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彼之地獄,我之天堂(求月票,有各位的支持我才能堅持下去)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689
  《專利保護條例》的施行在南海道引起巨大的反響。

  特別是南海學院的師生,這個專利保護條例讓他們看到了將手中的獨門技術變現的希望。

  之前他們的技術成果幾乎都交給了雲氏集團,盡管雲氏集團給了他們不菲的技術費,但這隻是雲家一家的自覺行為,這導致技術隻在一個及其窄小的圈子裏流動,能在技術上得到回報的人並不多。

  原因有兩個:

  一是除雲家外,並沒有誰會給技術的持有人高額的報酬,最多隻是象征性的給予一點一次性的補償,這導致很多人寧願把技術捂在手裏,也不想廉價出售自己手中的技術。

  二是雲家本身就是各種技術的源頭,對其他人的技術需求很小,絕大多數中高端的技術都掌握在雲家手中,也就是說雲家才是最大的專利技術持有人,幾乎不需要引入外來的技術。

  綜合這以上兩點,南海道的技術市場非常小。

  保護專利技術的法規出現直接給技術變現創造出一個可靠的平台,收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技術讓專利持有人有了和需求者議價的能力,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可謂不大。

  所以南海道專利申請與交易辦公室(簡稱專利辦公室)一成立便收到了上千份專利申請。

  在技術發展的起步階段一下子出現這麽多專利申請,其中難免有雷同,甚至是多份一模一樣的申請材料。

  對此種情況,專利辦公室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設立了一個臨時的申請截止日期,在一個月後暫停接受專利申請一個月的時間,利用這短時間來建立套專利檢索係統。

  在臨時申請截止日之前交上來的同質專利進行合並處理,將幾份同質專利在檢索目錄中把所有的申請人合並為一個項目,幾人同時享有此項專利的收益,這類專利的交易需要至少半數以上的共同持有人授權才可以進行,且不接受多家授權的申請,力求把這類專利的效益最大化,讓共同持有人得到最多的收益。

  當然,這隻是一種初創期的特殊行為,隻此一次,以後便不會再出現這樣的事情,專利申請將會通行有效的先後原則,基本和後世專利申請相同。

  也許先後原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其是經過四百年時間檢驗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所有穿越者就采取了拿來主義,省去了高成本的試錯過程。

  《專利保護條例》是參考後世法律編撰的,把專利分為三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技術方麵的創新,屬於方法或工藝的創新,隻能申報發明專利。

  設備的結構創新,能夠申報專利的,如果因為結構的改變,導致了其功能的改變,則可以申報發明專利,也可以申報實用新型專利。但是不能申報外觀專利,外觀專利是外部樣貌跟其它產品的區別。

  但是,如果其結構的改變,並沒有引發功能的改變,而是隻是讓其看起來跟其它產品有了區別,那麽隻能申報外觀專利。

  《專利保護條例》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比如其中多出了一個核心專利的特殊保護機製,諸如軍工、特效藥物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核心技術是不能與私人企業交易的,甚至對檢索和查閱的權利都做了授權等級的劃分,不得到雲家、皇帝或相關職權部門的授權,其他人根本就別想檢索相關目錄,更不能看到詳細的專利技術資料,盡最大努力確保核心技術不會流失。

  雲浩兄妹三人和劉建國帶著三十多個弟子全程參與了這一千多件專利審核和分類,忙活了二十多天,終於搞定了專利種類的劃分和專利的檢索目錄,並製作了相應的專利證書。

  在專利檢索目錄在重新接受申請日前共有可開放檢索項目三千四百一十七項,另有權限檢索項目一百九十三項。

  這三千六百一十項檢索項目中隻有六百三十項來自申請人,二十一項來自醫家的保密藥方,三十九項來自道家,六項來自墨家,三項來自皇家,其他的兩千九百一十一項全部來自雲家。

  可以說雲家的專利技術撐起大唐專利的大半壁江山。

  其實雲家還有很多技術並未納入到專利檢索目錄中,這些技術以現在的條件基本無法實現,加入檢索目錄也沒有什麽意義,隻能等技術水平達到要求再考慮了。

  重新接受申請日的當天,《大唐商情》正式發布了開放專利交易的效益,一時間,南海道商人猶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湧向專利辦公室,申請檢索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並砸下重金購買自己所需的專利授權。

  也不怪商人們如此瘋狂,實在是他們無法忍受之前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需要的技術了。

  技術人員和商人之間的互尋壁壘被專利辦公室打破,商人們不在需要四處奔波,他們可以很方便的檢索到需要的信息,節省的時間和精力足以讓他們付出不菲的報酬來獲得專利授權。

  即便是沒能在這裏找到自己想要的技術,也可以在專利辦公室的懸賞區掛出自己的技術需求,自然會有技術人員接受他們的任務,如此具有目的性的技術懸賞可以找到很多專業的人員來幫他們解決問題。

  商人追求的利潤,他們對時間的規劃和普通人不同,先人一步就能占據巨大的商業優勢。

  為了搶占市場,隻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技術,他們是不太在意付出高額傭金和授權費用的。

  專利申請和交易平台的建立的影響特別巨大,尤其是在這個還沒有知識產權概念的時代。

  專利持有人和尋求技術的商人很高興,自然也有人不高興。

  典型的代表就是勳貴官員們開辦的工廠,他們所用的技術隻有少數是經過授權的。

  在沒有相關立法前,雲家對盜用自家技術的態度是視而不見,其他人即便是被盜用或被強迫公開技術也是申述無門,他們麵對侵權者是處在弱勢地位的,沒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權益。

  現在則不同了,弱勢的一方拿到了專利證書,有了南海道都督府這個大靠山,很多被侵犯專利權的人就開始了反擊。

  首當其衝的就是南海道當地的侵權者。

  南海道都督府在七天的時間裏接到了兩百四十多起有關專利侵權的訴訟。

  被起訴的人員名單一亮出來簡直閃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神龍集團高居榜首,暫代神龍集團崖州分部主官的李承道和李承乾兄弟二人同時收到了六十多封傳訊函,兩人直接蒙圈,隻好到都督府的辦公大樓去解決李淳留下的爛攤子;

  南海集團崖州總部負責人黃景瑜收到兩封傳訊函;

  嶺南馮氏商行崖州造船廠掌櫃馮湧接到四封傳訊函;

  京兆韋氏商行駐崖州食品加工廠掌櫃收到六封傳訊函;

  山東福運行就更牛了,其旗下的九個工廠共收到了一百零七封傳訊函,原告都是雲氏集團,這個山東士族搞出來攫取工商業利益的怪胎所有的重要生產技術都來自雲家,卻沒有一項是得到授權的,雲浩能放過他們就怪了;

  湖州葉氏未經授權仿製南海學院開發的水利織布機,也被下了一封傳訊函。

  ......

  這份傳訊名單被貼在了都督府辦公大樓外的公告欄上,驚掉吃瓜群眾一地眼球的同時也在南海道的工商界掀起了不小的地震,還引發了中樞朝廷的一陣混亂。

  不過這些都無法影響到即將迎來大喜事的雲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