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跟風的百濟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30 08:39      字數:2299
  李元吉在大唐的名聲臭大姐,沒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這導致他一直隻有一個正妃和一個側妃,最近幾年他倒是沒惹出什麽事情來,但是依舊是娶不到側妃。

  漸漸地他也就淡了這方麵的心思,安心在南洋搞自己和雲浩合夥的漁業生意,小日子過的還算是安穩。

  他做夢都沒想到好事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剛聽到讓他娶善德這麽個老姑娘的時候,他還嫌棄二十四歲的善德年紀大,可是一聽善德的陪嫁豐厚,立刻就答應了下來,順便還隱晦的表示如果可以的話,他不介意連真德也一起娶了。

  李元吉貪財的模樣讓李二很不爽,但是考慮到他是再給自己解圍,也就沒有苛責他什麽,反而是大方的送了他一座可以種植香料的海島當做新婚禮物。

  長孫皇後在李元吉的婚事上非常上心,難得的獨斷了一次,把李元吉的婚事安排在一個月之後。

  李淵對兒媳婦的急切表示理解,並沒有多說什麽,而是把李二臭罵一頓解氣,李二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嘴上接受了老父親要求他重振雄風的要求,轉頭又去哄大老婆了,了解內情的在心中鄙視李二丟了大唐男子的臉麵。

  新羅人對大唐皇帝把善德嫁給一個親王為側妃的決定頗有怨言,但是瘸著腿的李承乾領著前鋒營在金城外的農田裏搞了一場火力演習後,新羅人屈服了,善德交出了都城金城和整個新羅的控製權。

  新羅人識相,大唐不好做的太過分,參考對高昌和伊吾的處理方式給出對新羅人的安排,一半的人口遷入大唐內陸,全體國民改漢姓,領大唐的臨時戶籍,三年後考核大唐官話,合格者換正式戶籍,不過關者到南洋服役兩年,之後自動獲得大唐的正式戶籍,或者年輕男子加入唐軍駐守邊關三年,到期全家獲得大唐的正式戶籍,臨時戶籍人口的待遇和權利比照擁有正式戶籍的居民在各項福利待遇上要差出很多。

  雖然大唐給出的條件有些苛刻,但是卻免去了全體新羅人淪為奴隸的命運,對比幾百萬高句麗人的境遇,他們算是非常幸運了。

  中秋節前,李承乾回到長安養傷,隨同他一起到長安的還有李泰和百濟王的特使。

  其實李承乾傷的並不重,隻是他受傷的位置讓雲浩有了很不好的聯想,擔心他還會如同曆史上那樣變成瘸子,所以不顧他的反對,說什麽也要把他調回來。

  雲浩第一時間把他送到了涇陽醫學院,讓醫家的一眾大拿對他的傷勢進行會診,直到確定他的傷勢不會留下什麽後遺症之後才放他回長安。

  李承乾覺得師父有些大題小做,一點小傷而已,不值得如此興師動眾,不過他也沒有拒絕師父的好意,堅持到檢查完畢,他才帶著跟他一起做飛艇回來的百濟王特使進宮麵聖。

  百濟現在的處境及其危險,半島上就剩下他們一家獨苗了,大唐既然先滅了高句麗,又順手兼並了新羅,傻子都看得出來大唐不會停下腳步來,百濟遲早是要被征服的,所以百濟這段時間過得是戰戰兢兢,百濟的高層隨時準備著跑路。

  跑路可以,但是環伺四周,他們已經成為一座孤島,陸地上被大唐保衛,海上又有龐大的艦隊對他們虎視眈眈,而且離半島不遠的對馬島上還駐紮著一支唐軍的預備力量,倭國又被封鎖著,真是跑都沒處跑。

  正在他們忐忑不安的時候,突然發現隔壁的騷操作竟然取得了不錯的結果,百濟高層像是溺水的人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迅速開始了複製粘貼模式,跟風新羅,謀求以最小的損失並入大唐,至少要保住他們這些貴人的身家性命。

  百濟國王不是女兒身,也沒有女兒,不過這攔不住他們求生的決心,百濟王先是讓自己未出嫁的侄女成為王儲,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便把侄女給推上了王位,於是百濟有了第一位女王。

  見新羅女王的遭遇,他們不奢求把女王嫁給唐皇,也不敢提出把女王嫁給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李承乾,他們思來想去,相中了魏王李泰,同是女王,也不好太委屈,李泰好歹也是一個一品親王,百濟女王嫁過去也不丟人,而且他還沒有成親,算的上是女王的良配。

  這也是李泰返回長安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肥宅還真就看上了芳齡十五、大臉盤子的百濟女王,他回來就是和李二商量這件事情的。

  雲浩看到百濟女王的素描畫像時,一度懷疑是自己的壓榨教學讓李泰的審美觀出現了扭曲,隻不過審美這種事情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也不好多說什麽,反正是李泰和百濟女王過日子,他才懶得管。

  不過李二和長孫皇後卻是很高興的。

  李泰這貨太過醉心於科研,到了結婚的年齡卻對圍繞在身邊的瓊葩蒲柳一點興趣都沒有,整日裏不是帶學生就是悶在實驗室裏搗鼓各種實驗器材,他的表現讓李二夫婦有些擔心,還曾猜測他的取向是不是有問題,如今算是開了竅,他們自然是恨不得馬上讓他成親。

  百濟是走了大運,借著大臉盤子女王被李泰看上的光,百濟實現了軟著陸,沒有任何損失的就拿掉了頭頂上的利劍,雖然國祚終結,但是整個族群和大部分的財富都保留了下來,是半島三國中結局最好的。

  到此時為止,北征的目標大部完成,隻剩下室韋等一些掃尾工作,這部分收尾工作交給了捕奴隊和馮家的幾個將領,隻是在東北的主力還不能撤回來,他們至少還要在那裏待到來年的夏天,等預備役大量駐防之後才能陸續撤回關內,到時隻會留下兩到三萬的主力,對新領土保持軍事壓力,也要防止新羅和百濟的遺老遺少搞出什麽幺蛾子。

  接下來大唐的主要精力都會放到國內建設和對外貿易上。

  北征帶來了六百多萬的人口,足夠大唐消化很長時間了,各種基礎設施,未來十年鐵路的建設和兩湖地區的開發將會成為重點。

  雲家的計劃是繼續推進工業的發展和科學知識的傳播,此外,他們的眼光全都放在了隔壁的吐蕃和天竺身上。

  吐蕃實力不強,但是想要徹底消滅他們卻是比較困難的,隻能提前做好準備,一旦動手就不能拖延作戰時間,高原並不適合作為一個長期作戰的地域。

  天竺倒是不難打,但是人口太多,需要想辦法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