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鍋駝機(求月票求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6      字數:2487
  鍋駝機就是鍋爐和蒸汽機連在一起的動力機器。

  蒸汽拖拉機上的臥式蒸汽機就是廣義上的一種鍋駝機,但又和鍋駝機有很大的區別。

  簡單來說,鍋駝機追求的緊湊和便捷,蒸汽機看中的是動力。

  鍋駝機采用緊湊的結構,將蒸汽機、閥門、鍋爐和水泵整合到一起。

  優點是重量輕,移動方便,可作為孤立動力源使用。

  鍋駝機可以帶動水車、發電機或其他各種機械,用煤炭、木柴、重油等做燃料,不挑燃料,對使用環境的適應力非常強。

  鍋駝機與水泵、水車相配可進行灌溉排水;

  與發電機相配可發電,提供電力;

  可直接驅動脫粒、碾米、榨油、鋸木、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中的各種工作機械。

  鍋駝機優點很多,但缺點也是致命的——緊湊的結構限製了其功率。

  鍋駝機的功率一般在十到二十馬力之間,很難超過一百馬力。

  大型的鍋駝機不是造不出來,但巨大的體積並不適合作為移動的動力源,從製造難度看,大型鍋駝機的效費比就不如大型的蒸汽機了。

  也是因為製造難度的問題,五人組才在蒸汽機可以大量生產後才決定生產鍋駝機的。

  鍋駝機可以裝在蒸汽拖拉機和蒸汽汽車上,能夠降低車輛的自重,功能性要比現在拖拉機上的那種立式蒸汽機改裝而來的半瓶水強的多。

  在造出成熟的內燃機之前,鍋駝機有很廣泛的應用前景。

  不過促使五人組生產鍋駝機的動力卻不是看中其便利性,而是即將斷絕的空中交通線。

  那架飛艇上的幾台汽車發動機經過這幾年的使用,有兩台已經大修過兩次,一台大修過一次,還有一台幹脆直接報廢掉了。

  現在的飛艇隻能保證半個月通勤一次,以減少發動機的磨損,就連顏之推離開崖州都是乘坐的海船。

  眼看飛艇就要罷工,逼得他們不得不上馬鍋駝機飛艇這個項目。

  氫氣飛艇使用鍋駝機的解決安全問題是關鍵,因為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消除明火帶來的隱患。

  所以他們采用了一種雙層吊艙的結構。

  上層為人員和貨物艙,下層為動力艙。

  鍋駝機單獨安裝在動力艙之中,讓火源盡量遠離氣囊,增加安全性。

  飛艇上的鍋駝機依然使用油料,並對燃燒室做特殊設計,犧牲了一部分油料的性能,讓明火不出燃燒室。

  這樣的設計對載重和動力的傳輸是非常不利的,對氣動外形的影響更大,會增加飛行時的阻力,降低飛行速度,但卻是目前他們能做到的最安全的設計。

  雲浩在現場指導技術人員裝配第一台鍋駝機。

  這台鍋駝機的體積比較大,相當於七八台212發動機的大小。

  不是不能做的更小,但體積更小便意味著對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更高,勢必會拖慢飛艇的生產速度。

  五人組要的是盡快恢複空中交通線的暢通,先解決有無的問題,技術改進可以留在以後再搞,沒必要在這方麵要求太多。

  組裝的過程要比單獨的蒸汽機更為打雜,要想把傳動機構、閥門、鍋爐和水泵集合到一個有限的空間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完全沒有經驗,在雲浩的指導下,十幾個技術人員用了兩天的時間才把它組裝完成。

  這台鍋駝機的設計功率為二十匹馬力。

  限製於材料原因,原來設計的重量為五百六十公斤。

  可實際生產出來的重量接近一噸。

  而且這台機器上還有一些在圖紙上看不出來設計缺陷。

  比如傳動輪與水泵距離過近,維護空間小,還有燃料室重心偏移等問題,但……

  那又如何?

  隻要能保證安全運行,之後再改進一下,能穩定安全的使用就是成功。

  說幹就幹,雲浩帶著技術人員就地開始試機。

  新機器的磨合總是很磨人的,考驗的是人的耐心。

  整個試機過程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期間的小改大改有肯定不少。

  雲浩拋下媳婦,直接就住在了工廠裏,隨時對鍋駝機的情況進行監控,一遇到問題就馬上著手解決。

  管彤對老公的行為沒有什麽怨言,反而是每天都來給他送飯菜和換洗衣物。

  她很喜歡小老公專注的模樣,盡量幫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管彤的支持讓雲浩有些不好意思,略有些羞愧。

  試機五天後,鍋駝機已經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他晚上便回家睡了。

  不能老讓媳婦獨守空房,即便他做不了什麽,但陪伴是必須的,畢竟兩人才成親不久,也免得別人嚼舌頭。

  這段時間雲海和龍鳳胎也沒閑著,把所有的弟子交給劉建國去軍訓,他們在緊急修改飛艇的設計。

  因為鍋駝機的重量和體積超出了設計原定指標,飛艇的其他設計也要進行相應的修改。

  有了雲濤和雲小妹的參與,新的飛艇設計要比雲浩單獨設計的那架優秀很多,也更加專業。

  雲浩造的那架飛艇嚴格來說隻能叫做帶動力的氫氣球,靠的是來自後世的汽車發動機才有了飛艇的功能。

  這架飛艇從誕生開始,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改進一下,現在除了上麵龍骨和氣囊結構,其他的地方基本都改了一遍。

  設計新的飛艇時,他們吸收了這架飛艇的使用和改進的經驗,在外形、體積、載重等方麵做了相對平衡的設計改進。

  他們想要打造出一款大型的通用運載平台,滿足軍民兩用的需要,所以盡管設計過程一直在推進,但問題還有很多亟待解決。

  新飛艇的初步設計很早就完成了,各項參數都有些誇張。

  艇長一百零二米,直徑十二點五米,二十六個氣囊裝填氫氣兩萬三千立方米,載重達到十噸。

  五人組原想搞定鍋駝機以後就可以生產了,現實又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讓他們驚醒。

  飛艇相對於飛機結構簡單,製造也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可再怎麽說飛艇也是是大型飛行器,真正動手造的時候才發現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無敵的骨感。

  在設計的修改過程中,他們發現造第一架飛艇時的基礎設施根本用不了,輕鋼龍骨的強度也達不到要求,氣囊的材料也有問題,加上動力的問題,雲濤急得都要薅自己那枯黃的頭發了。

  “你們太著急了,而且設計的要求也太高。”

  雲浩對弟弟妹妹說道:“我們要先弄清楚飛艇用途的優先級。”

  雲濤道:“老大,我們不是想一步到位嘛!哪裏知道會這麽難?”

  “是啊,與其後麵再費盡,不如現在就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雲小妹也在一旁點動小腦袋。

  “嗬嗬,哪有什麽一步到位的事情啊?”

  雲浩微笑道:“工業發展是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沒有什麽事情可以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