊的人才還是稀缺資源,能參加雲家的這次篩選的無一不是被各個中小學和識字學校挑選出來的尖子生,稍微培養一下就可以成為自己的得力人手。

  雲家無意中把分散在各地的尖子生集中到了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大餐,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可不少。

  想要喝湯的人很多,其中以道門醫館和國子監為最。

  道門醫館需要儲備更多的基層醫療人員,隨著大唐醫療水平的提高,赤腳醫生便有些應付不過來了,而且道門有意加入到大唐新的防疫體係之中,需要更多具備相關基礎的人員,那些被淘汰下來的學生正好符合他們的要求,所以道門在所有的考點外都派了人駐守,還印製了大批的傳單,像極了後世滿大街都是的那種招生的培訓機構。

  國子監做的更加過分,仗著充足的經費直接用錢來爭搶生源,可謂是大放損招。

  近年來儒家逐漸式微,雖然還有國子監這塊金字招牌撐著,但是大唐的教育格局已經大變,醫墨農三家和科學一脈雄起,和四家相比,儒家的學問變現很不容易,所以基本上招不到底層出身的學生,大多數的平民子弟首選的都是可以學到一門可以傍身的專業技術,醫墨農三家在這方麵有著絕對的天然優勢,畢業生根本就不必為就業發愁,沒有足夠的學生基數作為支撐,儒家想要有恢複元氣非常困難。

  高端人才方麵的爭奪,儒家又鬥不過擁有雲家和皇家全力支持的科學一脈,南海學院和大唐科學院基本劃拉走了大唐七成的高端人才,剩下的那三成再刨除掉醫墨農三家通過各種手段搶走的生源,留給儒家的本就沒有多少,而且儒家自孔氏分家後便分成了好幾派,各派的理念之爭比當年打壓雲家的火氣還大,內耗嚴重,誰都不服誰,相互間挖牆腳的事情很常見,本就不多的高端人才幾派一分,留給國子監的還有幾個?

  要不是還有禮部和各個勢力的支持,國子監就要關門大吉了,孔穎達不忍出現這種情況,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姿態,麵子什麽的在學派的生死存亡麵前不值一文。

  老話說的好,文人一旦不要臉,基本上就沒有人能阻擋他們,祭出氪金大招後,戰果相當豐碩,一下子就招到了一千兩百多個學生,雖然和醫墨農三家比不了,但是也比儒家的其他書院強出太多。

  國子監和孔穎達被人罵的狗血淋頭,但是得到足夠好處的老孔隻當這些罵聲是耳旁風。

  第二輪的篩選淘汰的學生直接被南海學院、醫學院和科學院包圓了,沒有給其他人一絲的機會。

  第三輪的淘汰者都沒有出考場便被麵世他們的考官給收下了,尉遲京和周元大罵這些家夥雞賊,雲浩四人也是哭笑不得,但是卻沒有承認弟子們所收學生的地位,更沒有給弟子們開宗立派的權利,在四人看來這些弟子們盡管稱得上有才華,但是離獨自帶學生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再沉澱幾年。

  當然,邱項籍和嚴煙是個例外,他們二人這些年的學習進度非常快,雲浩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教他們的了,加上兩人已經在南海學院任教了多年,有足夠的能力收弟子,所以雲浩特意讓他倆收了幾個對眼的學生。

  邱項籍和嚴煙很是開心,說什麽也要早日做出成績,把李承乾和李泰拉下馬,坐上科學一脈三代傳人的頭把交椅。

  李泰對雲浩的偏心頗有微詞,不過在邱項籍和嚴煙的能力麵前,他選擇了閉關苦修,爭取早日得到正式收徒的權利。

  李承乾就表現得淡然許多,繁忙的政事注定他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學術上的東西,反正知道他能順利接班當好皇帝,在科學一脈的排位就能保得住。

  一場考試成為了一場盛宴,雲浩四人摘取了最美味的部分,挑選出一百二十三個弟子,為科學的進一步壯大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