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不是敵人太弱,是我們太強(求月票求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6      字數:2272
  這是個比爛的時代。

  雲浩的話是引用後世的某些鍵盤俠對這個時代的片麵理解,他之所以會這麽說僅僅是為了表示一下感慨而已。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好與不好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按照工科男雲濤的說法,大唐所處的時間段是一個氣候上的大暖期,注定了強勢文明的崛起。

  氣候對文明的發展有著很強的影響,在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時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明的發展方向。

  大暖期對世界上的所有文明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發展良機,很容易出現文化的大爆發。

  東方有絢爛的大唐文化,西方有大兄弟的昌盛文明,再往西還有暫時返魂的東羅馬帝國,就連美洲大陸上的幾個文明也進入了衰落之前的輝煌頂點。

  強勢文明的崛起了周邊稍弱的文明,讓他們顯得虛弱不堪,顯得有些愚昧落後。

  “所以說不是敵人太弱,而是我們太強!”

  雲濤最後一錘定音,給弱雞的西突厥和西域各國找了個台階下。

  “你的理論咋一聽沒啥問題,可你想過沒有,單以氣候作為基礎來分析文明的興衰有些片麵了?”

  雲小妹提出了質疑:“文明畢竟是人的創造出來的,人才是首要的因素,文明是綜合性的,不隻是農業和畜牧業,還有文化、社會結構,軍事,技術等等多種構成,不能以偏概全。.”

  雲濤擦了一下嘴角的口水道:“但是你不能否認農牧是文明發展的基石,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不可能出現發達的文明。”

  雲小妹見他擦口水,難得的拿起一放手帕,擦了擦自己的嘴角。

  他們兩正在出牙,總是不自覺的流口水,雖然盡量控製,卻沒有什麽效果,成年人的靈魂也無法違背自然規律,所以這段時間他倆都很少露麵。

  整日裏嘴角都掛著口水,他們有些羞於見人。

  聽著兩個小人兒的爭論,雲海是一臉正氣的端坐不動,腦子裏卻畫滿了的蒙圈表情,氣候論的知識觸及到了他的知識盲區,這時候端著架子裝深沉不會顯得自己尷尬。

  雲浩和劉建國則是當做沒聽見他們的爭論,這些後世營銷號上的不知可否的理論引不起他們的興趣。

  兩個小人爭論的很起勁,有些為爭而爭的意思,完全沒有注意到老爹他們的反應。

  雲海招招手,雲浩和劉建國就跟著離開了,留兩個小人兒在這裏磨嘴皮子。

  三人來到實驗室開始完善有線電報機。

  有線電報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把振動轉化為電信號,再磁化,以電磁波形式傳輸,再轉化為電信號,轉化成振動的聲音信號。

  聽起來簡單,實施起來也不困難,至少對穿越五人組來說不像它的發明過程那樣曲折。

  製造有線電報的技術條件包括電池,銅線和電磁感應器,這些東西對五人組來說不是什麽問題。

  實際上他們早在一年前就做出來簡易有線電報機,簡易有線電報機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控製電磁鐵的電路,製作起來是一次成功的。

  但簡易的東西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性能方麵實在是感人。

  他們製造的建議電報機在海南島上用用還湊合,要是用在大唐廣袤的國土上就是在開玩笑了。

  他們的計劃是先給北方的鐵路配備上有線電報係統,用來保證鐵路運行的安全,事實上最早的電報線路就是為鐵路服務的,他們也打算按原來的路子走,於是先搞出了簡易有線電報,即便是功率限製了電信號的傳輸距離,大不了在鐵路沿線多設置一些中繼站變能搞定。

  可西突厥和西域的戰事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內陸的廣袤是海島上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就是有飛艇這樣的空中交通工具,西麵的戰報要傳到長安也需要五天的時間,傳到崖州的時間更是需要近九天的時間,嚴重影響著訊息的時效性,這對五人組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雖然這樣的速度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已經稱得上是神速,大唐中樞從皇帝到平民,大家都對戰報的迅速傳播表示滿意,但對習慣了一個電話打遍全球的穿越者來說依舊和烏龜慢爬沒有什麽區別。

  他們想要在未來幾年建立一套遍及大唐的快速通訊係統,讓各地的聯係更加的緊密。

  增加電訊號的傳播距離首要的解決的問題就是電報機的功率問題,難點在電磁感應器上。

  最初的電磁感應器原理和電磁鐵差不多,主要的作用是接通和斷開電流,使電流可以實現有規律的傳遞。

  電磁鐵的原理隻要是一個學習過基礎電學的人都知道,可真的去造出適合電報機使用的電磁傳感器就是大部分人無法完成的了。

  五人組已經特別選拔了一批崖州的女學員進行電報的收發培訓,可真正的電報機還未定型,並且已經拖了近一年的時間沒有進展。

  眼看又要到年底了,他們想要在繁忙來臨之前試試能不能有所突破,要不然就得靠人數去堆了,那樣的運營成本會高到讓人肝顫的程度。

  “真是懷念我家旁邊的那個電子元件批發市場,裏麵什麽電子元件沒有?就是想攢一套低配版的自動武器平台都沒問題,哪像我們現在,要什麽沒什麽,搞個電阻還要和泥巴玩兒。”

  “康銅電阻適用於交流電,直流電的電報機能用嗎?”

  劉建國一邊調配康銅配比,一邊抱怨。

  雲浩皺眉道:“你不是自己組裝個電台嗎?怎麽還問這種話?”

  “嗬嗬,老大,我那DIY的是無線電台,用的元件主要是電子管,都是現成的東西,誰能想到有一天要自己造電阻和感應器了?”

  劉建國說的沒錯,後世的那些無線電愛好者說白了就和喜歡自己攢電腦的人差不多,都是使用市場上的各種元件組裝出一套帶有個人風格的東西,和他們現在的“手工”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

  誰聽說過有人自己在家造電子管的。

  雲浩放下手中活兒,陷入了深思之中.......也許這些事情根本就不該是自己這幾個人來做。

  大量的實驗需要大量的人協作,憑自己幾個人要做到什麽時候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要不,讓學院的師生也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