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進入西域(求月票就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6      字數:2445
  接到西突厥的宣戰書,大唐沸騰了。

  這件的責任在夷男,而夷男是有大唐正式編製的冊封薛延陀大都督,說到底是大唐擅開邊釁,西突厥的宣戰書下的理直氣壯。

  但大唐的上上下下卻不這麽認為。

  自從車飛突厥和吐穀渾之後,唐人的心氣不是一般的高,簡單來說就是別齜牙,你敢齜牙我就敢揍你!

  軍方的態度就更強硬了,沒事都想找點事來做,至於是不是合理?

  老子贏了你自然就合理了!

  什麽?

  你想講道理?

  先打贏老子再說!

  除了一些道學先生還冒頭說兩句,其他人一聽到西突厥主動向大唐宣戰,第一反應就是:臥槽,還真有不怕死的鐵憨憨,那......

  幹死他再說!

  西突厥為何對大唐宣戰這種事情下意識的就被忽略了過去。

  反正這個半蠻荒的時代裏,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

  大唐的拳頭大,哪裏容得人主動宣戰?

  老子不先揍你就不錯了,丫的還敢主動把臉貼上來,這叫什麽?

  這是對大唐的羞辱!

  絕逼不能忍啊!

  李二得到消息,並沒有馬上行動,而是召集了自己的智囊團,商討怎麽把這場戰爭的利益最大化。

  那些衛道士天天嚷著國雖大,好戰必亡。

  說到底還是怕把國庫給打空了,打的民窮國弱。

  而雲浩則用行動告訴他們,戰爭也可以是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做好了可比辛苦的收稅來錢快得多。

  經過商議,李二先是要在朝會上正式宣布西突厥的戰書,之後在各大期刊上宣布大唐受到了軍事威脅,把輿論節奏帶起來,把大唐放到受害者的一方,最後才是出兵的問題。

  朝堂上的反應比較激烈。

  主要爭論集中在是否追究夷男的責任,對是否出兵的事情連提都沒有提。

  因為誰都知道絲綢之路的重要性,不打掉對西突厥這個黃金商道上最大的威脅,諸如高昌阻斷絲綢之路的事情就避免不了。

  再者,反對出兵就有用嗎?

  皇帝強勢的一塌糊塗,基本上是說一不二,他早就想打西域的主意,而且向西挺進可以讓大唐徹底擺脫草原民族的威脅,於公於私朝臣們都沒有理由反對出兵。

  焦點是怎麽處理夷男。

  軍方的想法是把西突厥和薛延陀、阿史那部等不穩定因素一勺燴。

  李二也是這個意思,他可不想大唐日後陷入曠日持久的叛亂烽煙之中。

  要麽不做,要做就做的幹淨一些,盡量不留後患。

  持反對意見的人考慮到民族團結的問題,認為現在動薛延陀和阿史那部,可能會引起其他內附的部族的反彈。

  李二在這個問題上說什麽,隻是讓人給薛延陀和阿史那部傳令,讓他們出兵,要是他們不識像,就別怪朝廷不客氣啦!

  朝廷通過了讓夷男戴罪立功的決議。

  兵部立刻擬定對西突厥的作戰計劃,但暫時沒有宣布對西突厥宣戰的消息。

  朝堂上暫時平靜,民間卻是炸了鍋。

  “西突厥欺人太甚!不能忍了!”

  “出兵,必須教訓教訓他們,敢像我們宣戰,真是不知道死字這麽些!”

  ......

  《大唐風華》和《省身》正式刊載了官方消息。

  官方消息嘛,你懂得。

  民間物議沸騰,百姓清一色的希望朝廷出兵,教訓一下敢於挑釁大唐的西突厥。

  各階層的百姓匯集當地官府,捐款捐物,聲援朝廷捍衛大唐威嚴。

  《大唐商情》做的更直接,上麵有以南海集團和雲氏集團為首的六十二家商行聯名發布的一篇文章,號召大唐的商家為朝廷的大軍籌集軍費,要承包大軍遠征西突厥的一半糧草供應。

  大唐道路建設集團聯合二十家大型車馬行,免費為遠征軍提供八百輛重載四輪馬車,用於後勤物資運輸,所有給遠征軍運送物資的車輛和馬隊免收過路費。

  大唐郵驛承諾為遠征官兵免費郵遞信件和包裹,讓官兵們遠在他鄉也可以保持和家人的通訊。

  要說對這場戰爭最熱情的不是軍方,而是大唐的商人。

  南洋的開發讓各個勢力數錢數到手抽筋,沒有能力參與其中的商人早就眼紅不已,按當今皇帝的性格,攻打西突厥勝利之後,大片的土地和草場必然會歸入大唐,絲綢之路也會完全掌握在大唐手中。

  海上他們競爭不過各大勢力,陸地上卻是他們的傳統強項,一條絲綢之路就代表著無數的財富和機遇,他們當然不會再錯過這個機會。

  這些中小商人另辟蹊徑,找到了南海集團和神龍集團,組成了兩個支援前線的商團,也參與到唐軍的後勤運輸當中。

  僅僅七天的時間,大唐商界和民間就匯集了價值三百萬貫的糧草物資,另外還有八十多萬貫的現金和匯票送到了兵部手裏。

  如此洶湧的民情把那些反對出兵的人都給嚇了回去,誰也不敢再跳出來置喙。

  長安的各國使者被唐人的瘋狂嚇到了,開始頻繁的出入鴻臚寺,申明本國願與大唐展開更多的合作和商貿,與大唐睦鄰友好。

  沒辦法,他們從未想過唐人會變得如此好戰,萬一自己不小心惹到大唐,那就回給自己的國家帶來滅頂之災。

  尤其是西域各國,他們的使者都快嚇尿了。

  大唐想要攻擊西突厥必定會兵分兩路,一路從草原長驅直入,一路從西域向北,直入西突厥腹地。

  處在大唐行軍路線上的西域各國一個不好被濺射傷害,有可能就此滅國,由不得他們不心驚膽戰。

  李二見民間的火燒的差不多了,終於在朝會上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宣戰書。

  宣戰書的意思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老子不管誰占理,老子就是要打你了,你丫洗幹淨脖子等著吧!

  如此紅果果的戰爭宣言刷新了西突厥使者的三觀。

  但多說無益,他帶著這份正式的宣戰書快馬加鞭的返回西突厥去報信。

  宣戰書一下,朝廷馬上行動。

  李靖掛帥,帥帳設在玉門關,總攬全局。

  秦瓊任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張世貴為副總管,李道宗為監軍,率騎兵四萬,步卒五萬,步槍手五千,兵出玉門關,向北進攻西突厥。

  李績任朔州道行軍總管,率十六衛本部騎兵六萬,騎馬步兵三萬,步槍手七千,牛進達、夷男為副總管,領薛延陀騎兵五萬,合計十五萬大軍從草原直接向西突厥王庭千泉進攻。

  秦瓊率軍出玉門,進入西域。

  這一天又是一個八月十五,隻不過進攻方換成了唐軍。

  統葉護死後,其伯父莫咄賀奪得西突厥汗位,隻是他還沒高興幾天便收到大唐的宣戰書,當即就想把汗位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