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長封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25 17:45      字數:2234
  高句麗之戰因為嚴冬降臨而暫停,淵太祚和王族的鬥爭卻沒有結束。

  淵太祚在鴨綠水東岸一邊招兵買馬,一邊鎮壓王族在各地組織起的武裝力量,另外他暫時放下仇恨,向唐軍提出了和談的請求,隻不過李二根本沒有回複他,這讓他感覺到了危險。

  想要繼續和唐軍作戰,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趁著春天到來前徹底平定王族和各地的叛亂,所以他對敵對勢力的手段極其的殘忍,靠著血腥的殺戮短時間內就剿滅了幾股大的勢力,並且動員了自己所能控製的絕大多數力量來加強軍事實力。

  高句麗王族在淵太祚的高壓下節節敗退,他們也向大唐拋出了橄欖枝,以鴨綠水以西的所有領土作為交換,希望大唐可以出兵剿滅淵太祚,並且高句麗願意永世作為大唐的藩屬,連高句麗王的廢力都交給大唐來決定,一副要徹底成為大唐小弟的做派。

  他們的條件要是放在武德年間,說不定李淵會接受,但是李二的目標是要一個完全安定的北方領土,怎麽會答應他們的請求?

  李二對高句麗王族的信使隻說了一句話:“大唐要的是開疆拓土!”

  一句話便斷了高句麗王族的所有念想,他們索性在其控製區內搞了一套穿越五人組很熟悉的東西——打土豪分田地。

  既然這些領主救不了王族,那不如試試依靠底層的農奴。

  所有的農奴恢複自由身,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塊私有土地,條件是幫助王族對付反賊淵太祚和入侵者大唐。

  別的不說,他們這一招的效果還真是不錯,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組織起了一支二十多萬人的大軍,而且這支由剛剛分到土地的原農奴組成的軍隊戰鬥力絕對的強悍,在嚴冬之中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把鴨綠水以東的淵太祚勢力消滅,和淵太祚隔河對峙。

  淵太祚有些坐蠟,被大唐和高句麗王族夾在了中間,可謂是腹背受敵。

  高句麗的局麵變得非常亂,尤其是新羅和百濟也來趁火打劫,讓原本應該安靜地嚴冬變得很是熱鬧。

  相對於高句麗的亂想,東方的島國卻是一片的死寂。

  是死寂,不是靜寂。

  自大唐封鎖倭國開始,倭國的瘟疫便徹底失控了。

  最先出現瘟疫的是城市,所有較大的城市同時爆發烈性鼠疫,三個月的時間便有幾十萬人喪命,人們拚命的逃離城鎮,而鼠疫病菌隨著這些逃離城鎮的人迅速傳遍鄉村,第一年的時候便有近百萬人喪生。

  第二年春季,倭國的鄉村又爆發了大規模的天花疫情,短時間內又有幾十萬人死亡。

  瘟疫還不是最可怕的,夏季來臨之前,倭國的山野和農田裏突兀的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植物,這些植物迅速繁殖,侵占著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間,和農作物爭奪養料,當年倭國的糧食產糧腰斬,隨即發生了大麵積饑荒。

  饑荒打斷了皇道派和蘇我氏的戰爭,嚴重的瘟疫沒能阻止雙方的廝殺,但吃不飽肚子卻是沒法打仗的。

  雙方為了養活數量眾多的軍隊,不得不向已經吃不飽肚子的貧民增稅,被盤剝的忍無可忍的貧民開始反抗,一時間倭國各地遍地狼煙。

  天災**的加持讓倭國的人口在三年的時間內縮減到不足百萬。

  舒明天皇感染天花去世,其弟乾宇宮澤明繼位,新天皇靠著被大唐封鎖前囤積的物資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將蘇我氏滅族,隨後開始鎮壓各地的亂民。

  新天皇繼位讓倭國人看到了結束混亂的希望,但這個倒黴的新天皇隻在位不到一年便因為感染鼠疫而去世,失去了強力領導的倭國再次陷入混亂。

  狼煙遍地的同時,天花和鼠疫病菌出現變異,原本有了免疫力的人出現大量感染,大批的人無法抗過致死率更高的瘟疫,人口數量進一步減少,到大唐對高句麗宣戰前,整個倭國的人口從四百多萬減少到不足百萬。

  而這不到百萬人的人口中青壯年男子就占了七成,年輕女性不足二十萬,孩子隻有不到三萬。

  按說保住這些女子和孩子,再繁衍個百十年,倭國的人口還有恢複的機會。

  但是禍不單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大量跨過海峽入侵倭國腹地。

  阿依努人長期受到倭國的打壓,倭國人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所以雙方積累了幾百年的仇恨一爆發出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阿依努人的戰鬥力很強,手段也很殘酷,他們從不留活口,所以倭國人的抵抗也很堅決,雙方的戰爭帶來了更多的傷亡。

  雙方廝殺的難分難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死在戰場上的人便超過了二十萬。

  這隻是戰場上的死亡人數,更多的死亡來自饑餓和瘟疫。

  混亂的局勢讓農業生產基本停滯,逐漸貧瘠的土地讓本就不多的糧食產出雪上加霜,為了抗擊阿依努人的入侵,大部分的糧食都供給了軍隊,平民沒有食物,隻能靠打獵和采集為生,要是敢出海捕魚,海麵上遊弋的唐軍戰艦就會把他們沉海喂魚。

  打獵並不能養活多少人,反而是加劇了瘟疫的傳播,逐漸平息的瘟疫卷土重來。

  阿依努人因為沒有經曆過慘烈的瘟疫洗禮,對瘟疫的抵抗力幾乎為零,他們在進入倭國本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基本死光了。

  倭國人取得了對阿依努人的勝利,回過頭來在看國內的人口情況,苟延殘喘的皇族欲哭無淚,到這個時候,能統計到的人口還不足四十萬,而且這些人口的處境也非常危險,一個搞不好倭國就要全體滅族了。

  新繼位的天皇是一個十一歲的傻子,隻有傻子才能讓各個勢力安心,可是一個傻子卻是無法收拾倭國的殘局的。

  各個勢力在達成和平協議之後又達成一致——向大唐求救。

  七拚八湊的弄出了一個使團出海和大唐的艦船溝通,希望唐軍可以讓他們前去長安,但是他們的小船隊還未接近唐軍戰艦便被全部擊沉。

  年底的大朝會前,李二回到了長安,在大朝會上發布詔書,將對倭國的封鎖無限延期。

  大朝會上沒有人在乎倭國的境況,也沒有人幫他們說話,因為大唐在朝會上宣布了一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