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果然是個比爛的時代(月底求月票求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6      字數:2275
  鞠文泰死了。

  活生生的被嚇死在了自己的王位上。

  他這一死,城中的兵力沒有做什麽抵抗也就投降了。

  戰後,侯君集仔細檢查了一下倒塌的城牆,然後不屑的說了一句:“果然是豆腐渣!”

  西域缺少石料,各國的城池多是采用的夯土城牆,外麵包一層厚厚碎石增加防禦力。

  高昌城的城牆便是此種構造。

  高達五米的城牆在西域的確算得上是雄城,對付冷兵器部隊沒有什麽問題,連唐軍之前攻城用的攻城鑿都無法在這種土牆上借力,要想進攻這樣的城池隻能用攻城梯或攻城車。

  但這是對一般的冷兵器部隊來說的。

  大威力的火藥武器卻可以很容易的摧毀這種結構的城牆,所以大唐的新城城牆已經摒棄了夯土城牆,換上了磚石和水泥砌成的牆體。

  而且高昌城的城牆明顯在建造工藝上有些問題,還是百年前的產物,其結構強度已經大為降低,否則以唐軍發射的火箭彈數量,應該隻會使城牆出現幾個缺口,而不是整體的垮塌下來。

  城牆的垮塌和國王的暴斃讓城中的高昌人徹底放棄了抵抗,唐軍隻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接收了全城的防衛。

  接著便是鑒別,找到高昌所有的高層並把他們押送到長安去。

  大唐是要把高昌納入到版圖內的,不需要留下這些不穩定因素。

  半個月後,唐儉作為朝廷的特使乘坐飛艇來到高昌。

  他帶來了皇帝的詔書,宣布高昌成為了大唐下屬的高昌現,高昌境內的所有在籍人口同時獲得大唐的戶籍,享受唐人的所有權益。

  高昌在對西突厥的戰爭結束之前處於軍管狀態,居民的生活一切照舊。

  唐儉的到來讓處在大唐兵鋒下惶惶不安的高昌百姓心中大定。

  按照西域的規矩,他們這些亡國之人會淪為奴隸,如今大唐不僅沒有奴役他們,反而是給了他們大唐的戶籍,搖身一變成了唐人,錯愕之餘又欣喜萬分。

  西域人是很現實的,紅果果的叢林法則讓他們明白國家強盛的重要性,成為唐人可以讓他們在西域不用怕任何人。

  高昌盛行佛教,文化的核心還是漢文化,通行漢字,雖然在曆代高昌王的引導下對中原並無多少認同感,但相同的文化內核讓高昌人成為了大唐對西域戰略中最容易解決遺民問題的一個目標。

  接下來對待其他西域各國時,大唐就不會這麽溫和了,奴役和殺戮會成為常態。

  高昌滅國對西域其他國家的刺激特別大,尤其是處在沙漠綠洲帶上的昭武九姓。

  大唐的目的是徹底控製西域的絲綢之路,他們雖然不知道大唐已經有意進攻自己,但他們明白自己就擋在絲綢之路的要道上,既然高昌完蛋了,自己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昭武九姓部落長期處於東、西突厥的統治下,東突厥早就成了曆史,西突厥的莫咄賀帶部西遷,九姓部落失去保護傘,想要生存下去,最好的選擇就是內附大唐。

  曆史上他們也是這麽做的,頡利被俘後他們就跟著投唐了,大唐未來安置他們特意設置了“六胡州”。

  九姓部落除康國以外,其他各部一收到高昌滅國的消息就派出了信使趕往長安,和大唐商談內附的事宜。

  離大唐最近的伊吾收到鞠文泰的死訊和唐軍進攻高昌的戰況時立刻就放棄了治療,新任的伊吾王跑到玉門關請見李靖,請唐軍派一支部隊駐紮到伊吾城去,直接就放棄了治療。

  伊吾無疑是幸運的,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大唐表現出敵意,因此得到了一個不錯的結局。

  昭武九姓就慘了,大唐要的可不是他們的內附,而是徹底消弭東段絲綢之路上的不穩定因素。

  雲家人知道這些異族會在以後給大唐造成怎樣的傷害,絕對不會留下這些禍患之源。

  九姓的信使還未到達長安,多達十萬的關內府兵進入西域,接收了伊吾和高昌,四萬人進入唐軍通向千泉的後勤補給線,六萬人等待向更西的地方出發。

  秦瓊帶著三萬關內來的騎兵和四萬騎馬步兵到高昌與侯君集會合,組成一個十二萬人的重裝兵團向西橫推了過去。

  三萬府兵跟在他們身後接收占領的地方,兩萬配備馬匹的府兵負責抓奴隸,沿途的所有城鎮居民,隻要不能證明自己是唐人或是在大唐有親戚的全部變成了奴隸。

  捕奴隊的主要業務也從南洋和中南半島轉移到了西域。

  北路的唐軍大部在修整,夷男帶著騎兵把分散在草原上的部落一一找到,然後不斷地向千泉方向輸送奴隸和牛羊馬匹,可一直到了蔥嶺都沒有發現莫咄賀的影子,幾十萬的西突厥人和上百萬的牲口馬匹仿佛從世間蒸發了一樣。

  想要找到莫咄賀的蹤跡估計要等到來年春天,等千泉的飛艇中繼站建成才可以向更西的方向去搜尋。

  長安這邊啟動了草原草場的使用權拍賣。

  千泉以東、以南的大片草場都是水草相對豐茂的優質牧場,雖然朝廷隻是拍賣其使用權,但長達五十年的租期也吸引了不少的人參與。

  之所以不出售這些草場,李二和雲浩是計劃著現在核心地區以外的地方實行土地國有,如果現在就把土地賣掉,到時候再贖買的話會有很大的困難。

  草場使用權的拍賣得到了一筆讓人難以想象的財富——兩千四百萬貫......現金!

  比大唐國庫加上各地府庫的所有款項都多。

  如此一筆潑天的財富鎮住了除雲家外的所有人——打仗真的可以賺錢,賺的還不是一般的多!

  拿到這筆錢的民部徹底鬆了一口氣,這筆錢夠唐軍在草原和西域隨便折騰好幾年的。

  一時間,整個大唐對戰爭的熱情空前的高漲,雲家繪圖坊出產的世界地圖成為了最暢銷的單品,從上到下,唐人最大的興趣就是看看地圖上哪裏還有身價豐厚敵人,思索著什麽時候再發一筆橫財。

  五人組對朝廷賺了多少錢並不感興趣,隻是津津有味的分析著唐軍在前線作戰的戰報。

  他們想要對這個時代的各國國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方便給日後的計劃做個參考。

  分析了兩天,五人組最後得出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結論——

  這就是一個比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