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國民級武器(求月票推薦票訂閱打賞)
作者:天街小雪花      更新:2020-12-09 20:15      字數:2469
  老魔頭的退縮在雲浩的意料之中。

  大唐對武器的管控並不是多嚴格,私人可以持有大部分的冷兵器,就算你在朱雀大街上背著狼牙棒閑逛都不違法,最多被巡街武侯警告一下而已。

  但有一樣武器是絕對禁止民間私藏的,那就是……弩!

  弩這種兵器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個人可以掌握的最強兵器。

  各朝各代之所以在民間禁弩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出現叛亂。

  在華夏古代的戰爭中,弓弩的遠程攻擊一直占有決定性的地位,近身搏殺反而是處在次要地位置。

  官軍需要保持遠程攻擊力的絕對優勢,所以對私人持有弓弩有限製。

  大唐采用的是府兵製,需要民間擁有一批可供隨時征召的弓手,所以對弓的限製沒有以往的朝代那麽大。

  但仍然沒有開放民間的持弩禁令,這是因為弓很難操作,要想形成客觀的戰鬥力對弓手的要求極高,而且弓手的培養是個長期的工程,一般的勢力根本養不了多少合格的弓手。

  弩的使用則不同,幾乎不需要什麽經驗,能上弦的人就能用,使用門檻極低。

  朝廷為了保證軍事上的優勢,禁止民間私藏強弩便順理成章。

  雲浩提出發強弩給移民並不能讓老魔頭害怕。

  自從十六衛常備軍開始規模化裝備火槍和火炮,在遠程火力上已經和弓弩這種冷兵器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弓弩也開始從攻擊武器的主力向壓製性武器過渡,弓弩手的地位逐步降低。

  在偏遠蠻荒的南洋給移民配備強弩並不算什麽不可接受的事情,真正讓他害怕的是在南洋開放火槍禁令。

  朝廷的火槍禁令在《武德律》中就有增補的相關法條,禁止民間私藏火藥武器,新《唐律》更是做得徹底,規定火藥武器隻能在崖州兵工廠、軍器監和將作監這三個地方生產,其他人生產均視為違法,從根源上掐斷了火藥武器向民間擴散的渠道。

  雲浩的想法無疑是在否定朝廷的意誌,可想而知會引起什麽波瀾。

  老魔頭的退縮是雲浩可以理解的,畢竟這種事情弄好了沒好處,弄不好就會惹得一身騷,還會留下數不清的後患。

  但雲浩不這樣想,在他的意識裏,喚醒百姓的反抗精神才是第一目標。

  經過統治者千年的馴養,百姓身上的反抗基因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順民利於皇家的統治,卻對海外開拓沒有任何幫助。

  想想後世那些開拓美洲的都是些什麽人?

  罪犯、強盜、惡棍和奸商,好勇鬥狠是這些人的標簽,也是他們能在蠻荒之地立足的基礎之一。

  後世的那些趕著馬車,手持雙管獵槍的人才是真正的開拓主力。

  大唐的對外擴張正需要這樣的人,而不是軟弱可欺的順民!

  雲浩先是到無涯別院和李淵進行了一次徹夜長談,贏得了他的默許,讓老魔頭把登州艦隊和馮家那些剩餘物資中的所有強弩運到崖州來進行升級改造。

  之後給李二寫信,他在信中寫道:“一個皇帝若依靠著順民才能統治一個國家,那這個皇帝必然做不長久,其國祚也無法延續。”

  “大唐想要長久的強盛下去,民需尚武開智,君需包容仁德,武器無法決定皇權是否穩定,而人心卻可以。動亂之根源亦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不能因為君主的一己之私寒天下百姓之心。”

  “大唐將迎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機會,李唐便不再是李唐,而是一個雄據世界的超級帝國。”

  這樣的一封信讓李二非常糾結,把雲浩這個搞事小能手在心裏罵了幾百遍。

  雲浩給李二的印象就是個瘋子,他這麽正式的要求在南洋開放火槍禁令,李二不得不慎重考慮。

  雲浩也在信中給了李二一套解決方案,來避開新《唐律》和《武德律》中的相關法條。

  他的想法是在兩部法典外單獨起草一份適用於新領土的律法,把這份律法的適用範圍限定在新領土上,並給適用年限做了規定。

  朝廷不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已經頒行天下的律法,隻需在原有的法典內增加一條有關新領土的法條即可。

  這個辦法雖然對朝廷的臉麵沒什麽損傷,但卻不能讓李二下定決心,直到飛艇送來了十條下一代的軍用製式步槍,李二在親自試用後便答應了雲浩的要求。

  送給李二的新型製式步槍是劉建國設計的,已經在崖州兵工廠生產了第一批一百二十條樣槍,用於實戰測試,這十條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這型步槍采用的是夏賽波式直拉槍栓,五發內置彈倉,八毫米木筒子彈,長槍管擁有三條螺旋膛線,發射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鍾十二發,是大唐一號單發步槍的三倍,而且後坐力更小,槍管變長,射程增加到六百米。

  隻不過由於成本和產能的問題,想要全軍換裝還要等幾年才行。

  有了這型步槍,唐軍的火力密度可以增加好幾倍,比單發步槍好用多了,那些單發步槍送到海外的新領土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何況雲浩準備給南洋移民提供的隻是不能快速射擊的轉輪手槍和單發獵槍。

  雲浩也不敢給移民提供太過強大的武器。

  於是他和劉建國一起設計出兩款“特供”武器,分別是單動式轉輪手槍和雙管獵槍的簡化版——單管單發霰彈獵槍。

  單動式轉輪手槍參考後世的柯爾特M1851型的設計,彈巢不能擺出,這就限製了彈藥的裝填速度,槍管比軍用轉輪手槍短三分之一,射程隻有二十五到三十米。

  發射口徑七毫米的木筒定裝彈,其威力對付沒有防護的土著沒有問題,要是和大唐的常備軍作戰就隻能嗬嗬了。

  單管霰彈獵槍也是同樣的設計思路,把軍用雙管獵槍的性能進行閹割,槍管縮短,口徑縮小,彈藥裝藥減少三分之一。

  還是那樣,對付土著沒問題,要想拿來做點其他的事就是想太多了。

  更絕的是劉建國把軍用的鍛造槍管換成了鑄造的。

  沒錯,你沒看錯,為了降低成本,這小子真的就這麽幹了!

  他的理由很充分:便宜夠用才能大量生產,對新領土的移民來說,這玩意就是個工具,難不成真要拿這種貨色來造反?

  盡管槍管偷工減料,但使用絕對安全——閹割版的彈藥能有多大威力?

  雖然雲浩覺得這兩種武器有糊弄人的嫌疑,但那種轉輪手槍真的挺好用的,他的小身板都能安全的使用。

  雲浩果斷的把身上的兩把轉輪手槍交給劉建國進行改造,省的每次都糾結裝藥的問題。

  於是乎,這兩種既便宜又夠用的武器一直生產了一百多年,成為了大唐曆史上生產最多的武器,成就了它們“國民級武器”的美譽。

  有時候經典的誕生就是這麽無厘頭,或許這就是巧合的魅力吧?