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小步快跑(求月票收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6      字數:2263
  接下來的檢閱並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

  當然,這是見識過後世世紀大閱兵盛況的雲浩和劉建國的看法。

  十六衛還是那一套老式的閱兵方法,擺開作戰陣型,一陣喊殺就過去了。

  沒有一點的禮儀性,紅果果的炫耀武力。

  簡單粗暴,但有效。

  各國的使者在還有些微涼的關中春風中冷汗直流。

  大唐的軍威更盛,他們看得是心中戰栗。

  大唐現在還處在大規模的國戰之中,可就現在的國力來看,更們就沒有進全力。

  這是個讓人恐懼的事實。

  他們不知道教導團的戰鬥力如何,隻看得出其中大部分的士兵都是生瓜蛋子,特別是隊伍中帶隊的軍官,很多還是帶著稚氣的半大小子。

  如此一支軍隊要上前線,說明大唐根本就沒有把西域和西突厥的戰事放在心上,在關鍵時刻派出一支新兵隊伍到前線去,打著練兵的心思。

  能這麽做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準備下一場大戰。

  那麽下一場大戰的目標是誰?

  結果不言而喻。

  縱觀大唐周邊,值得大唐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的隻剩下了高原上的吐蕃和北方的高句麗。

  吐蕃使者老神在在,他心裏清楚,大唐雖強大,但是還沒有能力攻上高原,稀薄的空隙就是吐蕃最好的屏障,況且吐蕃窮困,也沒有讓人垂涎的資源,自然不會這麽早進入大唐的視線,所以他隻是感歎於大唐的兵峰之盛,並不擔心大唐對吐蕃不利。

  剩下的高價值目標就隻剩下高句麗了!

  各國的使者憐憫的看著高句麗使者——時刻被一個強國惦記可不是什麽好的體驗。

  高句麗正使受不了現場的低氣壓,找到唐儉,言稱自己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晚上的宴會,留下副使便回去給高建武寫信,說明大唐對高句麗的不善。

  唐儉帶著假笑對高句麗正使噓寒問暖,還特意讓人請醫者去為他診病。

  鴻臚寺從西麵的戰爭一打響就變得非常熱鬧,各國的使者讓鴻臚寺上下人員著實過了一個肥年。

  閱兵結束,雲浩被李二和李建成哥倆架到了禦書房,劉建國則直接入了後宮,去看李治。

  禦書房內的氣氛有些沉重,李建成並沒有離開,而是和李二一起用危險的眼神盯著雲浩。

  “咳咳!”

  雲浩打破沉默,笑著道:“早晚的事,兩位哥哥這麽緊張作甚?小弟膽子小,經不起嚇唬的。”

  “什麽叫早晚的事?”李建成嚴肅道:“是你雲家早晚要造反嗎?”

  李二想要說些麽,還未開口就讓李建成這話打斷了,默默地看著雲浩不出聲,眼中有著一絲陰鬱。

  “大表哥,你問的這話讓我懶得回答,你要是感興趣呢就可以在一旁聽著,回去問承道也可以,雲家一向把事情擺在明麵上,不會搞什麽陰謀詭計,我把所有的計劃都和弟子們講過,想來是他沒敢和你說。”

  雲浩轉向李二道:“不過想必高明他們一定告訴了二表哥和舅舅,是吧,二表哥?”

  李二艱難點頭道:“淡化皇權的影響,讓皇權歸於平淡真的可以讓李氏皇族超然物外嗎?朕不信!”

  李建成皺眉道:“這就是你對皇家的安排?”

  “不是安排,是定位。”

  雲浩拖過三個秀墩,兩個放到二人身後,自己大大咧咧的坐上一個,翹著二郎腿道:“接下來要說的話很多,咱們也別站著,太累人。”

  秀墩對雲浩來說高度正好,坐著很舒服,對李建成和李二這種人高馬大的人來說就有些憋屈了,但兩人急於從雲浩嘴裏得答案,便別就得坐在了雲浩對麵。

  “說說你的想法吧,高明和恪兒在信中有些保留,現在朕想聽你當麵說清楚。”

  李二讓內侍搬來了一個小茶幾和一套茶具,一副打持久戰的模樣。

  雲浩一邊擺弄茶具泡茶,一邊問道:“兩位哥哥想必對曆史有過深刻的了解,華夏的權利演變小弟就不多做贅述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說說我科學一脈兩千多年來對世界各地的權利記錄和分析。”

  李二和李建成同時點頭、

  雲浩按照後世的社會學方式給二人係統的分析了權利的產生和演變過程,當然,在講到華夏現在的權利架構時戛然而止。

  二人聽得很仔細,甚至李二都拿出了紙筆邊聽邊做記錄。

  華夏並不是沒有論述權利的著作,但雲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觀點在這個時代是聞所未聞的,很吸引人。

  李二停下手中的比,問道:“你科學一脈的賢哲就這麽肯定權利的來源三個方麵,經濟基礎是自然經濟,政治基礎是世襲製,文化基礎是君權神授,這三點朕都理解,隻是你說所有的統治權利都來自這些東西,是不是太片麵了?”

  “大量的統計和數據分析。”

  雲浩解釋道:“科學研究不是感性的認知,即便還有其他的一些條件,但真正的權利形成,尤其是王權或皇權都是逃脫不掉這三點的,而且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自然經濟,或者說是生產力的水平高低,世襲製和君權神授隻是在社會恢複正常後才會起到權利交接的作用。”

  “華夏自啟開始進入家天下的模式,不說太過遙遠得遠古,就夏商開始,隨著自然經濟的發展,王朝的壽命越來越短,到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生產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之後的各朝國祚少有超過三百年的。”

  “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力限製著人口的規模,一旦土地無法承擔人口的重壓,社會秩序就會失靈,等到人口再次減少到低於土地承受力的時候,新的王朝便會興起,這就是為什麽新王朝前期發展的比較好,中後期的時候卻會遍地狼煙的原因。”

  “秦和隋屬於特例,但大致上也社會底層出了問題,科學一脈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的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把自然的小農經濟壓縮到最小,使其不再有決定王朝興衰的能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穩定,社會體係就會穩定,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前,皇權還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一旦生產力得到空前的提升,統治者和被統治著之間的矛盾也會計劃,皇權在生產力發達的社會體係中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